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研究

2018-03-16李赵初婧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9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人文关怀

李赵初婧

摘要:分块分析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如何将人文关怀切实地融入困难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建立困难生资助人文关怀有效机制。同时研究在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实践路径,解决或缓解学生需要克服和调适的心理问题,提供困难生就业帮助。

关键词:人文关怀;困难生;资助工作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9.068

目前高校资助在国家先后出台的一系列困难生资助工作文件指导下,基本上能实现资助的公平性。以某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为例,实行班主任和班级、各二级学院、总院三级审核,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育厅的程序。这一系列程序,最大程度保证了资助的公平性与公正性。然而,资助过程中却缺失了对困难生的人文关怀,没有达到学生资助工作以育人为主的根本目的。因此,研究困难生心理,从人文关怀角度切入,重视对他们心理上的帮助,破除高校的僵化资助,成了我们困难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困难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1.1某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现状

某高校2017年度为在校困难生提供一系列的资助,基本解决了在校困难生的上学问题,以图1为例。

1.2困难生人文关怀的缺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能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困难生资助工作越显重要,可谓是学生担心、家长揪心、学校忧心。然而高校资助的僵性模式,过多的注重了表面公平,忽视了在资助过程中困难生的主体地位,把资助和育人分离,缺乏了人文关怀。

1.2.1困难生心理资助匮乏

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缺乏对困难生心理上的资助。困难生在面对学习和家庭经济状况压力时,容易造成精神紧张,有较重的思想负担。而资助过程中,注重从经济上帮助困难生,往往忽视他们由于经济上的沉重压力所产生的“心理贫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后果是,解了一时的物质困难,同时也造成了性格的扭曲,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遗憾的是,各大高校虽然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却缺少或忽视针对困难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单独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

1.2.2资助工作与育人分离

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针对大学生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面对困难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更要注重思想政治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完善。而学生资助工作常常只停留在经濟资助层面,也就是帮助困难生完成学业,忽视了育人在资助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缺乏了对困难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和综合素质教育的提高。

1.2.3困难生就业弱势

随着社会整体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困难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困难生因家庭原因,相较于非困难生,整体社会关系单一,缺少社会实践积累,缺乏就业竞争机会。实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充分就业,是高校职责所在。但是目前高校很少甚至是没有特别针对困难生的就业指导,缺乏指导的系统性与组织性。

2困难生心理行为浅析

2.1困难生案例一二

案例一:学生L,家有四口人,父母及其姐妹俩,家里两人有收入,供她一人读书,家庭年收入大约三万元。家庭看似算不上特困,但因L的特殊性,让学校决定将她纳入困难生库。L是一名走路需要别人搀扶的残疾人,也是自尊心很强的学生。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刚入校就积极申请学校为困难生开设的勤工助学岗位,然而申请屡被婉拒,理由是她的双腿不便。虽然找不到勤工助学的机会,但在与L交谈中,对方透露出拒绝困难生资助的想法,她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

案例二:学生H,手有残疾,低保家庭,家庭经济来源靠父亲一人的农业收入。H也是一名要强的学生,在推荐她参选学校举办的“自强之星”活动时,不愿意

透露自己身有残疾的情况,更愿意通过展现自己努力工作、努力学习的一面来赢得掌声。因此在资助过程中,遇到需要详细说明本人状况,尤其要把个人信息对外公布时,H表现出明显的拒绝与反感,然而为了学生能顺利获得资助,不得不说服她公开自己的详情。

2.2困难生心理现状

在进行困难生问卷调查时,共回收370份有效问卷,其中对是否接受媒体通过媒体曝光方式提供资助的选择,80%以上认为心里不舒服、感觉很丢人,70%以上的学生不希望公布受资助情况。在被问到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压力时,问卷显示经济、就业、心理是困难生最关注的三大块。在资助过程人文关怀选项中,困难生希望学校除了能注重经济补助外,更能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关怀。

相对家庭经济富裕的学生,困难生需要调适的心理问题要更多且更复杂。一是在经济压力下自卑与自尊心理,过于自卑导致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过于自尊不愿意接受帮助,导致经济情况无法得到缓解。二是无偿性资助造成的惰性,因国家推行的资助和一些社会企业补助无须偿还的机制,长期“不劳而获”让学生感到不安,也易造成心理上的惰性,甚至让学生缺乏感恩之心。

3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的研究

3.1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

高校资助工作要有育人意识,努力提高困难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在资助过程中,鼓励困难生通过勤工助学、实习实训等形式来获得资助,学会自力更生。将资助育人与思想育人有机结合,发挥困难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在保护困难生人格、尊严和权力的前提下,满足其需要,促进其发展,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的目的。

3.2关注困难生心理健康

高校困难生心理问题的监护,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从以下方面入手,关注困难生心理,帮助他们人格健康发展。一是通过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心理辅导相关内容,向困难生介绍心理学基本常识。二是通过学校心理老师开展团辅活动,让困难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得到心理上的调适。三是建立困难生档案库,对有特殊心理状况的困难生进行跟踪回访,确立特殊人群档案,并进行长期监护。

3.3搭建感恩实践平台

感恩是种做人的道德,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在无偿且长期的受助过程中,很容易让困难生产生理所应得的感觉,对资助不再抱有感恩意识。高校应根据“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模式,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让困难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乐趣,以此唤醒其感恩意识,并转化为具体的感恩行动,实现感恩行为的具限化。

3.4建立困难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一要提升困难生就业能力,建立实训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工作能力。二要提高困难生就业竞争力,对困难生进行个性化就业指导,帮助他们精准就业。三要减轻困难生就业压力,搭建困难生与用人单位交流平台,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海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困难生心理透析及对策[J].中国报业,2017,(4下).

[2]刘军涛,文松辉.充分发挥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N].人民日报,2017-01-26(09).

[3]陈晨.刍议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11,10(3).

[4]雷雪芹,徐庆和.高校贫困生人文关怀缺失现状及路径探析——以安徽省十所高校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1).

[5]周国萍.家庭经济困难生职业生涯教育之实践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12(09).

[6]左克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其对策[J].青年文学家·文化论坛,2012,(26).

[7]李海莉,刘影.从经济资助到心理援助——困难生健康成长的现实探究[J].经贸实践Economic & Trade,2017,(13).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人文关怀
对受资助学生群体感恩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