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计算常见错误析因及对策

2018-03-16孙涛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4期

孙涛

【摘要】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数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现行教材对计算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已经明显降低了四则运算的难度,但新课程的实施并没有改变学生计算率低的现状,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却经常在计算上出问题,学生计算错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家长和老师都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为学生“粗心马虎”所致,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整理学生的错题集会发现本班学生计算错误大致可以归纳为知识性错误和非知识性错误两大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 知识性错误 非知识性错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4-0208-01

一、知识性错误

1.口算错误。常见的有:计算失误【错例:2.8+4=3.2】;口诀混乱【错例:4×8=28】。

2.方法错误。常见的有:算理不清【错例:76.39-(23.28-36.72)=76.39-23.28-36.72】;对乘法分配律的运用错误【错例(22×4)×25=(22×25)×(4×25)】; 对0的占位作用认识不够【错例:515÷5=13】;分数加、减、乘、除计算法则错误【错例:+=】;四则运算顺序错误【错例:32-24×=8×】。

二、非知识性错误

1.抄錯、看错或写错数字【错例×11-×10=×(11-10)】。

2.产生排斥心理,当看到计算题数据较大,运算步骤过多时,学生就会表现为极不耐烦,不认真审题,没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从而导致错误出现,甚至连题都不做。

3.思维定势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感知试题时,总是受到容易计算部分、能简便计算、比较熟悉部分等强刺激因素的作用,以致于把运算法则、运算定律等知识忽略掉而造成干扰,对于相似的知识点往往难以区分。【错例:因为25×4=100,所以24×5=100】。

4.短时记忆出错。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例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同样,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计算小数乘除法时,漏点小数点。如22.4÷4=56。

5.不良的学习习惯、态度造成错误。不良的学习习惯,例如:计算粗心、书写潦草、马马虎虎、做题不喜欢用草稿纸,再大的数也不想动笔算,而喜欢口算,做题时只求速度,不求质量,不注意审题、检查,态度不端正等这些不良习惯容易造成计算错误。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口算与估算的训练。

科学地组织口算训练,有利于提高笔算的速度和计算正确率。首先,口算练习要做到天天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其次,要加强听算和估算练习。例如:在计算624÷6这道题时,如果先估算,判断出商是三位数,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再次,增强“内功”,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

2.加强概念及法则的理解与识记。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0.72×5时,先算72×5=360,再看因数中一共有两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往左边数两位点上小数点得3.6。此时,教师不能把教学停留在学生的认知水平上,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算理,在算0.72×5时,实际是把因数0.72扩大到它的100倍,那么所得到的积360就要缩小100倍得到3.6。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在教学法则的时候,为了使学生记忆深刻,还可以将某些法则编成顺口溜或儿歌,这样记忆就更深刻了,运用起来更方便。例如: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可以将换算方法编成顺口溜:大化小,乘为好;小聚大,除一下”。

3.培养良好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打草稿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另外还要有简算意识,要求学生在面对具体计算任务时观察数的特征,算式特点,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同时还要养成验算的习惯,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检验方法,如重算法、逆算法、估算法等。最后要重视错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总之,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比较漫长、耐心细致的过程,也是数学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只要我们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计算教学活动,在教学中从细处入手,正确引导,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计算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刘婷.小学数学计算错误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32)

[2]齐林静.计算失误,不容忽视——小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00155-0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