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扩大增长新动能 加快提质增效升级
——2017年浙江经济运行回顾与2018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8-03-15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浙江经济 2018年1期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2017年以来浙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全年经济工作,大力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明显,超额完成全年主要预期目标将顺利实现,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在8%左右。要进一步全面、客观、辩证地认识全省经济发展态势,引导全社会形成合理发展预期,积极扩大增长新动能,牢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提质增效升级步伐。

2017年浙江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全年经济总体运行平稳,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现生产总值较去年同期增长8.1%,进入10、11月份以来,几个主要经济指标中,工业、消费、出口等增速较三季度进一步回升,虽然投资增速在近两个月有所下降,但并不改变全省全年经济形势高开稳走趋势。总体看,在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GDP增速分别实现8.0%、8.0%和8.1%的基础上,全年经济有望稳定在8%左右的增速。从时间轴上来看,全省经济自2011年底以来处于7%—8.5%之间的区间震荡,期间反复多次确认7%经济增速底部。与全国经济增速比较来看,可以认为浙江经济已经先于全国率先探底企稳。

新旧动能转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2017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236亿元,同比增长8.4%。新产业较快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长1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9%,较1-10月进一步提升4.7个百分点;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技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较快,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2.5%、56.8%和36.1%。新产品产值贡献近半,1-11月,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2%,新产品产值率为34.7%,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9.3%。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八大高耗能行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高于全国,民间投资成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2017年1-11月,固定资产投资28817亿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16865亿元,增长14.4%,占投资总额的58.5%,比重同比提高2.9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90%。从投资主要领域看,房地产投资有所回升,制造业、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7569亿元,增长11.2%,增速较1-10月回升0.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7464亿元,增长6.9%,增速较1-10月下降2个百分点,其中,十大传统制造业投资增长7.1%,高于制造业投资增速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2.5%,较1-10月回落1.2个百分点。

进出口增速同比大幅提升,对稳增长发挥重要作用。2017年1-11月,进出口总额23155亿元,同比增长16.0%,增速较2016年提升12.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7588亿元,增长10.5%,增速比1-10月加快0.3个百分点;进口5567亿元,增长37.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35个百分点。主要出口商品中,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3.0%。主要外需市场中,对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4.4%、10.0%、8.3%和8.1%,增速均比1-10月有所提高。在“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俄罗斯、越南、印度尼西亚出口增速分别为25.6%、13.1%和11.0%。

房地产去库存成效明显,房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2017年1-11月,商品房销售面积8320万平方米,增长8.1%,待售面积下降16.1%,降幅比1-10月扩大0.3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10677亿元,增长24.7%。房价同比涨幅继续回落。11月份,杭州房价涨幅同比下降0.6%,环比下降0.1%,房价走势呈现“双降”态势;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甬、温、金3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涨幅分别为0.3%、0.4%、0.4%,涨幅进一步回落。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民生支出占比进一步提高。2017年1-11月,财政总收入975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52亿元,分别增长11.2%和10.5%。税收收入4653亿元,增长11.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85.3%,其中,增值税增长7.7%,企业所得税增长16.6%,个人所得税增长2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480亿元,增长7.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保就业等民生八项支出合计4781亿元,增长12.1%,占财政支出的73.8%,比重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2017年浙江在面临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条件下,加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力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是取得成效的直接原因,经济增长正在积蓄和扩大新动能。浙江当前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原材料成本上升明显,特别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较快等使企业成本不降反升,挤占了利润空间,也冲抵了部分降成本政策带来的红利。二是出口持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受益于全球经济回暖、人民币汇率贬值、大宗商品价格企稳等因素,2017年的进出口贸易远超预期,但持续性存疑,特别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从年初的6.95元上涨到6.61元左右,美国推出的减税加息等政策影响还难以预料,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遭遇瓶颈,都将会对全省产品出口造成压力。三是实体经济投资仍在低位徘徊,缺乏好的投资项目、投资回报预期不稳、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扩大投资。四是行业分化更加明显,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2017年三季度末,规模以上制造业31个行业中,化纤、皮革、食品制造、纺织服装、非金属矿物制品等11个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5%甚至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有亏损企业6062家,亏损面为15.0%。五是部分地区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部分企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仍存,“僵尸企业”出清的资产处置难度大。

图/新华社

2018年经济政策趋势判断及对浙江影响

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国际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趋稳,全球CPI低位徘徊但资产价格不断上扬。可以判断,全球经济正在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动荡期,逐渐转向一个弱势复苏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虽然有所回升,但仍然不平衡不充分。同时,经济增速的回升,也为各国推动重大制度改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对浙江而言,风险和机遇并存。

国内经济形势及政策趋向。在世界经济回归再平衡和再增长的背景下,2017年中国经济也将交出一份漂亮的答卷,主要表现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显现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展望未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定下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三大趋势势不可挡。一是制造业升级换代的趋势;二是以都市区和湾区为核心,聚焦人的需求和乡村振兴的新一轮城市化趋势;三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更好结合,有科技含量的创业创新活动正在成为向上发展的关键基因,渗透到社会各层面肌体中。

2018年浙江主要经济指标预测。2017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进展顺利,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引领,降成本和补短板成效明显,结合2018年国际、国内相对稳定可预期的环境综合考虑,预计2018年全省经济将呈现平开稳走态势。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第一产业常态发展,全年增速1.5%左右;第二产业增速有望与2017年持平,达到7%左右;第三产业方面,考虑到2018年房地产销售与投资大概率会有所调整,以及防范金融风险任务加重,第三产业增速略低于2017年,预计在8.5%左右。按照目前3.4∶45.1∶51.5的三产结构计算,预计2018年全省GDP增速7%以上。

未来经济工作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统筹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大湾区以杭州湾经济区为重点,加快创建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着力建设全球新经济革命的重要策源地。重点瞄准信息经济、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等新一轮产业革命主攻方向,加大力度支持有确定投资空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成为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创建3家以上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之江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国家实验室等建设,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大花园以衢州和丽水全境以及淳安县、磐安县、文成县和泰顺县为重点,着力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建设,强化生态环保,加大对外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并加强与海西区合作,推进区域绿色崛起,着力把浙西南生态旅游带打造成为“诗画浙江”的鲜活样板,并进一步把全省建设成为全国的大花园。大通道以建设智能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和物流体系为重点,联动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建设,同时突出“大通道+自贸区”“大通道+科创”“大通道+产业”“大通道+文化”“大通道+旅游”建设,将大通道打造成为全省国际开放协同发展主枢纽和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重要引擎。把大都市区建设作为浙江下一步发展和改革的制高点。加快推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提升。杭州重点实施拥江发展战略,把钱塘江真正作为城市的内河来经营谋划,突出“南拓北优”,推动江北、江南融合一体发展。宁波重点强化与舟山的一体化发展,突出重大平台共建、开放合作共赢、公共服务同城共享等,近期可重点加强北仑—金塘、梅山—六横等重点沿湾区域合作。加快提升地市级城市能级和要素资源统筹配置能力,推进有条件的地区撤县设区,建立资源要素市域内优化流动机制,以区域统筹整合为着力点探索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都市区一体化发展机制。以交通体系重构、产业空间重组、公共服务重置、协调机制重建为重点,打破行政区经济与地方保护意识,加快形成都市区内部1小时通勤圈,强化产业分工协作,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建立共同市场、利益共享机制和区域生态资源共保机制,完善电信、金融、公共服务等同城化实施机制。

高水平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积极创建自由贸易港。以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国际油品交易中心为核心,加快形成集储运、加工、交易为一体的油品全产业链,尽快实现油品储备能力、炼油能力、交易能力“三个一亿吨”。抓住世界级油品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两个关键,积极探索“三岛一体、境内关外”新模式,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先行区。推动港口建设、国际中转、油品交易、离岸经济创新,积极创建自由贸易港。推进中澳现代产业园建设,建立浙江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加快在全省复制全国自贸试验区成熟经验政策,建好和新创一批综合保税区,进一步放大自贸试验区红利。完善进口供应链体系,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优质消费品进口,依托保税区建设一批进口商品展销中心。

在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上聚焦发力,着力提升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大力培育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产业。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大数据产业培育行动和人工智能产业培育行动,以数据整合和共享为切入点,加快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软件等产业,着力培育若干有全球影响力的“平台型”和“雁首型”企业。打造全球新兴的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支持现有的医药龙头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花大血本进行创新孵化,重点瞄准基因、干细胞、3D细胞打印等有望率先实现产业化的前沿生物技术,在生物药物创制、高性能医疗器械、基因检测、智慧医疗、重大高发疾病精准医疗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大力支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八大万亿产业发展,谋划布局发展未来产业。促进服务经济创新发展。推动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等创新发展,创建首批国家共享经济示范平台。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落实推进物流业降本增效行动方案。抓好杭州、宁波新一轮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服务业强县(市、区)和服务业重点企业创新发展。以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竟争力,推进一批“互联网+”“大数据+”重大工程项目。

高质量推动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发展。高度重视科技金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建设创投改革试验区。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探索建立创投改革试验区,形成以省股权交易中心为龙头的全链条创业投资市场,完善创业投资的税收政策、与政府项目的对接机制,以及合理的投资退出机制。健全科技创新创业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完善创新型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融资租赁平台公司、清算中心等规范发展。积极争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资格,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吸引境外优质有限合伙人参与浙江股权投资,扩大股权投资供给。抢抓金融科技发展机遇,努力打造新兴金融中心。充分发挥杭州移动支付之城、网商银行等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无现金浙江”,加快建设网络金融安全中心、网络金融产业中心、移动支付中心、保险创新中心与一体化新金融中心。鼓励开展互联网金融科技业务,支持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金融科技(Fintech),针对科技创新创业企业特点,开发符合企业融资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稳步发展地方互联网金融组织和互联网保险业务,支持主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地方政府投资平台、持牌金融机构、知名大型创投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发起设立互联网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运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线上线下开展小额贷款、创业投资等业务。

加快改革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实现开发区二次创业。推动产业集聚区、开发区主体企业化运作。浙江的开发区政府综合性的投资管理型公司还比较缺乏,目前浙江各类产业平台基本都是管委会体制,是政府的派出机构,难以为产业运营人才提供与其贡献相匹配的收入,也很难通过直接投资与产业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平台开发机制。推动现有平台向综合产业运营商转型,并进行企业化改造和上市,通过资本实力大幅提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全面提高产业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以各类产业集聚区与开发区为重点,下决心加快实施工业用地项目履约清理,倒逼园区企业加快投资、加快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对长期不能履行协议、用地闲置的企业,依法收回土地再次招商。在推行上述腾退清理活动的同时,探索放开产业用地的容积率限制。探索建立农保地的跨区域调配和利益分享机制,全力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强化省市产业基金与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合作机制。借鉴“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经验,探索设立千亿级“大湾区”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大湾区”的产业集聚区和开发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创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和培育人才等方面。

着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大力推进科技与人才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四大都市区范围内复制推广滨江区探索出的全域“孵化器”模式。鼓励试点推广嘉兴市“政产学研金介用”协同的校地合作模式。抓好科技创新基础性工程,提高对共性关键技术、社会公益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和供给水平。选择若干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成果转化试点,就成果作价入股、收益分配等问题探索具体做法,推动复制推广。着力突破一批激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制度瓶颈。完善科研人员的收入分配制度,赋予科研单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鼓励科研单位聘用高端科研人员实行协议薪酬,保障科研人员合理的工资待遇水平。发挥科研项目资金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引导作用,全面取消劳务费比例限制,完善间接费用管理,项目承担单位结合一线科研人员实际贡献公开公正安排绩效支出。建立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引才机制、政策和服务模式。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形成与浙江发展相契合的重点学科体系。研究制定离岸创新人才引进使用办法,支持用人单位“走出去”在国(境)外、省外建立前端孵化基地、离岸研发中心(机构)等,在全球布局创新资源。鼓励跨国公司来全省建立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其高层次人才经认定可享受国内人才同等政策待遇。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设立访问学者岗位,吸引海外人才来全省开展合作研究。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园区设立“千人计划”工作站,柔性吸引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浙江开展创新研究。研究制定引才激励办法,对在推荐引进高层次人才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进一步抓好金融风险排查整治和处置化解。围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去杠杆,争取从担保链症结上“化圈解链”。加强集资融资、交易场所、跨市场交叉性金融业务、恶意逃废债等领域的风险排查和防控,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推动企业破产制度在全省加快实施,促进僵尸企业市场出清,对于兼并重组、破产重整企业需要申请信用修复的,探索债务关系和信用记录变更的便捷合理通道。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继续做好不良贷款的“控新化旧”工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过程中释放的区域性、行业性风险提前预判,有序地从淘汰落后和严重过剩产能行业退出信贷存量。推动金融机构运用清收、核销、市场化转让、贷款重组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并积极争取不良贷款证券化试点。

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要在需求端加强预期引导,避免产生购房恐慌情绪。严格控制投资性购房,对于二套以上购房,要严格审查资金来源。在供给端要促进房地产投资健康发展,避免在未来一个时期产生新一轮过剩。同时,加大力度新建一批人才房、保障房,加快培育住房租赁市场、特殊人群购房实物保障和货币补贴等方面办法,为吸引高端人才留在杭州创建良好居住条件。对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的区县,主动控制土地供应,引导企业将未开发土地转型用于新兴产业,允许企业调整房地产开发节奏和户型结构,对已经形成的库存,打通存量房向保障房、安置房、公租房、人才房转化的通道,探索政府回购部分商业地产改造为“众创空间”,将提供场地和财政补贴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孵化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