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研究

2018-03-15解军罗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解军 罗琴

摘要:针对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全球化挑战,因地制宜地提出并实践高职学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举措,基于产教融合,提升“厂中校”内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达成培养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电梯产业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地域产业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以及高技能型劳动力的国际迁移。

关键词:国际知名企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产教融合;厂中校内涵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238-03

随着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提出,我国高职教育如何应对信息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教育全球化挑战,能更好更快地发展,让高职教育从本土化走向国际化,是一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高职教育国际化注重的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国际知名企业具有视野整个行业产业和国际市场的优势,与地域内国际知名企业日立电梯合作创办“厂中校”,产教融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达成培养出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技术技能专门人才,是顺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一、专业建设与产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对接

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与核心首先是专业建设,它是体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需要整合来自行业、企业、院校三方面的资源和信息。与跨国公司的合作可以直接采用其技术标准作为专业标准,与国际行业协会的沟通可以保持专业水平的先进性[1]。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我国电梯行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梯生产国和消费国,电梯产量占世界市场的一半。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我国电梯行业成为了引进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2]。

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日立公司在华的大型企业,由中日双方共同投资建立于1996年。2011年5月,基于学校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需求和企业用人要求,与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联合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合作平台——广州工程技術职业学院日立电梯学院,在日立电梯(中国)广州制造基地挂牌,采用2+1订单式合作培养“具有实用性并符合乙方(日立电梯)用人标准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并从2011学年开始学院以“机电专业(日立电梯班)”定向招生。2012年暑期就有了第一届毕业生,分别就业任职于日立电梯(中国)安装管理等主要岗位上,随着第一届毕业生工作业绩突出而受到欢迎,初尝合作共赢果实的校企双方对深化合作有了期望。

现代大型企业的优势在于能视野整个行业产业,与日立电梯(中国)公司在华大型跨国企业合作,其产业链先进完整,以其为切入点开展电梯行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了解到随着电梯保有量的持续扩大,维保、改造等服务型业务将会快速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电梯市场经验,安装、维保收入在未来将会成为我国电梯制造企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在公司的持续发展过程中,公司国内以直销为主的销售模式优势也将更为凸显,必将带来持续、稳定的效益[2]。基于如此需求,日立电梯学院对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调整。2013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上培育拓建了新的专业方向,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梯安装与维护专业方向),首次开始单独招生,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符合电梯行业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工程项目管理等专业能力,能胜任电梯安装、调试、检测、维修、服务等职业岗位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业方向为以合作企业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为主要就业单位的相关电梯企业,从事电梯的安装、编程、调试、维护、运行管理、故障检测与维修等工作,并能实施电梯安装项目管理等。

随着发达国家既有电梯的改造更新及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对新增电梯的庞大需求,国际电梯市场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据电梯协会预测,未来五年内国际电梯需求量平均将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电梯生产国,其电梯出口量也将随之持续增长。面对电梯产业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借助“厂中校”日立电梯学院的资源优势,与国际接轨,培养符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的电梯产业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适应地域产业升级转型的人才需求以及高技能型劳动力的国际迁移。基于产教融合,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产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对接,进一步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目标。2015年以“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新专业向省教委申报,获得了批准,并于当年进行招生。

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与符合国际职业标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之后,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其内容的建设是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基于企业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达到和养成,根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标准,整合、重构“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标准。电梯专业立足产业,依托国际电梯品牌企业和行业,采取“2+1”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即“两年学院专型培养,一年工厂生产过程实践训练成才”。第一、二年级专业技术平台基础及专业核心技能与实训以学院为主,以企业参与(企业技术骨干进课堂或学生入企业的方式)的形式完成专业课程的实施;第三年以企业为主体,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一线生产过程实习,完成对专项技能的培养及实际工作经历经验的积累。

(一)构建素养与技能融合的课程体系

素养与技能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的教育教学目标导向是:培养“有教养、有本领”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具有国际意识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确立以“六大目标”成就学生的素质“教养”,即“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适应生活的基本技能、融入职场的基本经验、智慧人生的基本思维、终身学习的基本方法、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素养”课程由必修与选修两大集群组成,包括大学学习生活适应性、大学生人文能力提升与基本生活技能诸方面课程,例如军训、体育与健康、安全求助、思想政治理论、人生修养、心理健康教育、英语、计算机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廉洁与修身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集群丰富多彩、人性化,包括基本技能和才艺培育等,基本技能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技能,而才艺培育课程的内容人文色彩浓郁,崇尚高雅,激扬才华。例如,外语、社会调查方法与技术、摄影技术与实践、数据库实用技术、住宅配电、ISO9000质量管理实践、企业文化、管理与沟通、公共关系学、企业全面经营管理、自然科学与环境、网上创业、经济与生活、美术、音乐等。

“技能”课程由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平台课程、专业技术技能核心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部分组成。是依据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对接融合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和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基于工作过程构建的学生能力培养核心领域及内容课程。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是为职业技术领域共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而设置的综合性、基础性课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以及学生岗位迁移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专业技术核心课程是以完成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是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能力为基础来设计的。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专业技术核心课程的重要构成,是在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就业岗位,以完成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专门化方向课程涵盖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这样的课程体系使就业岗位—职业能力—专门化方向课程的对接得以实现。依据生产一线职业岗位任职的能力要求,将职业能力资格、职业岗位证书的培训和考证纳入正常的课程体系。例如,电梯特殊设备操作技能等课程对应电梯行业从业资格证(电梯特殊设备操作上岗证);中级维修电工技能等课程对应维修电工(中级)技能证。

特点在于“素养”课程不再采用传统式的课堂教学方式,而是由课程内容、职业实践、信息管理、工作队伍、行为养成与考核等五大工作体系支撑,通过全方位、多渠道手段实施,以健全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机制贯穿三年大学生活始终,教养各项工作的开展既着眼于育人的阶段性,又注重教育的连贯性和全方位性。使教养融入技能,技能融入教养,教养元素融入课堂、融入现场,形成素养与技能融合的培育养成课程体系,最终将学生打造成“有教养、有本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发挥国际知名企业和行业优势,共同开发完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日立电梯学院享用国际知名企业日立电梯(中国)广州制造基地及培训中心优质的国际水准物力人力资源,持续深化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完善优质的专业核心课程,进行电梯结构与原理、电梯控制技术、扶梯安装与维护、直梯安装与维护、电梯质量控制理论等与企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系列课程建设,以企业执行的国际标准优化课程标准、考核方案、学习指南,编制完善的相关配套教材。不断拓宽整合课程架构,使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始终处于动态调整态势,以适应产业的技术进步与升级转型。

三、教学过程与国际知名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深化教学改革

日立电梯学院“厂中校”依托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基地,日立电梯(中国)广州制造基地建有大型的培训中心,设备齐全、先进,可容纳数百人同时学习培训,资源配置与企业工作现场零距离对接。电梯安装及工艺、电梯维修及工艺、直梯整机安装、扶梯整机安装、直梯故障诊断与维修、扶梯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技能以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电梯安装特种作业证等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均能在企业很好地开展与实施。学生经历培训中心生产过程实操实训学习,考取电梯特殊设备操作上岗证后,就进行生产过程的顶岗实习,进入真实的电梯安装现场工作岗位工作。实现了高职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国际标准质量控制体系生产过程的对接,使产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界限得以突破,使专业教育教学、企业生产活动过程、职业素质陶冶、专业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融于一体,提升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的员工素质、技术进步、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教学过程组织是依据结构相对固定的普适职业资格的工作过程六步骤进行的,在以相应岗位能力为目标的实际专业性情境或实际生产现场中,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职业活动的经历,发现、探索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3]。

四、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是教学改革的关键,日立电梯学院“厂中校”可利用国际水准的日立电梯培训中心,它拥有丰富优质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中心的专兼职教师是来自生产一线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由选聘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兼职教师与具有双师素质的学校专业教师优化组成。为了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有制度地保证中青年教师深入到对口企业进行工程实践的计划,日立电梯(中國)有限公司广州基地每年都接受下企业实习的教师。他们通过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和素质,与企业专家协同开展工学结合教材建设,深入调研,对电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教学资源库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

五、结语

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成果,针对国内和本校现状,立足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选择国际知名跨国企业进行合作,利用本土和国际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产教融合,通过“厂中校”实践专业建设与产业国际化人才需求对接、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符合国际职业标准的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国际知名企业生产过程对接、构建具有国际视野的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达成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顺应了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合作培养的在日立电梯(中国)公司就业的毕业生,现在已有部分在老挝、日本等国家从事公司海外电梯生产经营的相应技术技能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战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21:45-48

[2]周奇浪.2011-2015年中国电梯行业研究报告[EB/OL](2015-08-27).http://wenku.baidu.com.

[3]解军,张文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变频器调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9)9:29-33.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