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道2018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03-15万莼陈越

浙江经济 2018年1期
关键词:浙江制造业高质量

□本刊记者/万莼 陈越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浙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谋定而后动,无往而不胜。为勾勒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本刊记者采访了四位省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分别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史晋川、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经济监测预测处处长沈晓栋。在四位专家的共同谋划下,2018年浙江经济的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浙江将以新思想引领新发展,以大变革促进大提高,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排头兵。

史晋川:迈入“质量领先”重要关口须下好“三步棋”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过去一年浙江牢筑发展基底,高举改革大旗,经济增长呈现质优步稳的新气象。2018年是浙江经济现代化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处在从“速度领跑”到“质量领先”转变的重要关口。事实上,浙江早已意识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必要性,改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提升增长动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阶段的转变过程中,重构产业新格局、打造新空间、构筑新体制是浙江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主抓手。

第一,把握浙江积累的先发优势,重构产业新格局。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加速向后工业化过渡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时期,浙江必须加快形成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和绿色生态农业为两翼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一方面,浙江要跨入高质量发展时代,就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核心就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具体而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产业直接转型升级,另一种是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提升制造业。没有强劲的研发设计、品牌塑造能力及国际化的现代营销网络,制造业就会停滞不前。工业如此,农业亦是如此。如高效生态农业就是依托信息技术来提高农业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水平,如用飞机播种、撒农药等等。另一方面,在新发展阶段,浙江需从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定位出发,牢牢把握在信息经济领域积累的先发优势,充分发挥信息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作用,以信息经济发展引领中国的“互联网+”战略实施,以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和农业的改造提升,从而促进国家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

第二,重塑区域发展新空间,激发区域新活力。构建杭州湾创新型城市群发展新空间,能为国家整体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有利于高端要素的主动集聚,提升浙江的国际化发展能力。重塑新空间,首先要加速推进杭州和宁波两个都市经济圈的极化发展和联动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杭州湾创新型城市群,谋划推动全省大湾区建设。上海极有可能在未来20年的发展过程中成为具有协调掌控全球经济活动能力的GlobalCity,而浙江谋划的大湾区战略是与上海接轨的,这其中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和业务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从县域经济转变为都市经济,如今则需要从都市经济跨越提升为湾区经济。

第三,“革故鼎新”,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改革的目的就是推动要素在多种所有制主体之间和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唯有如此,才能有更多的力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结构优化以及空间的布局调整。以社会培训机构为例,因为义务教育阶段民间办学讲求非盈利性,目前大量的民间资本及优质教育资源就流入了类似“学而思”这样的社会培训机构,其结果就是家长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很显然,只有充分发挥政府调控之手,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浙江经济才能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

后工业化时期的新发展阶段,浙江需下好发展产业新格局、打造新空间、构筑新体制三步棋,着力培育和壮大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引领浙江大崛起,向世界展示浙江方案、浙江道路与浙江智慧。

兰建平:开启产业发展“高质量时代”

2017年,浙江交出了一张漂亮的“工业成绩单”,前11个月,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同比增长8.4%,增速在东部沿海地区排名第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就突出。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2018年,浙江经济必须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径,高度关注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八个方面,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区域示范样本。

一是相对淡化工业经济增速,更加注重工业经济的效率。浙江作为全国最早提出“亩均论英雄”理念的省份,不断深化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以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应保持这一指导思想不变,促进工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导入更多诸如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的现代元素作为支撑,构建一个真正的现代化工业体系。2018年,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全国首个出台信息经济规划的省份,信息化和数字经济将进一步赋能浙江经济升级,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动能导入、新优势培育的“一号工程”,未来浙江更加有实力和底气,打造信息经济的新版本,成为数字经济强省。当前智能制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企业深度上云,新技术、新模式将加速制造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的创新变革,驱动制造业迈向精益化、智能化发展。

二是把握“两山”理论内涵,推进浙江工业向绿色化转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浙江工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守的一个底线。浙江坚持把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要求的硬任务,把工业节能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全面推行绿色制造为主线,深化试点示范。2017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同意湖州成为浙江省第二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这也是国内首个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应进一步打造湖州试点,为全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三是牢铸实体经济基石。浙江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仍然在制造业上,浙江区域经济还未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但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已经被重新定义。科技的进步使得制造的方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制造方式上,智能化成为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终端、智能成套装备等成为这种智能化的重要特征。制造业的“四个一代”:一代产品、一代工艺、一代材料、一代装备,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渠道。宁波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第一个试点示范城市,特别是以甘中学为首的宁波智能制造研究院,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梦之队”,对浙江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机遇,要紧紧抓住。

图/新华社

四是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引领浙江经济由“大”到“强”。实践证明,浙江省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为浙江工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提高发展质量必须提高浙江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权重,必须提高品牌、技术、渠道等多方面的优势,必须培育一批世界级的大企业,如海康威视、海亮集团、西子联合、万事利集团等。群龙不可无首,只有龙头企业才可能出现技术溢出、标准溢出、管理溢出、品牌溢出,才能做到不只“铺天盖地”、更能“顶天立地”。2018年,浙江省应该诞生这样一批龙头企业,引领浙江经济由“大”到“强”、实体经济高质量增长。时代呼唤浙江诞生一批“世界一流企业”,成为浙江新的LOGO。

五是打造现代化产业集群,从产业基地迈向产业高地。在培育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浙江还需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2003年,浙江率先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历经15年发展,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产业集群,如杭州城数字安防(物联网、信息经济)产业集群、宁波舟山港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绍兴纺织产业集群、台州健康产业集群等。2018年,浙江有优势也有条件将现有基地推向新高地,将会涌现出更多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国家与长三角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新一轮生产力布局中,应该有浙江机会。

六是锻造现代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人队伍素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人的因素极其重要。既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家,也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新时期的企业家,应该更具有现代视野、更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更能够带领团队创新、更能够体系社会责任和规矩意识,时代呼唤“新浙商”。而一支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同样至关重要。从“打工时代”,进入现代产业工人队伍时代,弘扬工匠文化,是新时期重要的标志,也是以人民为中心指导思想的重要体现。2018年,要把企业家精神、现代企业家队伍培育、企业工人队伍建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口,打造一支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七是把握浙江内外环境,优化工业发展空间布局。就浙江而言,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是一盘大棋,有利于优化浙江产业组织方式和空间布局。从全国来看,环杭州湾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这里聚集了上海、杭州、宁波等多个经济发达的城市。2018年,应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加强全省重点湾区互联互通,推进沿海大平台深度开发,以交通网络为基础,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能够整合各方优势,实现两省(市)三地的共同创新发展。此外,还要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不断提高科研实力,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为浙江制造业高质量增长拓展市场空间。

八是促进政府科学“有为”,开拓供给侧改革的新版本。政府的有效作为是浙江工业经济由高速度跨越到高质量的中坚力量,也是应迈出的第一步。必须改变政府的原有扶持方式,才能顺应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要求,这也是政府治理能力和现代化治理的重要体现。可以说,要把高质量发展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版本,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作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主动力。简言之,就是要提升政府服务于工业经济的能力,让有效服务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助燃剂”。

潘毅刚:两大“新引擎”引领“高质量”

2017年以来,浙江经济继续保持在中高速区间平稳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好于沿海兄弟省市、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呈现质量、效率、动力“三提高”的良好态势。结合国际国内趋势和浙江发展重大部署看,2018年国内供给侧结构仍处在继续深化阶段,新旧动能分化仍在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的内在基础依然扎实。2018年浙江经济增速将呈现“区间高位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工业保持缓中趋稳,服务业较快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总体稳定,进口保持较快增速,价格有所回升,正处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个时期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关键引擎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两个轮子”缺一不可,同等重要。

一方面,必须在升级存量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从浙江的产业结构看,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并有低端锁定之虞。未来传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的趋势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丢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更多地挖掘规模优势,抓住物流端、资金端、研发设计端,做大附加值。尤其是要引导传统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不断迭代,要花大力气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要下决心上一批引领性的能代表未来的制造业。浙江有很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堪称“隐形冠军”“小巨人”的配套企业,但是缺乏引领世界的龙头企业、跨国企业。因此,要在谋新改变上做足文章,以“大好高”的项目引领高端产业链的形成,逐步更新原有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跃迁升级。尤其是要关注信息制造和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尖端的、引领性的高端制造产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新制造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必须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重要位置。放眼未来,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都以服务经济为主导驱动。当前,服务业既是经济发展增量的主要部分,又是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对GDP的贡献都已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并连续十年快于GDP增速一个百分点左右,也快于同期工业增速。同时,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对制造业的提升发挥着重要作用。下阶段,要抓住产业融合这个关键点,重点做好以现代化服务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篇文章:一是做好“补链强链”文章,补上生产性服务业的“缺链”,强化生产性服务“弱链”,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服务业主导的新经济、新金融、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二是做好“融合”文章,重点做到“三个推动”,即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升级;推动从加工制造等环节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网络、供应链等环节延伸;推动传统消费品制造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变。三是做好“特色”文章,把全省有基础、有独特条件的特色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创新、教育培训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沈晓栋:释放有效投资引领作用

2017年,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动能偏弱的大背景下,浙江投资呈现“速稳质优”的特点,尤其是民间投资增速和占比“双提升”,这得益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之以恒抓重大项目谋划盯引、集中开工、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扩大有效投资重点工作。2018年,有效投资作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的重要引擎和最佳结合点,需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树立“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工作导向。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放到更加突出位置,研究制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取消总量考核,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生态环境投资。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为契机,以裂变发展的思维谋划项目,以大项目、好项目带来增量催生裂变,引导各方将工作重心聚焦到推动资源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高质高效领域流动,真正发挥有效投资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关键性作用。

二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政府性投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市场力量,须创新工作机制,拓宽引资领域,形成浙商回归、引外资、招央企、扩民资“四箭齐发”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尤其是要充分发挥浙江民营经济大省的先发优势,全面落实国家促进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研究制定浙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实施意见,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采用PPP模式运作成为常态,PPP项目中民间资本参与或控股成为常态。在传统基础设施、社会服务领域,鼓励商业模式清晰、现金流稳定、投资回报机制合理的经营性和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规范采用PPP模式。鼓励通过TOT等方式,规范有序盘活基础设施优质存量资产,形成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资本的可持续融资模式,既控债务又促发展。

三是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拓展并举。传统产业仍是浙江经济的主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破之题。要大力推动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的重点技术改造,实施一批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技术改造项目,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既是新旧动力转换的路径,也是有效投资的发力点。新动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也是扩大优质增量供给的主要方面,要围绕数字经济这个“一号工程”的实施,坚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双轮驱动,谋划实施一批“高精尖”项目,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立足全球趋势、国家战略和浙江数字经济基础优势,聚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域,以重大创新载体项目聚集一流创新要素,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引领基础研究、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

四是更加注重“软投入”。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厂房、设备是硬投入,营商环境、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是软投入。随着浙江经济由高速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软投入”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方式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海内外创新团队引进力度,利用研发成果转化来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一个领军人才带来一个新兴产业”。同时,在“两市两县”软投入统计试点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软投入相关制度和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浙江制造业高质量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