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情感及策略研究的有效途径
2018-03-16姜陈敏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076-02
《小学作文教学情感及策略研究》是我们承担的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该课题主要探索小学作文教学情感方面的有效策略和途径,选题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实验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方法科学合理,初步构建了情感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归纳出情感作文教学策略,对提升学生作文兴趣、提升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构建情感作文教学内容新体系
学生作文内容应当是学生生活内容,是孩子真情实感的反映,我们研究“作文教学情感”,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构建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也就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从作文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讲,涉及各年级段安排什么教学内容,课内和课外又如何安排。如低年级安排童话、儿童诗训练,中年级安排生活片断、素描作文训练,高年级安排社会见闻、生活随笔、拟广告词、写评论等实用作文训练。
二、构建情感作文课堂教学新模式
1.体验生活——以身体之,以心验之
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养料”,改变了学生怕写作文的局面,激发了学生说写的情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精心设计各种活动,如调查、演讲、读书交流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促使学生养成用心体验生活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内在情感和写作的欲望。
写作前教师就布置学生有意识地体验生活。如:布置“做一做”为主题的家庭生活活动或布置特殊的任务——找“爱” 让学生有意识地感受体验家庭生活,及时记录真切感受。从学生感受体验后的写作素材的选择及作文中情感的抒发情况看,写作前体验是很有必要,也是卓有成效的。如学生习作《严厉的爸爸》中,该生通过“犯了错误爸爸教育我,帮我改正懒散习惯”一事,抓住动作、语言、神态等这些细节来描写,语言诙谐幽默,感受真实,感情真挚,让人读来耳目一新,也耐人寻味。如若不是写作前有意识地去体验生活,记录生活,或许这些平凡之中孕育的不平凡亲情就一溜而过了。
2.真情表达——凝神如思,一挥而就
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教师指导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从而能让他们把自己的情感外在化,而最终形成文字的形式。如指导 “亲情体验”部分时,教师就通过细节描写的指导,帮助学生体验生活中平凡却伟大的亲情,让学生将自己积累的较粗糙的原始素材打磨雕琢成精美的成品。如习作《瓶水母爱》一文中,小作者抓取了“炎热的夏天,妈妈总是悄悄为我准备好一瓶白开水”这个细节,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极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能使读者不知不觉中一同感受了小作者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同时文章又巧妙借助环境描写来渲染自己的情感,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
3.评改交流——发现规律,积累经验
写作后体验评改交流。学生的习作评改方式多样:师评、自评、互评、典型文章的探讨等等。通过各种方式的评改能让学生发现写作规律,并积累经验,这是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个环节。写作后体验,不仅是通过修改,让学生完善自己的文章,更是为以后的写作积累经验和方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此锲而不舍地实施下去,肯定会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更上一个台阶,写作能力有质的飞跃。
4.发表展示——唤起动力,激发热情
通过创立班级作文报,如《心语月报》 《六一文苑》等班级小报,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更深层次地引发学生自主习作的动力,唤起他们习作的欲望和期待,增强对习作的更高的要求。
三、构建情感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策略
在作文教学情感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情感作文教学策略。
1.写作前的个性化体验策略
(1)生活观察及思考策略: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及思考
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要善于调动各种感官全方位来观察生活,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一物一景、一点一滴,都会成为生发妙文的导引,心里也定会蓄积着一些不吐不快的话,或喜或怒,或哀或乐。把这些想说的话倾吐出来,那就会是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但并不所有的事件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所以我们就要善于观察他人的生活经历,观察社会的风云变迁,观察自然的四季轮回,来体验生活,尤其要善于捕捉生活中那些令你心灵为之微颤的精彩细节。然而,对于写作者而言,缺乏思考的观察是没有意义的,强调学生多观察生活,更要让学生不断思考生活,形成真情愫,使学生于惯常生活中见出一点别样来。
(2)生活亲历策略: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参与体验,记录体验感受
写作就是表达自己的心里所感,自己的心里没有感受,怎么可能写出真情实感呢?相比于听别人说或静止的观察,亲身参与活动是形成活动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我们要善于组织一些主体性活动,在活动的亲历中,更容易形成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做好了这一步学生才会有“米”下锅。如有一位实验教师为了让学生写一个反映自己与家人之间感情方面的一个题材时,特意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晚上回家主动给家人盛一碗饭,结果学生觉得这个作业很奇怪,回去认真地做了,再回到课堂中去就有话可写了。
2.写作中的表达体验策略
(1)创设情境策略:语言描述设境,背景渲染设境,视频再现设境
布鲁纳说:“教学论必须探明唤起学习积极性的最佳经验与情境。”的确,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情境在激发人的某种情感方面具有特定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一种特定的情绪下进行学习和创造。作文教学情境,是为唤醒学生已有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调动学生的作文兴趣的一种场合、一种氛围、一种应急状态。使学生身临其境,或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覺,从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写作的材料和作文的灵感。
(2)师生互动策略:了解学生 ,典型发言 ,师生点评
学生在动笔写作之前,老师先安排一个让学生口头表达自己体验的环节,师生互评,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学生能欣赏精彩发言,听到自己未曾体验到的事情,从而激发了学生已有的体验,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3)教师指导策略:片段引领,归结写法,学生练笔,自我完篇
在学生相互表达了自己的体验之后,这时,教师的任务是要打开学生写作思路的广度和深度,广度是平面式的铺开,而深度则是纵深化的开拓。让学生的思考逐渐由浅显走向深刻,由对外在生活的感受深入到对内在的心灵和精神的体悟,从而让学生的思想经历反复的锤炼而走向纵深。同时在写法技巧上加以有效的指导,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写作任务。
3.写作后的修改提升策略
如果说写作前的热身体验是学生习作走向成功的阶梯的话,那么写作后的评改就是学生习作再次飞跃的跳板。因此,作文评改比写作更重要,多一次评改就多一次体验,多一次体验就多一次提升。
(1)作文评价主体多元化策略:选择范文,由自评到互评再到师评
多元评价,指评价者的多元参与。其中有学生的自评,让学生再次读自己的作文,重新体验一下写作的过程,说说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有学生的互评,学生看同伴的作文,自有一种亲切感,也能够促使他们与同学互比,取长补短,同时又是一次思想与思想的体验交流和碰撞;还有教师的评价,既评学生的作文,又评学生的“点评”。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准备一百顶高帽,送给学生。”这对我们作文评价的启发尤其大。教师采用赏识评价,能为各类不同学生创设成功的快乐。在作文评价时,作文不仅与同学比,更注重与本人以往的习作比,只要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进步,就充分肯定,哪怕是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这样,在他们的本子上,留下的都是老师肯定的评价。每翻阅一次,学生就增添一份自信,多了一些成就感。自评、互评与师评的相互结合,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最佳途径。
(2)作文修改主体多元化策略:由师改到自改,由他改到集体改
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学生作文亦如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首先由教师向学生作文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听了教师的作文讲评之后,对自己作文不足之处进行修改,还可以在小组中对他人的作文进行修改并评价,教师推荐一篇有瑕疵的作文,在师生共同讲评之后,全班同学一起来修改这篇文章。一般来说,高质量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古往今来,凡有成就的作家,没有不重视文章修改的。教师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自评互改中掌握作文技巧,在修改中再次体验作文中那动人的故事和美好的情感,促进学生在作文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
(3)班报激励策略:成立班级编辑部,学生投稿,编辑、发表赏析
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给孩子一个展示的平台,想方设法引发学生自主习作的动力唤起他们习作的愿望和期待,就一定会对自己的习作有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就各自创了自己的班级作文报,如《心语月报》 《六一文苑》等,并将实验班学生优秀作文汇编成册,编写了实验班作文集《蒲公英的翅膀》,我们的宗旨追求情实感,为大家架起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让孩子们敞开心扉,尽情展示自我,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记录自己的生活,还可以抒发感受,真诚吐露自己的心声。记得当学生拿到班级月报的那一刻,眼里或满足或羡慕的神情给了我极大的鼓励,那种痴迷模样似乎被墨香“醉倒”,他们在这份报纸上找到了自信,实现了成长。自从有了班级作文报和作文集,学生的写作兴趣一下子被点燃,写作热情空前高涨。每周的练笔更有质量,从内容上看,大家能发现很多有意思的题材:课堂上偷偷窃书的忐忑;课间10分钟寻物的焦急;忘记带餐巾纸的尴尬心情等,班里的每位学生的对于极费心力和情感的写作也乐此不疲。为了能在班级小报上和作文集上发表习作,学生们绞尽脑汁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家长反映,有的孩子一回到家做完作业,就钻到课外书中去了;有的孩子自觉地找材料写作文;有的孩子请家长帮他寻找习作辅导班为自己学习写作开小灶。只要有习作在班报上发表,孩子们便都会向他(她)投去羡慕的目光 ,发表者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品味到习作发表荣誉的同时享受到了写作带来的快乐。
总之,通过对“作文教学情感及策略研究”的探讨,让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情中作文,在情中批改,在批改中提高。逐步形成了引领学生亲身体验,诱发其内在情感,促进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人性健康成长的“情感作文”教学方法,更新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理念,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水平。
作者简介:
姜陈敏,女,籍贯:河南省漯河市,学历:大学本科,職称: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