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
2018-03-16曾灿涛
【摘要】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理念,此后,关于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了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本文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研究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阐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关键词】英语学科 核心素养 实质内涵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语言习得理论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XJK013CJC001)。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82-02
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各基础学科的教育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结合学科的基本内容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衍生出了数学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及英语核心素养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在我国现阶段的背景下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价值与实质内涵。
一、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语言习得理论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外语教学[1]。但是我国外语理论界和教育界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英语作为本国语使用的各种策略上,忽略了英语作为外国语教学的育人价值,这样也就无法理解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我们这里所讲的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是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其综合能力培养也有着教育作用。我国所开设的英语課程在选择内容时目的性太强,认为学生学习英语仅仅是进行外语的学习,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在考试当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或者能够掌握一门语言,这样的观点就是因为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 学习英语有助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科学技术、历史文化、国家安全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通过英语来学习更加丰富的文化知识。
每一门课程都有十分具体的教学内容,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当中能够取得好成绩或者是让学生们在以后的人生当中直接的使用这些学科的知识。每一门课程都有着其特有的育人价值,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能够得以提高。就拿语文来说,语文教学的意义就只是让我们进行语言交流,语言是人们思维的工具。除此之外语文课程与我国的历史与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同样的英语学科也是这样的道理,学习英语的过程也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一种学习,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更有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通过对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及内涵的理解。在核心素养下的英语学科理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应该从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及其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进行[2]。所设置的学习课程,不仅仅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知识和沟通技能,还要让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扩展其他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借鉴其它国家对于核心素养理论的实践成果,再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大致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方式及学习能力。
1.语言能力:在社会生活当中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与沟通的能力就是语言能力,它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所在。语言能力包含了我们平常所提到的听、讲、读、写,同时也包括了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运用能力。
2.文化品格:英语学习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思维与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会阅读大量的英语文章,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也接触到了大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现状。学生时期是人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英语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形成的人类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就不同,这样的差异就体现在对于语言的理解及语言的使用当中[3]。通过学习英语除了可以学习一门语言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其它国家的文化与人的价值观。虽然讲文化品格从表面上来看有一些假大空,但是它是真实可以传授的内容,需要学生们对自己在英语文章当中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深入思考。
3.思维方式: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可以促进思维方式的进一步发展,学习英语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对英语一些概念性的词语进行学习时,可以对其进行延伸学习将其与社会环境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方式就将学生们从原来英语学习的文本读者转变为语言使用者的角色。
4.学习能力:在目前我国的情况,学习英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能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掌握英语学习的技巧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同时在核心素养的理论下对英语的学习不能够只局限于学习的方法,同时要有对英语学习的新认识与态度。这里就不再是传统版本英语课程标准当中所讲的“学习策略”而是在核心素养理论之下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三、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设计英语课程
对于学生而言英语课程是外语学习,“外语习得”和“母语学得”主体和客体是一致的,语言认识过程是共同的、兼容的,但中文环境下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这与其它学科依托母语进行教学不同。所以在核心素养理论下英语课程的设计的改革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在核心素养的理论之下设计英语课程,首先就是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确立,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直接载体。在过去教材内容设计当中,最主要的是对语法内容的教学,但是在核心素养的理论下课程的设置应该将知识、能力、态度及精神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英语的学习不是仅仅学习语法和积累词汇量,目的也不仅限于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而是要加强学生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曾提出语言交际能力的五个部分:语言能力、语用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及流利性。如果只是学习语言的组成形式,而不知道该怎么合理的运用,那么依然不具备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的学科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同时每门学科也都有其相对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在知识结构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具有互补性的[4]。所以跨学科教学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使用电脑或者使用在线学习的方法,来实现英语教学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培养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的教学观与学生学习观是教学活动组织程序的具体体现,然而在新课改视域下更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所以传统的、单一的英语教学方法不能适应英语课堂现在的要求,需要老师们根据课堂及学习内容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针对性的方法来教学,例如:合作语言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等。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及主动学习的能力。
结语:
核心素养理念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为我国未来的英语基础教育改革明确了长远的发展方向。依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来设置英语教学课程,这对于解决目前英语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不失为明智之举,我们要根据目前中国基础教育的国情学情,借鉴国际上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和通行做法,对我国基础阶段英语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大面积提高我国基础英语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及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道义, 龚亚夫.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 11-13.
[2]李露华,张海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运用[J].亚太教育,2016,(30):278-279.
[3]程晓堂,赵思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
[4]陈艳君,刘德军.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03):50-57.
作者简介:
曾灿涛(1963-),湖南益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语系副教授,湖南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教育语言学,中小学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