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装饰的符号学研究
2018-03-15吕九芳LingChenampLvJiufang
■凌 晨 吕九芳 Ling Chen & Lv Jiufang
(1.2.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 210037)
位于安徽省南部的徽州,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地方。徽州拥有“称甲天下”之称的清秀山水和“东南邹鲁”之称的文化底蕴,并且造就了“钻天洞地遍地徽”的徽商传奇,经过数千年的沉淀,这些都成就了具有艺术魅力与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既是地域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正统传承的典型,它集中且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而这一点,最直接的反映在了徽州的建筑上。徽州建筑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种成熟的建筑流派,可以说是徽州人的智慧之果,古徽州人通过他们的建筑装饰表达了自己的生活向往和理想追求,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建筑符号学概述
符号学研究是当代学术研究中的一个热门。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成立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由瑞士学者索绪尔和美国学者皮尔斯分别从语言学和逻辑学的角度创立。之后直至20世纪50年代,西方建筑界出现了现代主义建筑的“意义危机”,建筑的功能和建筑的意义之争成为焦点[1]。由此,人们开始意识到符号学可以成为批判现代建筑的理论武器,然后意大利率先将符号学理论引入到建筑学中,形成建筑符号学。之后,建筑符号学不断发展,其影响力扩展至世界各国建筑界。到80年代中期,建筑符号学开始被引入中国。今天,我们所研究的建筑符号学,它主要就是运用了符号学理论来研究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的意义内容、建筑以及环境和文脉之间的关系、建筑的文化、建筑的意义等等[2-3]。
建筑是什么?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雨果曾经也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4-5]。那么,建筑作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典型产物,反映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它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符号系统,都是一种符号或者说是由符号组成的系统。但是,建筑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在人类所有的文化现象中,建筑可能是最直接表达意义而又不容易产生误解的一种符号表达方式。和文字、声音等符号相比较,它的物化形式要“实在”得多,它是通过建筑造型、材料、构件等表达意义。所以说,即使是建筑中最普通的楼梯,也一定是携带着某种意义的。因此,建筑符号可以说是对建筑以及建筑的构件、建筑的装饰等的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
皮尔斯将符号分为图像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和象征性符号三类,这种分类方式对符号进行了由表及里逐渐深入的剖析,十分适用于对建筑进行从现象到意义的深入研究。因此,本文借助这种分类方式对徽派建筑装饰进行符号学研究。
2 徽派建筑装饰符号的构成
建筑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现着传统社会技艺和文化的精髓。广义的建筑装饰包括建筑的表面装饰、室内装饰和周围环境布置三个方面[6]。徽派建筑作为一种成熟的传统建筑流派,历经千百年来的发展,早已形成自己独特的装饰符号。这些装饰符号渗透着徽州地域文化的气息,是古徽州人表达精神世界的载体。
2.1 图像性符号
图像性符号是借助原已具有意义的事物通过“肖似”的手法来表达意义的符号,它是一种具象的、易读性高的符号。在徽派建筑装饰中,有些模仿动植物形象的装饰图案、装饰构件或者几何图案等都属于图像性符号[7]。这类符号有的极为写实,有的又像万字纹、回形纹等已抽象化了,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表现性图像符号和类比性图像符号以及几何性图像符号三种。
①表现性图像符号指的就是完全模仿现实对象表达意义的符号。在徽派建筑中,人们常用植物、山水景观、徽州民间习俗以及日常生活场景等作为装饰题材,表达了古徽州人“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向往。
②类比性图像符号是参照现实中的事物来虚拟出某种对象并以此表达意义的符号,如龙、凤、狮、鹿等动物纹样。在古徽州,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之情,并对大自然的鸟兽虫鱼赋予“神”的意义,然后转化成装饰图案运用到建筑中,以此来镇宅驱邪、祈福纳吉,表达了一种吉祥趋利的文化寓意。
③几何性图像符号即以抽象的几何图形重复构成来表达意义的符号,如卷草纹、锦纹、回纹、卍字纹等。这种符号在徽派建筑装饰中运用最广也最基础,常作为底纹、边纹等铺饰在建筑构件上,为构图增添丰富而又整齐的效果。
2.2 指示性符号
指示性符号指的是符号形式与意义之间存在某种“必然实质”的逻辑关系的符号[8]。徽派建筑中的绝大多数装饰构件都呈现为这种指示性符号,包括机能性指示、意念性指示和制度化指示三个方面。
①机能性指示符号就是以机能因果关系为基础来表达意义的符号,如梭柱。“柱,住也”。柱子是木结构建筑中最重要的构件之一,起到支撑屋顶重量的作用,对人产生的机能意义就是坚固地把一切定住。与西方建筑雕饰繁复的柱子不同,徽派建筑中的柱子大多没有过多的装饰,露出原本的木色,给人一种稳固、充满生机的感觉,表现出徽州“道法自然”的文化意蕴。而且为了更加贴合树木生长的自然形态,徽州人常将柱子卷杀成梭状,下粗上细,坚实稳固,在一定程度上又加深了美学效果。
②意念性指示符号。古徽州是一个宗族社会,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无宗,无宗则无祖”,因此作为宗法礼制物化载体的祠堂在徽州是至尊至贵的。在祠堂建筑装饰中,徽州人运用了大量的意念性指示手法来表达意义,衬托出祖先的神圣地位和宗法礼制的权威,如门坦、甬道以及沿主轴纵深展开的空间序列等。门坦是由照壁、棂星门等组成的祠堂最前方的门前广场,起到了限定空间、过渡的作用,使人们在进入祠堂之前就油然而生出一种崇敬之情。门坦之后一般依次是祠堂的门楼、享堂、寝殿,这些建筑一堂高于一堂,步步向上,使人们在门坦被激发出的崇敬之情得以延续并在寝殿达到高潮,表达了敦本敬祖的徽州人对祖先的敬畏和对宗法礼制的推崇。
③制度化指示符号就是源于传统文化礼制完成指示的符号。徽州作为“东南邹鲁”,孕育出了以孔孟儒学为主体的徽州文化。而在儒家思想中,“礼制”一直是备受推崇的,因此建筑的伦理秩序也一直有着明确的规定,这点在徽派建筑装饰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色彩上,明代《舆服志》中规定:“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饰彩色”[9]。这使得富甲一方甚至可以影响朝廷财政的“庶民”徽商不得不遵守礼制,在建筑外观上一律采用黑白二色,逐渐形成了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装饰符号。
2.3 象征性符号
象征性符号指的是符号形式与意义内容之间没有具体的相似性或逻辑关系,而是依靠约定俗成构成联系的符号。
①装饰图案的象征性。徽州的建筑中到处都可见工艺精美的雕刻,这些雕刻的装饰图案不仅可以美化建筑,而且也可以成为人们表达精神世界的符号载体[10]。从建筑装饰中可以发现,徽人喜用植物、动物、器物等多种图案,借其寓意引申情感,如松树象征长寿,葡萄象征多子,鲤鱼象征年年有余、登科及第,麒麟象征多子、祥瑞等[11]。除了借助寓意表达感情外,徽州人还利用汉语的谐音,通过图案的组合来表达更加丰富的象征意义(图1),如“马上封(蜂)侯(猴)”、“五福(蝠)捧寿”、“福(蝠)禄(鹿)寿喜”、“喜上眉(梅)梢”等。除此之外,徽派建筑中还可见到大量人物的相关装饰题材,如雕刻“百子闹元宵”象征子孙兴旺,雕刻“郭子仪拜寿”象征福寿绵长,雕刻“八仙过海”希望家族成员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②建筑构件的象征性。建筑构件是建筑中的实用构件,但是有时也成为徽州人表达象征意义的符号载体。如徽州民居独特的装饰元素——“商”字门(图2)。“商”字门是由梁托、月梁、雀替三个构件组成的形如汉字“商”的独特的造型样式,寓意着:无论什么人,都在商之下。这一巧妙的设计,既不影响建筑建构,同时还可以弥补徽商因为四民观念带来的心里缺憾,表达了徽商渴望突破等级观念的心理诉求。
③家具及装饰品陈设的象征性。徽州民居的室内尤其是正厅一般少不了八仙桌、太师椅、条案等家具。在正厅的太师壁上一般挂有堂画,两侧对称布置楹联,其下设有条案。条案上往往摆有笔帽筒、钟、花瓶和镜子,寓意“终生(钟声)平(瓶)静(镜)”。紧靠条案的八仙桌和太师椅,其下分别摆放茶几、座椅等,井然有序、严谨规范,体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秩序,每侧墙壁上都悬挂字画以及一些楹联等,为室内增加了浓郁的书卷气,宁静而不失庄重。
3 徽派建筑装饰符号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徽派建筑的各类装饰符号间并不是完全分离的,他们彼此之间是叠加在一起,可以递进演化的。如徽州建筑中常见的狮形雀替(图3),它雕刻成狮子的图像,是一种图像性符号;而作为建筑构件的雀替又是一种指示性符号;狮子象征着权力,具有镇宅驱邪的寓意,因而它又是一种象征性符号。这样,狮形雀替就成为三种符号的混合叠加,如何权衡好这些关系,是我们进行设计应用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12]。
4 结语
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其孕育出的徽派建筑更是充满了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而徽派建筑中最具有特色的地方非装饰莫属,借鉴这些装饰符号元素,挖掘其意境,对其进行具象化和抽象化的提炼,从而运用到现代设计中,使其在展现徽州特有的地域文化属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升设计的文化价值。至于如何做到很好的提炼升华这些装饰符号,避免生搬硬套,过于表象化,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符号学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对徽派建筑的装饰符号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多的保留其文化精髓,保证形神兼具,争取做到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徽州精神的发扬。
[1]冯博.建筑符号学中的“符号”定义再考[J].中外建筑,2015,(10):95-96.
[2]舒波.符号思维与建筑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02.
[3]胡飞,杨瑞.设计符号与产品语意——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赵毅衡.文学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
[5]沈福煦.建筑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高阳.中国传统建筑装饰[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7]王小斌.徽州民居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8]李雨佳,叶喜.隐喻的相似性在家具设计中的理解与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6):66-67.
[9]陆烨,俞兰.地域性古建筑符号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03):29-31.
[10]朱永春.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11]周颖捷.古典建筑元素在新中式家具中的应用——马头墙与新中式家具融合[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11):108-109.
[12]丁娜.徽州民居建筑符号的构成与解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