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职业元素,点亮“生本课堂”

2018-03-16利艳兴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本课堂创设情境

利艳兴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34-01

“生本课堂”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从学生出发,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帮助学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构建知识体系。职业情境创设具有呈现职场情境、融合职业能力要求、激发学习动力等优势。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语文基本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融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既能点亮课堂,又能发展学生能力,成就“工匠型人才”。

一、能力先行巧定式,乱花渐入迷人眼

融入职业元素,是“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務”的必然趋势。中职语文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与职业、专业、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紧密结合,明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的目标,找准职业核心能力与语文基本能力的契合点,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创设职业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对“智能制造”专业的学生来说,其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从事机器人安装和维护、机电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生产运行工作。可设计“设备保修”、“工序操作介绍”等职业情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电话沟通、临场应变等能力。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结合该专业的需要,可设置“口语表达”环节,模拟商贸洽谈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表达交流;可创设竞聘上岗、就职演说等情境,引导学生结合职业要求,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实现语文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的无缝对接。

二、选材造境费思量,着眼全局有丘壑

教学的顶层设计应主动链接职业要求,从整体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整合教学内容构建新知识体系,让情境设计辐射、贯穿整个教学活动,逐步深入地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延伸以完成知识的建构。如《肖邦故园》教学,可创设旅游公司二次开发人文景点的情境,围绕故园、音乐、人物三者关系,预设了四个逐步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中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如“认识自我实践活动”设置了自我介绍环节,从“自我介绍的目的——怎样设计有创意的自我介绍——不同场景的侧重点——不同岗位竞聘的针对性”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锻炼了学生思维,也丰盈了学生的体验。又如《“我为自己代言”求职应聘》,可整合口语训练和应用文写作的内容,创设系列职场情境:自我介绍、求职信写作、留言条练笔、拉票演讲、答辩应对、学习课程解说等多个环节,融合了介绍、演讲、应对、应用文写作等多项教学内容,使学生深刻体会职业能力的要求,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三、应生所需强实效,精准契合相益彰

教学中应以“准职业人”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教材,着眼岗位需求、关注能力发展,既要坚守“语文味”,又要勇于创新,“因需”而教,“应用”而教。以口语训练《聆听》为例,在智能制造专业班级可以设计潜在客户现场咨询机器人操作的模拟情境,在电商专业班级可以设计接听投诉电话的模拟情境,在幼师专业班级可设计家校沟通交流的模拟情境。又如进行口语训练《介绍》的教学设计时,在幼师班可以开展“舌尖上的家乡”进行家乡特产介绍,在电商班可创设“我为自己代言”求职应聘情境,在智能制造班可创设工艺流程介绍等情境。

四、坚持生本妙生成,碧波深处有奇珍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本质是坚持“生本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岗位模拟、角色扮演等形式完成教学过程。如《景泰蓝制作》教学时,在智能制造专业班级,借助校企合作项目——“科达”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相关资料及往届学生经历,呈现真实厂房和工序流程。又如在幼师班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解说实践活动”,以小组比赛形式,分角色承担查询资料、整理解说词、制作道具等任务,再进行现场展示。又如在“我为家乡代言”调查实践活动,创设“香云纱真情告白”、“三字经”故事改编、“采访黎简”等环节,设置了拓展作业《香云纱调查报告》撰写、三字经故事演讲比赛、“陈村名人知多少”等。再以《过万重山漫想》为例,在动漫专业班级,以“三峡景点工作人员”岗位要求设计情境,布置解说词写作、依课文思路绘画三峡景色等工作任务。精心的职业情境设置,精准的能力契合点,精巧的语言表达,演绎了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收到了到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的良好效果。

中职语文教学主动融入职业元素,坚持以学生发展需求为目标,相信学生,发展学生,自然能探骊得珠,让课堂摇曳生姿、丰盈多彩。

参考文献:

[1]陈水英.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11年第2期

[2]许高炎.高职教育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8,5

[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3.6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