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外科门诊患者不同伤口的处理及心理护理体会

2018-03-17王倩

智慧健康 2018年2期
关键词:换药伤口外科

王倩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11)

0 引言

外科门诊收治患者中以单纯性伤口占据较高比例,此类患者需及时处理伤口以免发生感染、瘢痕或者愈合迟缓等情形,根据伤口类型不同处理手段也存在差异,另一方面患者入院心态焦虑,不利于配合相关治疗护理措施。笔者就本院近年门诊外科收治单纯性伤口患者资料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笔者所在外科门诊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单纯外伤性伤口患者80例为分析对象,患者男女例数为58例、22例;年龄19-68岁,平均(38.2±10.2)岁;受伤距离到院就诊时间均不超过4d。确认患者无合并精神、认知障碍或者合并其它器官严重疾病。对患者数字编序并各组4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组间上述相关基线数据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差异并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伤口处理及护理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单纯接受伤口针对性处理护理,情况如下:①对于健康创面即上面并无新鲜分泌物以及存在纱布纹情况,无需换药太勤,对周围皮肤用碘伏棉球完成消毒处理后无菌纱布覆盖[1];②伤口并无上皮,在换药时应对创面用沾有生理盐水的棉球进行擦拭浸润并在碘伏消毒后用优拓SSD敷料加二层纱布进行覆盖,渗出情况比较少的可间隔2d换药;③伤口较深的被厌氧菌感染侵袭概率较高,如打开伤口后发现存在臭味需立即清创,引流过程如不通畅可适当扩大伤口[2];④伤口长期不愈合需分情况处理,伤口存在窦道、大量分泌物且排除有困难,采取引流处理。伤口较小但脓腔大,扩开伤口之后将引流条放入,以确保能够顺利引流脓液。操作期间引流条探针深入伤口底部但填塞不宜过紧,方便脓液外流;⑤存在分泌物的感染创面在处理时应综合考虑分泌物的性质:颜色、气味、质量。如创面四周皮肤颜色较深且有充血,提示该创面长时间依然不愈合,在清理创面后外敷水胶体敷料,在期间如肉芽比皮肤面高则将其刮平,加压包扎并于2d后更换敷料。伤口上面创面陈旧并有大量分泌物,用3%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清创,对周围皮肤常规碘伏消毒处理,对坏死组织碎片进行软化清理,促进愈合。

观察组:除上述常规伤口护理外联合心理护理。①为患者详细说明其伤口类型以及处理方式,如长时间不愈合或者存在异位等情况则说明原因,让患者无需保持恐惧情绪[3];②在进行换药操作时,保持轻柔细致以及态度温和,尽量避免引发因病情或者陌生环境而造成患者情绪焦虑等情况,操作期间和患者积极保持沟通,鼓励患者说出疼痛感或者不安感,对其存在的疑虑及时说明,通过握手、语言宽慰等方法提高两者的信任沟通,尽量说一些轻松或者患者感兴趣的内容,分散其注意力[4];③换药后嘱咐患者应该注意事项,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伤口受潮等,特别是在明显处更应该注意以免影响外观,护理期间重视患者隐私,维护其尊严。

1.3 观察指标

对接受针对性伤口处理后患者以下情况进行记录并统计学处理:伤口愈合率、伤口愈合平均时间。

对不同护理模式下患者疼痛程度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焦虑程度用SAS(焦虑评分量表)进行评估(分数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发放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0-10 分,分数越高提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SPSS20.0统计学处理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χ2检验,用(±s)表示计量资料并接受t检验,计算所得P<0.05提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伤口处理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外伤伤口处理,在愈合率以及愈合所需时间方面组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情请见表 1。

2.2 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焦虑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评分方面数据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请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经针对性外伤处理护理后情况对比[n(%),±s]

表1 两组患者经针对性外伤处理护理后情况对比[n(%),±s]

组别 伤口愈合率 伤口愈合平均时间(d)对照组(n=40) 40(100) 13.48±1.43观察组(n=40) 40(100) 13.53±1.41

表2 不同护理方案下患者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s)

3 讨论

外科伤口类型多种多样,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健康等都造成极大困扰,处理伤口的过程中应该综合考虑相关因素如伤口类型、是否存在感染或者伤口愈合情况等[5],本文患者接受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率以及所需时间等均在令人满意的范围内。从观察组相关数据可知联合心理护理后疼痛感以及焦虑感均相对于单纯伤口处理患者有优越性,笔者所在外科门诊对患者的护理质量于生理以及心理等全方位改善,从患者对护理服务评价可知该护理模式有积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外科门诊收治单纯性外伤患者在处理伤口时重视其心理变化并给予适当的疏导护理,有利于患者情绪恢复稳定,配合治疗护理,对护理质量也有积极保障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梁立雪,刘青萍,吴志东,等.延续性中医护理在外科护理门诊慢性伤口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1):1379-1382.

[2] 丁君蓉,商丽艳.护理门诊联合家庭在开放性伤口护理中的运用[J].上海护理,2016,16(6):31-33.

[3] 孙红,黄汉伟,曾茹英,等.慢性伤口治疗护理团队合作模式的建立与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2016,27(8):1365-1366.

[4] 伊雪芹.外科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探究和效果分析[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2):230-230.

[5] 徐娟,蒋琪霞,刘颖,等.给氧负压封闭伤口治疗在骨科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6):650-654.

猜你喜欢

换药伤口外科
为什么伤口愈合时会痒?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为什么在伤口上撒盐会疼?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伤口“小管家”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