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县高山区山垅田复垦改造增效新模式
2018-03-17彦魏重艳王琪萍黄晓丽
梁 彦魏重艳王琪萍黄晓丽
(1.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经济技术中心,福建南平353000;2.福建省南平市经济作物推广站,福建南平353000;3.福建省南平市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福建南平353000;4.福建省南平市农业局,福建 南平353000)
南平市政和县山垅田面积5 886.7 hm2,分布于全县9个乡(镇),占全县水稻田面积的36.1%。山垅田以种一季水稻为主,平均667 m2水稻产量300 kg,冷烂型山垅田平均667 m2水稻产量仅为100 kg左右。政和县山垅田年产粮食2.65万t,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22%。近年来,福建省农业厅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山垅田复垦改造的相关政策,政和县委、县政府认真组织实施,将经营主体自主创业与国家财政扶持相结合,使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效益最大化。2014-2017年福建省级财政向政和县投资503万元,改造山垅田面积176.7 hm2,项目建设涉及5个乡(镇)、11个行政村、12个经营主体,政和县是南平市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投入资金和改造面积最大的县。
1 政和县高山区山垅田现状
政和县高山区下辖镇前镇、澄源乡和杨源乡。政和县瑞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接高山区的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改造基地位于杨源乡洞宫林场,山垅田流转面积40.9 hm2,平均海拔1 000 m以上,是福建省生态保护区,区域内日照充足,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无矿业、工业污染源,土质、水质、大气环境等均达到国家有机食品的生产环境要求,是优质的农业生产基地。但该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相对集中连片的山垅田以原始的靠天吃饭的耕作方式种植水稻,水稻产量低、效益差,分散、面积小的山垅田则渐渐抛荒、撂荒。
2 政和县高山区山垅田复垦改造增效模式
在山垅田复垦改造工程项目的支持下,洞宫林场的洞宫洋、新棠洋、奶娘坑、贵坑台等集中连片山垅田进行了复垦改造,复垦改造面积33 hm2。改造重点为建设机耕路、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田间引水渠3 648 m、机耕路701 m、拦水坝5座、机耕桥1座,完善了山垅田沟渠路及配套设施,确保旱能灌、涝能排,耕作便利。公司根据改造基地的区域特点,坚持和谐生态、健康发展的发展方向,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实施稻田综合种养及水旱轮作,改变了山垅田单一的一季水稻的低效生产模式。山垅田改造后种植常规红米、常规粳米、常规糯米等,生产过程中不施除草剂、化肥,实行人工除草结合稻渔综合种养,根据土壤营养元素检测结果施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改良了土壤结构,提升了地力,全面提高了山垅田的综合生产能力。稻鱼种养模式中,稻花鱼吞食草籽和嫩草,可有效控制稻田的杂草,鱼粪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提高了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改造项目中农业机械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改造项目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经营高山红米、稻花鱼米、黑木耳、笋干、政和白莲等优质的山垅田绿色生态农产品,其中主打产品瑞圣生态高山米在2017年11月参加了由农业部渔政管理局组织、中国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首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论坛暨优质渔米评比推荐活动,荣获2017年全国稻渔种养模式创新大赛绿色生态奖,山垅田农产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南平市作为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正积极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工作,探索“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的具有南平特色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按照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要求,2018年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45%以上,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65%以上,203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75%以上,山垅田复垦改造工程任重道远。2018年福建省将拨款337.5万元用于政和县山垅田的复垦改造,改造面积90 hm2。瑞圣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实施后的种植、经营成功模式将有效带动南平市山垅田的复垦改造,为正确处理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生态保护三者关系,构建生产、生活、生态共赢格局提供了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