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18-03-17郑兴润
郑兴润
【关键词】 物理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4—0463(2018)04—0068—01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必须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引导者、组织者、创造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以探究为主线,以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为基础,以问题讨论、专题研究、项目设计为载体,通过学生自学预习、发现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动手实验、尝试解决问题、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收获等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少讲,学生多做多练,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改革教案备写模式,发挥集体备课优势,从教学设计环节入手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新课标教材中很多知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极好的教材,而且各知识点都是彼此联系的,按一定逻辑顺序组成的,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我校积极开展并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落实教案“三备”,即备课组内分解备课任务,每人主备一章(一备),备课组活动时间开展集体说课,研究最佳教法(二备),课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的特色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三备),通过教案展评等活动促进集体备课工作。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充分利用每周备课组活动开展集体说课,大家交流各自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一些好的设计、思路、做法和个案,大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整套很好的方案设计。备课过程中,一些在教师看来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可能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切入点,并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二、创设物理情境,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努力消除抑制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使学生不把自己摆在被支配的地位,而是以共同讨论的姿态进行学习,积极鼓励他们发表不同见解,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始终处在和谐、轻松、友好的氛围中学习,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老师,不死记硬背,敢于标新立异,大胆思维质疑,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地掌握所学知识。如在解答习题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直接把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对学生提出分析题目所提供的情境的物理过程、观察实验现象等的具体要求,并给学生以适当的思考时间,使他们获得“亲自得出研究结论”的创新机会。
三、理论联系实际,在学生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学科,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包含着许许多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如用铅笔和手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学生自己的身体(如,用嘴对手背“吹气”探究“蒸发吸热”、用嘴对手背“哈气”探究“液化放热”;用两手掌摩擦感觉发热探究“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重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来进行实验,比运用实验室中器材做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帖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这样开展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来进行实验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为学生今后开展创新实验提供了物质保障。
总之,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时代赋予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进行教学改革,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具体教学实践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途径,探索其有效的培养方法,把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根本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编辑:张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