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8-03-17谢正发郑志宏
谢正发,郑志宏
(长江师范学院 武陵山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 重庆 408100)
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现阶段新型城镇化中最为突出的载体和呈现模式之一,是新一轮城镇化的综合实验区[1]。“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发展历程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镇,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镇的816工程是一个极具典型的案例。816工程是在“冷战”时期为对抗美苏核打击、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国防安全而兴建的,又是在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告崇尚和平、和睦、和谐而停建的。816工程停建后,就地军转民,组建重庆建峰集团,成为就地“军转民”的一面旗帜。在军转民的30多年里,重庆建峰集团克服重重困难,想尽千方百计,始终将816地下核工程完整地保存在大山深处。为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工业文化遗产,将他们凝结为企业历史和人文的一种情怀,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重庆建峰集团以816核工程遗址为核心,依托816工程建设配套机修厂房、生活区及附属设施,融合旅游度假、医养结合、观光休闲、文化创意4大板块支撑,期望利用3~5年的时间打造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并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工作,但仅凭企业一己之力,进展缓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呢?这里围绕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与系统思考。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
(一)西方发达国家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在西方发达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与工业化、城镇化相伴随而发展的,大体经历了快速发展、缓慢发展、复兴发展及功能提升4个阶段。目前,西方国家的小城镇建设基本上处于功能提升阶段,并形成了一批名闻全球的特色小镇[2]。特色小镇大多数属于产业型小镇,基本上是由某一类产业的市场配置所导致,其特色也主要体现在与众不同的产业特色上,且产业链的主题性都比较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主要发展模式是“农业+文化”的完美结合,其主要的产业是薰衣草和葡萄酒,围绕薰衣草和葡萄酒大做文章,堪称文化产业推动城镇化发展的经典,已成为世界知名旅游地之一,其薰衣草森林已经被复制到世界各地。瑞典的达沃斯小镇,其主要发展模式是“旅游+论坛+商贸”全产业链运营,自然环境独特,拥有欧洲最大的滑雪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从1971年起每年都在此地举行,因而也被称为达沃斯论坛。因达沃斯论坛带动各种论坛、商贸活动在此举行,并围绕滑雪、旅游、论坛、商贸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以及不断强化的文化资源支撑。达沃斯小镇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风向的一个地标。美国的格林威治小镇,位于康涅狄格州,因集中了全球500多家对冲基金,全球350多只管理着10亿美元以上资产的对冲基金把总部设在这里,被称为世界对冲基金小镇。这些小镇从业者大部分与主题产业相关,其产业逐步从传统制造业向旅游业延伸,实现了三次产业间的联动[3]。
(二)中国特色小镇建设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发源于浙江,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被首次提及。2015年12月底,习近平同志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作出“抓特色小镇、小城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大有重要意义”的重要批示。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培育出1 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国家级特色小镇。随后,工业部和信息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工信部联产业〔2016〕446号文《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发改委等6家联合下发的发改规划〔2016〕2604号文《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旨在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带动全国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并且明确指出特色小镇要具有特色、有活力、有休闲、有时尚、有商业等要素,强调评审的3个关注点主要是产业、当地风貌、规划。据此,2016年12月认定了全国第一批127个国家特色小镇,2017年认定了第二批276个国家特色小镇。在评审的意见中集中体现在培育特色产业、突出特色产业的聚集效应,延续当地的特色风貌并保持小镇特色,修建规划等方面。
(三)重庆特色小镇情况
近年来,重庆市政府高度关注特色小镇的建设。重庆市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特色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将建成3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且空间美、街区美、生活美、风景美、生态美的国家级特色小(城)镇。在2016年全国第一批127个国家特色小镇认定名单中,重庆市有4个;在2017年全国第二批276个国家特色小镇认定名单中,重庆市有9个。和一些兄弟省市横向比较,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被东部的浙江省、周边的四川省远远的甩在后面,仅和西部地区的云南省相当,且云南省后劲十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表1 四省市国家特色小镇数量对比表
二、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思路及优势
(一)发展思路
重庆建峰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16年5月启动了“盘活存量资产,统筹整合资源”,按市场化原则引进国际高端优秀的专业团队,打破界域,政企合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初步制定了一个规模宏大的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建设规划。主要以816地下核工程遗址为核心,融合旅游度假、医养结合、观光休闲、文化创意4大板块支撑,拟利用816工程资源建成军事工业旅游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及军事拓展训练基地、核科普教育体验基地、三线军工博物馆、三线文化体验馆等;落实816工程进入中国20世纪工业建筑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预备名录,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利用机修厂房设备设施打造工业体验园、三线文化创意园;利用816医院及现有家属区打造健康养身基地;利用周边农业用地和816大坪山、二坪山土地打造观光农业和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利用小田溪巴王墓遗址建成巴文化博物馆;综合利用乌江画廊、乌江森林公园、武陵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空间及军事主题体念旅游产品等。
(二)发展优势
其一是主体资源优势,816地下核工程遗址以“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全球解密的最大核军事工程”而著称。816工程遗址既是一个历史名词,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一段共和国的记忆。816工程区域不单是拥有超大规模的军事工业遗存、烈士陵园和闲置的工业厂房、设施、设备及土地资源。有山、有水、有森林、有营房,有农耕文化、三线文化、工业遗产文化等。自然山水地貌的多样性、军工文化的特殊性,均可以打造出丰富的旅游业态,组成复合型旅游文化景观。
其二是交通区位优势,涪陵区提出旅游兴区,实施将“一城(涪陵城区)一道(319国道和乌江画廊旅游通道)一区(武陵山旅游区)”打造成重庆首个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区的战略。816工程遗址所在地千里乌江第一镇白涛是“一城一道一区”建设的重要节点,伴随着重庆3年交通大会战,其交通区位的持续改善和不断优化已成必然,白涛到涪陵高速贯通,到涪陵以及重庆主城的时间将大大缩短,白涛到武隆白马的高速开建并完成后,高速交通网络体系将不断优化,搭乘渝湘高铁而来的游客,将从武隆经由白马到白涛的高速蜂拥而至,白涛镇将变成游客进入涪陵的窗口。届时,816三线军工特色小镇将作为涪陵区重要的旅游节点和重庆重要的区域旅游集散地。通过串联整合与涪陵区武陵山大裂谷、武陵山森林公园、大木花谷、白鹤梁、点易洞、榨菜工业园以及武隆景区的线路,发展旅游潜力巨大。
三、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发展规划
为推进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重庆建峰集团曾委托相关单位做了一个《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规划》,规划很宏大,内涵很丰富。但只是一个概念规划,不是一个发展规划,实施落地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意开发理念,对不少设施未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存量的浪费。缺乏对军工小镇本身分批、分类、分层的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考虑,且其设计会导致工业遗产的二次破坏、城镇特色的消失、历史底蕴的消褪。
(二)缺乏要素支撑
816三线军工小镇,最核心的资源应该是816核军工洞体,但却已经收归地方政府管理,旅游开发已经转让给涪陵交旅集团负责。目前,由重庆建峰集团主导的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只能是依托重庆建峰集团的老厂房、生活区,人工造景,修旧如旧。部分厂房产权还涉及到地方政府、企业、私人等多方利益关系,整体开发需要协调统一。况且由于一些厂区、厂房,一直在利用,很多工业遗产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已经消失殆尽。再加上,推进整体旅游开发,需要短时间内大量的资金支持,受制于集团发展战略定位。
(三)缺乏配套措施
重庆建峰集团总部管理层对于要不要进行旅游开发,要不要推进816军工小镇建设存在认识分歧。首先,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文化符号欠缺,目前的小镇体现不出高度的跟816三线军工相联系的内涵关联。其次,服务设施欠缺,住宿、餐饮、交通,游客中心、景区厕所,水、电、气的供应都存在问题,湖北省利川市苏马荡的经验与教训,值得借鉴。第三,宣传营销欠缺,没有组织相关人员,没有有效利用网络、纸媒、新媒体平台,对军工小镇进行持续不断的宣传。
(四)缺乏保障机制
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推进。而现在基本上是重庆建峰集团主导,没有大幅度推进,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集团公司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以及高层的变动等不确定因素的冲击。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没有搭建相应的平台,没有经费投入机制,没有建立奖惩机制,甚至连招商措施、旅游宣传也都没有到位。这就使得部分工业遗产因开发用途不明,造成资源长期闲置浪费,形成既未保护也未开发的窘境。
(五)缺乏深入研究
对于三线建设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很多专家学者在各级各类研讨会上积极建言献策,但总体来看,泛泛而谈,大同小异。他们也知道其具有文化底蕴、历史内涵,具有相关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可以通过旅游开发实现保护与再利用。但普遍认识太过抽象,对816核军工的相关情况,在解密的条件下还缺乏系统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产权关系、开发模式、资源普查、文化精神、发展变迁等方面的内涵深入挖掘几乎还是空白。
四、加快推进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的建议
(一)抓紧制定816三线军工小镇建设的发展规划
保护利用工业遗产,既要在初始做好顶层设计,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脚踏实地,形成融文化创意、历史遗产、休闲娱乐、工业旅游等为一体的全新产业链,并且切实加以推进落实[4]。这就需要从几个方面着力,其一是该规划需要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国家战略,主动对接重庆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目标,主动对接涪陵区武陵山大裂谷、大木花谷等旅游景点支点的定位。其二是规划要共建共享,统筹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较好地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增加千里乌江第一镇的魅力,推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其三是规划要有多领域、多视野的研判,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遵从市场规律,走内涵式、差异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交流合作,搭建合作平台
需要充分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各方资源,由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企协作,地方高校参与,引进社会力量和战略协作伙伴,广泛利用国史研究会、三线建设研究会、三线文化创意工业园、特色小镇等相关平台,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挖掘三线文化内涵,弘扬三线精神,举办摄影、画展、征文、书法、工艺品制作等一系列线上线下活动,甚至可以举办一些有影响力、有创意、可直播的文艺下乡、旅游节庆、极限运动等,扩大816三线军工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突出企业在开发利用中的主体地位
鉴于实际情况,在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过程中,企业应该创新体制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进一步明确在集团内部成立相关机构,主动对接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与地方发改、旅游、国资、经信、文物等部门积极协调配合。同时,为更好地调动地方政府的投入,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实践离不开政府的有力引导和“牵线搭桥”,更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另外,企业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力争在保护利用三线工业遗产方面作出表率、产生效益,最终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四)推动开发利用与地方经济、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
当前,保护和再利用工业遗产已经成为业界共识,应充分认识保护是前提,开发是趋势,活化是核心。对于企业而言,工业遗产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得好则是财富,利用得不好则是包袱。在申报国家级、市级、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时候,需要持审慎的态度。不是所有的文物保护单位都有旅游开发价值,除了政府每年投入的少部分经费之外,需要企业配套大量的保护经费,有些甚至还不能进行开发。所以,在开发利用时,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做大产业,走向市场。否则,没有产业支撑、不能面对市场选择,开发利用只是一厢情愿,得不偿失。
(五)成立对接816工程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专门研究机构和智库
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特色”的核心和灵魂,是以文化特色形成与认同为支撑的“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载体[5]。联合地方高校、热爱三线遗产保护与利用的企业,成立专门的“三线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所”,聘请政界、学界、商界知名人士组成“专家委员会”,与高校联合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设立“三线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基金”,支持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工作,组织对工业遗产进行普查,深入挖掘三线遗产文化底蕴、历史内涵,对产权关系、开发模式、资源普查、文化精神、发展变迁等内容进行跨学科融合研究,利用会议、活动、研究持续密集发声,广泛对外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策划建立“三线工业历史和技术博物馆”,让工业遗产参观体验成为一种新的文化遗产和经济增长点。
[1]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2]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11):29-36.
[3]静霞.国外经典特色小镇的特色启示[J].房地产导刊,2017(5):48-51.
[4]单霁翔.关于保护工业遗产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6-06-02.
[5]陈立旭.论特色小镇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9):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