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创建具有特色的统计监测工作运行模式

2018-03-16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统计人员畜牧业辽宁省

文│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

辽宁从2006年开始着手构建以生猪等主要畜禽为监测对象的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2008年随着农业部百场千村万户监测工作在全国启动,辽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开始向多品种多领域延伸,监测体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强化,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手段措施,从根本上保证经过采集整理的统计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能够反映行业发展实际,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畜牧业生产规律的研究,能够准确把握畜牧业未来发展趋势,真正做到底数清趋势明,早预判,敢预测。统计监测工作已经成为政府决策重要参考,服务广大养殖户的重要抓手。

一、积极构建全省统计监测组织体系

以2005年出台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畜牧兽医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标志,拉开了全省统计监测机构队伍建设的序幕。意见明确将统计工作列入全省各级机构主要工作职能,要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对基层乡镇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管所赋予统计畜禽生产情况的职能,村级动物防疫员赋予了解掌握所辖范围畜禽数量的职责,从根本上为全面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3月,辽宁省编办同意设立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编制18人,全面承担全省畜牧兽医行业统计监测工作及畜牧业宏观预警职责。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根据省级情况,向当地政府积极申请成立统计监测工作专门机构。目前,全省14个地级市中有5个市成立独立预警(信息)中心,3个市在事业单位加挂统计监测牌子,其他市设置或挂靠科(处)室;有2个县成立预警中心。全省77个涉农县全部设置专职统计人员,600多个乡镇区域性动物防疫监督所均设置一名统计人员,13000多个村防疫员将统计监测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业务工作。全省已基本建立起省、市、县、乡、村五级统计监测工作体系,基本做到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职能清晰。

二、建立完善全省畜牧业监测体系

自2008年农业部启动“百场千村万户”监测计划以后,辽宁以农业部监测体系为基础,以生猪品种为重点,逐步建立起符合辽宁畜牧生产实际的以规模养殖为主、以散养为辅的省级畜牧生产监测体系。目前辽宁设有国家级定点监测县生猪16个、蛋鸡7个、肉鸡5个、肉牛5个、肉羊3个、价格17个、交易量14个;省级设有生猪定点监测县8个、规模场89家,蛋肉鸡监测企业166家,奶牛监测规模场30家。至此,全省承担监测任务的县(市、区)达到39个,占全部涉农县一半以上;监测村达到340个,监测户830个;监测企业和规模场800个,全数监测奶站近300家。通过省部共建,形成了目前辽宁监测网络格局,基本满足了各级畜牧部门的管理和服务需求。

三、开发建成全省畜牧统计监测预警网络工作平台

在2006年辽宁开发辽宁省畜禽分布定位及重大动物疫病调度指挥系统基础上,通过二次开发,建成辽宁省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网络工作平台。该平台汇集了畜禽及产品加工和流通情况年度统计、省级生猪规模场监测、蛋肉鸡企业监测、全省畜牧业生产数据库等近年来省级所开展的全部统计监测任务,系统集数据报送、统计分析、智能查询、图表展示、地图定位、考核管理、文件通知、邮件收发为一体,实现了大数据时代下畜牧业统计监测预警工作从纸制报表填写到网络数据填报再到智能化平台预警的历史性飞跃。

四、创建具有辽宁自身特点的统计监测工作运行模式

1.建立统计监测工作制度规范。为保证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规范化运行,辽宁从数据采集到信息发布等一系列环节都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制定了《辽宁省畜牧兽医部门统计管理办法》《辽宁省畜牧业定点统计监测实施方案》及《辽宁省畜禽分布定位和重大动物疫病调度指挥系统信息录入管理办法》《畜牧业预警专家管理制度》。要求乡、村等基层单位建立健全统计监测档案管理制度,按规定年限存档原始统计记录、统计台账,做到数据可追溯,可核查。全省统一印制统计数据采集表,统一制作统计监测工作台历,无论是国家级统计监测还是省级统计监测,要求基层单位按规定按时逐户填报。

2.完善统计监测工作的运行机制。一是数据预审机制。省市两级统计人员对上报的统计监测数据进行审核,逐户核对,发现问题及时核对,准确无误再录入国家和省级各类监测系统。二是数据核查机制。每季度派出人员进村入户对全省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进行核查,实名制填表对数,现场量化打分并进行反馈。三是考核通报机制。将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纳入到目标责任制考核。考核办法依据每年工作要求各有侧重。每季度结合实地核查和日常工作质量向全省发布考核通报。四是奖惩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全省统计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表彰,激励全省统计人员争先创优。五是形势研判和信息发布机制。定期开展形势会商,每周发布一次价格监测信息,每月发布一次生产监测预警报告,每季度发布一次综合性生产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实现信息发布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3.做实保障措施,努力提升基层人员待遇。目前辽宁村级防疫员补贴经费已全部纳入各级财政转移支付,而且补贴标准逐年提高。2016年村防疫员的补贴标准提高到7000元/人年。乡镇区域所作为县级派出机构,人员工资全部得到保障。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要求乡镇区域所招录的新晋工作人员需通过公开招聘并且必须会电脑、懂专业,村防疫员必须由60岁以下畜牧兽医专业人员担任。对统计人员省局专门下发文件作出规定,明确统计人员任职资格,统计人员变动要征求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保持了队伍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培训。省预警中心每年举办至少4期培训班,培训统计监测工作骨干。乡(镇)区域所统计人员和村级防疫员的统计培训也都纳入了各市、县(市、区)培训计划。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每年举办各级统计人员培训达百余次,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通过培训,统计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统计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参考性大大提高。

五、积极开展数据分析应用和理论创新

1.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和形势研判。组建了数据评估专家组,分管局长任组长,相关人员组成;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1次,研判生产未来发展,会后将会议纪要发各大媒体及相关部门;设立生猪预警首席专家和月度分析报告员,分别于每周四和每月25日向社会公开发布监测预警结果。制定了相关规范,明确了监测结果的发布模式、发布频次、发布形式及发布范围,形成了周监测、月报告、季分析的规范化常态化信息发布的机制。确立了短信、文件、网站、媒体、专家热线五大渠道,向养殖户发送预警预报信息。

2. 不断强化畜牧业分析预警理论研究与应用。以生猪品种为突破口,将经济学、统计学理论引入畜牧业产销平衡分析,探索生猪产销变化规律,进行科学预测预警,添补国内此领域空白。几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共获得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畜牧科技贡献一等奖2项。

3. 大力推进互联网+畜牧业统计监测。2011年,省级建成MAS移动代理服务器手机短信群发平台,定期将监测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群发至上级领导、相关部门和养殖场户,实现了信息的点对点精准发布。2015年,开通“辽宁畜牧监测”微信、微博公众平台,运用新媒体拓展信息受众面,打通了统计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六、畜牧业统计监测服务政府、服务行业的作用十分显著

辽宁统计监测工作在历次畜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十二五”期间辽宁发布预警信息54期,接受省级以上电台电视台采访30余次,预测预警信息及先进事迹刊登在省级以上报刊14期,上报的形势分析报告获省长副省长批示4次,发布的信息被中国农业信息网、商务部网站、人民网和生猪预警网等网络媒体多次转载。“生猪监测预警信息服务帮助养猪户减少经济损失24.58亿元”被评为“辽宁省直属机关2014年第四季度最佳实事”。“十二五”期间,辽宁因统计监测工作受到农业部表扬67人次,受省级表彰二等功2人,三等功4人,嘉奖43人,统计工作模范250人。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被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辽宁省统计局、辽宁省公务员局,授予2012年度“辽宁省统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辽宁省动物卫生监测预警中心预警一科,被共青团辽宁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和辽宁省直属机关青年工作委员会授予“2015年辽宁省直属机关青年文明号”。

猜你喜欢

统计人员畜牧业辽宁省
映像畜牧业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事业单位统计人员现状分析
医院统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分析
综合统计分析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