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
2018-03-15王文益杨建琼
王文益 杨建琼
(三台县人民医院 儿科 四川 绵阳 621100)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衣原体和支原体等等,但是在我国主要的病原体还是细菌。在儿童时期,孩子的呼吸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并且免疫力较差,特别容易引发肺炎,患病后小儿的病情发展较快,并且炎症容易扩散[1],并很快蔓延至双肺,导致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细菌性肺炎主要受累部位在肺实质,但是也会向气管和支气管扩散,导致毛细支气管管腔出现水肿,由于炎症的刺激,肺泡壁也会增厚,肺泡腔内出现了炎性渗出物,肺的换气和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表现为二氧化碳潴留以及缺氧,严重的患儿会出现呼吸衰竭,对生命造成威胁。所以当患儿在出现社区获得性肺炎后,要明确患儿感染病菌的种类,做到对症治疗,避免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出现,为此,我院将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痰培养对致病细菌进行统计和分析,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社区儿童获得性肺炎患儿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6~12岁,平均(9.2±2.3)岁,所有患者符合《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中的相关标准,患儿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以及探痰鸣因,患者经过胸部X现检查后,出现4例大叶性肺炎,30例支气管肺炎,2例出现胸腔积液。
1.2 排除标准
年龄低于一个月,住院时间低于72小时,病程大于10天的患儿,HIV阳性;在6个月内曾经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长期应用激素治疗的患儿。
1.3 方法
患儿入院后,首先给予对症治疗,进行病原学检查后进行抗炎治疗,同时进行给予雾化吸入,进行祛痰治疗,积极纠正电解质失衡,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儿童要积极给予吸氧,疾病有所恢复时可进行肺部理疗治疗。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要对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痰培养[2]。操作痰培养的工作人员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管通过口腔进入,到达咽部的时候通过负压吸引的方式吸取鼻咽分泌液1~2ml,然后送入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培养方式包括巧克力平板培养、血平板培养和琼脂培养。在进行菌种鉴定时,要严格参考《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操作方法进行留取、分离和分离鉴定,使用的细菌鉴定仪器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²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儿感染病菌情况
3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过痰液培养后均显示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为14例(38.89%),革兰氏阴性杆菌为22例(61.11%)。细菌类型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杆菌10例(27.78%),金葡菌9例(25.00%),肺炎克雷伯菌8例(22.22%),肺炎链球5例(13.89%),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5.56%),鲍曼不动杆菌2例(5.56%)。其中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
2.2 常见的病原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
在重症和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的构成中,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占前四位的致病细菌为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条件致病菌中的铜绿假单胞杆菌也要引起重视,见表。
表 常见的病原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n,%)
2.3 细菌病原菌谱区域分布情况
在不同级别医院内的肺炎细菌病学构成是有差异的,在二级医院中18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细菌为肺炎链球菌6例(33.33%)、卡他莫拉菌5例(27.78%)和流感嗜血杆菌4例(22.22%),其他3例(16.67%);在三级医院中18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27.78%)、大肠埃希杆菌5例(27.7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16.67%)和鲍曼不动杆菌2例(11.11%),其他3例(16.67%)。两级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谱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引起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为细菌,细菌病原包括了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还有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等等。患儿会出现咳嗽以及胸痛,在患儿患病初期,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例如鼻塞、打喷嚏、咽干、咽部异物感、头痛、发热以及声音嘶哑等前驱症状,但是不是所有的患儿都会出现前驱症状。在就诊时,很对患儿家长均以感冒症状就医,以至于病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有些患儿直接口服或者静脉滴注抗生素,仅仅凭自己的经验进行用药[3],这就导致了药不对症的状况,可能耽误患儿治疗。由于引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很多,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时必须要知晓病原菌的种类才能对症治疗,同时医生也要对引发本病的本地区常见病菌进行了解,以提升治疗效果。在本次调查结果中显示,3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过痰液培养后均显示阳性,其中革兰氏阳性杆菌为14例(38.89%),革兰氏阴性杆菌为22例(61.11%)。细菌类型主要包括大肠埃希杆菌10例(27.78%),金葡菌9例(25.00%),肺炎克雷伯菌8例(22.22%),肺炎链球5例(13.89%),铜绿假单胞杆菌2例(5.56%),鲍曼不动杆菌2例(5.56%),其中常见的细菌感染为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根据病原菌进行相应的治疗,能提高治疗准确性,减少细菌耐药性发生。社区性肺炎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致病菌也不相同,调查显示在二级医院中18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细菌为肺炎链球菌6例(33.33%)、卡他莫拉菌5例(27.78%)和流感嗜血杆菌4例(22.22%),其他3例(16.67%);在三级医院中18例患者中,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致病细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5例(27.78%)、大肠埃希杆菌5例(27.7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16.67%)和鲍曼不动杆菌2例(11.11%),其他3例(16.67%)。两级医院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谱存在明显差异(P<0.05),此次结果中显示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比例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三级医院的肺炎患者多数都是来自二级及以下医院转诊的患者,在既往的治疗中已经使用抗生素治疗,最初感染的病菌很有可能已经被抑制,病原谱可能已经不能够找出最开始感染的病菌,这对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有着重要意义。在重症和轻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的构成中,普通型社区获得性肺炎占前四位的致病细菌为大肠杆菌、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肺炎链球菌,条件致病菌中的铜绿假单胞杆菌也要引起重视。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细菌分布结果,能够为该地区临床医师对肺炎患儿的经验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以减少患儿的菌群失调,降低细菌的耐药性产生。
[1]陈新,周林,钟威达.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2):176-179.
[2]马慧轩,孙琳,吴喜蓉,等.北京单中心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病原学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5,10(5):361-365.
[3]李联侨,陈琼华,颜艺琳,等.泉州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情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5,17(4):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