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制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

2018-03-16魏萃华韦相晓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创新创业

魏萃华 韦相晓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有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意义及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并从提升学生心理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三方面,论述了法制教育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方式。

【关键词】法制教育 创新创业 教育体系建设

【基金项目】2016JGB445。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54-0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形成了多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我国各大高校承担着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需要以法制教育为背景,为我国经济建设输送合格人才。另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加强,更是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因此,我国高校应积极开创教育新格局,使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保障机制得到合理完善。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和学术教育摆在同一位置,并将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称之为人们的“第三本护照”。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各个高校实现了大规模扩建,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已经成为缓解我国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大学生创业不仅能夠解决自身的就业问题,还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还未形成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针对于我国在法制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教育部多次下发了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件,对各个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式进行规范和完善,不仅实现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更为经济全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基础。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现状

在创新创业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对大学生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想要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进行合理完善,首先要对学生的责任心进行有效强化,实现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停留在表面,没有做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导致二者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脱节。另外,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却将课程孤立在整体的教学工作中,没有做到与其他课程的相互衔接,体现出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不够重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教师本身不具备创新创业知识,无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最终导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下降[1]。

三、基于法制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学生心理实践环节

在法制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心理实践变得十分重要。例如,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借助于大学生创业中心、心理咨询等机构,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在保证创新创业遵纪守法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活动组织过程中,组织形式应尽量贴近实际,以实践演练为主,提升创业者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们学会如何建设团队、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等。在法制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需要更强大的责任心和坚韧精神,为维护祖国的和谐和稳定提供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首先,各个高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之中,并在不同的阶段设立不同的目标。针对于低年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应在法制教育背景下建立综合课程,实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提升。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时,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为了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天津科技大学举办了“创新训练营”活动,该活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目标”等六大板块,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通过实践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受益匪浅[2]。

(三)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

在法制教育背景下,学生需要在合适环境中培养创新创业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学生们通过模拟训练,不仅收获了很多创新创业技能,还能了解到法制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可为一举两得。在创新创业技能提升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以往对问题的分析经验,去理解和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已经取得成功的人士回到母校,为学生讲解一些新的技能知识,最终实现学生技能视野的有效拓宽。

综上所述,法制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各个高校应注重创新创业的良好开展,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培养出学生良好创新意识的同时,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深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冰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04):172-174.

[2]曾骊,张中秋,刘燕楠.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双创”战略需要协同发展[J]. 教育研究,2017,38(01):70-76+105.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创新创业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把握“金钥匙”打开创业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