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全程护理应用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2018-03-15孙法振张乐然
孙法振,张乐然
(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山东 泰安 271000)
急诊科室内的护理即急诊医学的关键构成,其是借助较少的数据、较少的时间与最优的方式以抢救患者自身的生命,进而舒缓患者本身的疼痛感,急诊科室内部的护理质量不单牵涉了医院整体的护理质量,还凸显了医院的总体技能与服务层次[1]。本文探究并调研全程护理运用到对急诊科室内的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期间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本院医治的84例危重患者,根据护理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试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11~74岁,平均年龄(42±2.33)岁。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16~77岁,平均年龄(46±3.86)岁。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含实地急救配合、常规接待与转移患者等;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全程护理,具体如下。
(1)增多与120急救处实施联系:在急救实地应维持与120急救处实施电信联系,对急救汽车实施动态型跟踪。急救汽车驶入实地过后对患者自身的年龄、性别、姓名等基础讯息实施归整与探究,迅速转移至医院,进而便于急诊科室对所接收的患者所有状况都有把握,开展有关的准备。
(2)迅速实施分诊:因为急诊科室内部的患者疾病状况比较危急、发生意外的时间具备不明确性,医护人员应认真开展急诊科室内部的分诊这一工作。为了提升分诊的成效,医护人员应把握急诊所有患者相应的急救分诊特征,在极少的时间内备好对患者实施抢救所需的抢救设施、氧气等,并构建迅速的渠道,等患者进到医院过后对疾病状况实施正确的评测,依据患者自身疾病状况的特征与病症种类,分配至相关的抢救处。
(3)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认真辅助主治医生实施急救操作,进而确保急救有关护理本身的成效、正确性,使得抢救得以成功。医护人员应注重维持患者自身的呼吸道顺畅,予以吸氧扶持,构建静脉渠道,注重观测各大身体状况的改变,加上科学的抢救药品,注重确保药品运用的实时性与安全性,并认真进行救治记录。
(4)注重实施全程陪护:急诊科室内的危重患者疾病状况改变迅速,医护人员应认真开展有关的急救准备操作,特别是配备好氧气瓶、呼吸囊、各式急救药品、气管插管等,急诊科室内部的危重患者在转移期间,医护人员应注重全程陪护,防止意外事故出现。在进行有关的治疗科室内后,医护人员应注重与科室内部的医护人员实施交接,在结束交接过后实施签字确定。
1.3 成效评测
记录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长、气管插管时长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经护理后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长、气管插管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长、气管插管时长情况(±s,min)
表1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抢救时长、心肺复苏时长、气管插管时长情况(±s,min)
对照组 31.41±10.33 2.21±0.29 2.37±0.07试验组 47.57±11.10 5.48±0.18 5.46±0.48组别 抢救时长 心肺复苏时长 气管插管时长
3 讨 论
急诊科室内部的危重患者疾病状况急迫、进展迅速,立即救治即提升存活率的重中之重,而实施抢救的同时运用全程护理意义非凡。全程护理即人性化的一类护理方法,其秉持以人为本,将患者自身的权益放于第一,给患者最优的护理服务[2]。在实施抢救期间,全程护理关注整合所有护理步骤,借助迅速、精确一类护理准则,尽力辅助患者获得大量抢救时间,减弱其疾病状况发生恶化的几率,提升抢救过后的成功率。同时,全程护理还能够改进护患关系,提升相互间交谈的程度,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全程护理还能够提升医护人员对于工作的主动性。急诊科室内医护人员工作繁多,患者种类多样,长时间如此,医护人员极易对工作丧失信心。全程护理能够提升医护人员自身的责任意识,让其分工协作,借助对患者开展护理过后收获的认定,满足心中的认同感,进而提升信心与责任意识,给患者更优的护理服务。
总之,全程护理运用到急诊科室内危重患者实施抢救期间具备较优的成效,同时还具备极大的应用范围。
[1]吴美娜.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5):669-670.
[2]李 淼,段 峰.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全程护理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