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美丽乡村奏响振兴号角

2018-03-16邱晓稳

中华建设 2018年2期
关键词:美丽农业农村

本刊记者 邱晓稳

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在祖国大地此起彼伏,态势热烈。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让人民又有了新的期待和愿景,美丽乡村可现,美丽中国可期。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深化农村改革的题中之义,也是关乎民生福祉的顶层规划。

国家现代进程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现代化的全面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为现代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持续承担着资源输出、人力供给基地的功能。农村人力、物力、财力向城市流动,并促成城市经济的发展及教育、文明的成长和人的素质的提升,如今由现代化后的城市反哺农村,形成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现代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近现代以来,我国致力于对农村建设改造的行动努力一直在进行。在晚清时期,政府(1908年)便颁布了《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在农村开展了“乡村治理运动”。民国时期,对农村建设与发展的探索进一步深化,在多个省区均发动了“乡村自治运动”,近代的探索主要侧重于农村政治建设方面。

对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予以较为全面的关注,则起始于新中国建立以后,其中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就提出“农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改革开放以后,政治上废社建乡(镇),实行村民委员会管理体制;经济上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制上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村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五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和肯定了农村改革20年来所取得的上述成就和丰富经验,并从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提出了要求,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一个系统工程。

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具体地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

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建设纳入了国家建设的全局,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科学发展思想。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共建“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紧随其后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依据美丽中国的理念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新农村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法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提出。

顶层规划为乡村发展注入动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一幅幅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在祖国大地上徐徐铺开。

2013年5月,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供了规范和指导。 2014年2月,农业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各地提供了范本和借鉴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分别为:产业发展型、生态保护型、城郊集约型、社会综治型、文化传承型、渔业开发型、草原牧场型、环境整治型、休闲旅游型、高效农业型。这十大模式为地方的美丽乡村建设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2015年5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框架性、方向性技术指导,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标可依,使乡村资源配置和公共服务有章可循,使美丽乡村建设有据可考。同时,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农村环境治理问题都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为遵循中央文件精神指示,住建部全面部署、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展开,让农村能留得住美丽乡愁。

2017年1月1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重要进展,将继续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强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并通过建档立卡提高危房改造针对性。发布会上还透露,住建部将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所有村庄基本完成改厕和黑水处理,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村庄实现生活污水全面治理。

国家财政部、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农业部等相关部委也纷纷出台一些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美丽乡村的建设。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小组于2012年发布了《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开展了以美丽乡村建设等十项主要改革重点的示范试点。2013年7月,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决定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业部办公厅也于2013年初发布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全国各地已全面拉开美丽乡村的建设。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指导意见,要求从树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规划理念、着力推进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提高村庄规划的覆盖率和实用性、加强乡村规划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等五个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第二届全国村镇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第一届田园建筑研讨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曾表示,到2020年我国将通过改革创新,大幅提高乡村规划的易编性和实用性,力争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基本结束农村无规划、乱建设局面。

在农村建设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部署过程中,针对乡村无规划、乡村建设无序的问题仍然严重,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脱离农村实际、实用性差的问题, 2016年2月,住建部发布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贯彻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中 “规划先行,分类指导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要求。

2015年中国“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座谈会”在河南鹤壁举行,探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会上,财政部农业司司长王建国表示,从2016年起,中央财政按照每村每年150万元的标准,连续支持两年,计划“十三五”期间在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财政资金的注入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与金融合作等模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达到机制创新,合力推进。

乡村建设承载历史重任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一个国家战略,同时也是一个国家行为。美丽乡村建设要解决的是:如何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地区差别,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的小康问题、现代化问题、民富国强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是,既能保持乡村的田园景观、自然风貌和农居特色,同时又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达到“美村富民,强基固本”的目标。

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任务和目标。美丽中国的建设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农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需要;是强化农业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是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需要。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同时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2015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加快推经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了绿色化的要求,要把绿色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推进,并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的理念,推进建设美丽中国。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当中,提出的五个发展和美丽乡村密不可分的,其中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更是与美丽乡村建设息息相关。

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乡村建设是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是筑牢城镇化的基石。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同步,以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可筑牢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基础。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实现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确保亿万农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农村贫困化、农民贫困化是制约农村转型的瓶颈,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桎梏之一。美丽乡村建设首先是扶贫运动的展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的全面小康,不仅包括农民收入的全面提高,还包括人居环境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改造提升农村面貌,就是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过上更加体面、更加幸福的小康生活。

美丽乡村建设,顺应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完善的公共设施、整洁的生活环境、便捷的出行条件、高标准的生活质量,都有着强烈的追求。农民是村庄的主人,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受益者。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面貌的改造提升。它在改变农村面貌的同时,使老百姓的人文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美了,人富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就随之而得到了改善。所以,美丽乡村建设,是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是一项名副其实的惠民工程,其意义非常重大。2016年起,国家七部委联合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据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介绍,“十二五”以来,中国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据测算,中国12.8万贫困村中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带动70%的贫困户脱贫。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衣食产品,也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色彩缤纷的精神资源。重视农业文明的发扬和光大,也将有助于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创新和发展,可以更好加强文化建设,更好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前,建设美丽乡村是国家现代化运动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责任的重要体现,是人民主权国家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

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表明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城乡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为我们开启了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部署201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12月29至30日,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17年及过去五年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措施,部署2018年重点工作。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两大农村工作会议分别对2018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则对农业农村经济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强调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2018年的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中就有提到,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落实党的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继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大力推动农村户厕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推广成熟污水治理经验,保护乡村山水田园景观,提升村容村貌,开展设计下乡活动,建设体现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乡村建筑。集中力量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做好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发展,推动传统建筑挂牌保护。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该战略不仅指向农村产业的振兴,而且要求乡村社会全方位的振兴。除了人居环境整治外,因地制宜保护、保留乡村风貌也是重点之一。2017年7月,第五批也是最后一批传统村落申报启动。自2012年中国政府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经过5年努力,保护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善、保护管理机制基本建立、具备基本的安全防灾能力,传统村落将进入复苏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也提出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一步加大了“三农”政策支持力度,2004年起连续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十七大和十八大也先后提出了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有力推动了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符合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现实国情农情的战略规划,是稳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规划,其让亿万农民与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渐行渐近。

织绘美丽乡村,筑就美丽中国。在新时代美丽乡村开启了新的征程,乡村建设振兴的宏愿纵使道阻路长,但行必将至。乡村建设发展的福泽也将以春风化雨的方式惠及万千民众,给神州大地带来万千新气象。

猜你喜欢

美丽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