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

2018-03-15陈雷罗小莉

医药前沿 2018年8期
关键词:真菌性变应性鼻窦

陈雷 罗小莉

(江油市中医医院耳鼻喉科 四川 江油 621700)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S)属于慢性鼻窦炎,而真菌则是导致慢性鼻窦炎的最主要的因素。具体而言,变应性慢性鼻窦炎可分为两个大类,侵袭性和非侵袭性[1]。而AFS属于非侵袭性,在该类型中的占比约在5%~10%作用,在治疗方面具有特殊性,且严重时则会引发其他相关病症,涉及眼眶等。现阶段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激素治疗等,但是难以做到长期对病情的控制,复发率高。因此,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治疗的方式,进一步改善病情,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有效率,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在17~62岁之年,平均年龄为(38.5±5.4)岁,病程在6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7.4±2.1)年。此外,属于单侧鼻窦炎的患者有50例,双侧鼻窦炎的患者则有10例。在进一步的询问中得知,有过鼻息肉手术史的患者有16例,有变应性疾病史的则有43例。除此之外,根据CNS分型,属于单发鼻窦炎(I型)的有23例;多发鼻窦炎(II型)的有29例;全组鼻窦炎(III型)的有8例。与此同时,我们排除了有明显咽喉、耳疾病的患者,以及重要脏器器官疾病的特殊情况,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需要在早起后使用顿服泼尼松片,每天6片。随后,可根据该方面CT扫描结果进行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并采用鼻窦镜进行相关手术操作。术后想,小在鼻腔内填塞凡士林油纱条,并于2天后取出。在治疗的第一周,可通过鼻内镜观察并使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清洗窦腔,每天一次。随后,需要每周进行鼻腔清洁等检查工作,并做好感染预防的准备。实验将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验将采用VAS法度患者鼻腔堵塞情况、粘性、头痛等鼻窦炎症状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病症越重。其次,将进行鼻腔纤毛功能评价,测算纤毛传输速度。与此同时,在生活质量的评估方面将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对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等方面进行评估,其分值越高,身体状况越好。除此之外,也将进行鼻腔鼻窦结局测试,即SNOT-20,具体而言包括生理问题、功能限制和情感结果三个方面,分值越高,健康效果越低,两者呈反比变化。实验将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则采取率(%)进行具体的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在主观评价上,患者术后VAS量表在囊泡、粘膜水肿的评分上有所下降,但是在瘢痕、分泌物方面无明显变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与此同时,在鼻腔纤毛功能评价上,纤毛传输速度无明显变化,即术后6个月为(6.77±1.64)mm/min,术后12个月则为(6.85±1.58)mm/min。

除此之外,在生活质量的评价方面,我们采用了SF-36量表进行评估,并显示结果为患者在术后半年开始恢复到较好的状态,而SNOT-20量表则显示,患者在半年至一年内患者均可恢复正常,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1 AFS患者术前、术后内镜评估结果比较(±s,分)

表1 AFS患者术前、术后内镜评估结果比较(±s,分)

指标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囊泡 1.66±1.54 1.20±1.36 1.03±1.25 0.98±1.22黏膜水肿 2.13±0.96 1.56±1.33 1.40±1.22 1.24±1.02瘢痕 - 0.66±0.85 0.51±0.48 0.47±0.63分泌物 2.23±1.21 2.01±1.55 1.83±1.37 1.85±1.66内镜总分 6.52±3.32 5.63±4.03 4.78±3.51 4.45±3.38

表2 AFS患者SF-36、SNOT-20量表评分比较(±s,分)

表2 AFS患者SF-36、SNOT-20量表评分比较(±s,分)

量表 指标 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SF-36 总分 576.5±126.8 620.6±105.5 652.5±99.3 662.4±99.8 SNOT-20 20个条目总分 20.6±10.2 14.7±6.8 12.2±7.3 11.1±7.4 5大条目总分 10.2±3.3 7.8±3.4 6.5±2.8 5.7±3.1

3.讨论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属于特异性个体的免疫失调类疾病,现阶段在发病机制上仍未有明确定论。但,多数学者提出,该疾病并非由于真菌感染而引起的,而是由于真菌进入鼻窦后,作为抗原与特应性个体鼻窦黏膜的接触引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具体而言则是由I型变态反应和III型变态反应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据相关资料显示,嗜酸细胞在该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即所释放的细胞因子可以导致黏膜水肿,并降低纤毛的清除率[2],继而导致鼻窦通气功能受阻。在缺氧的环境下真菌急速增长、繁殖,并可形成恶性循环加重病情。在专业的影像学表现中可为变应性真菌性黏蛋白。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治疗主要内容是对鼻窦、鼻腔内的真菌的消灭,从而保证鼻窦、鼻腔内的正常通气,优化病情。现阶段的治疗多以手术为主,因此在结合抗感染的治疗过程中可以发挥到更佳的效果。例如,在本次实验中,在清理真菌的基础上更佳注重术后鼻内镜下对鼻窦的清理、冲洗。特别是在手术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则容易造成鼻窦鼻腔粘膜水肿以及出血的问题,而小真菌则难以完全暴露,但是,在多次的术后冲洗可以更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错误的鼻腔冲洗措施也会影响手术效果,因此需要确定冲洗液的剂量、角度,防止残留,在鼻内镜的协助下完成治理。本次实验选择了弱碱性溶液5%碳酸氢钠为冲洗液,能够一直真菌生长,且较为温和[3]。而在抗感染治疗中,则采用了皮质类固醇激素,从而改善机体特应性。

从本次试验数据结果来看,所有患者术后3~12个月的时间内病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在主观评价上,患者术后VAS量表在囊泡、粘膜水肿的评分上有所下降,在手术后可改善鼻窦黏膜的形态,且不会导致功能性问题,分泌物也逐渐减少。因此,我们认为在全面的健康评估中,鼻腔功能、纤毛运动功能、鼻腔通气功能等均可作为重要的参考指标。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不便影响也是治疗的最终目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患者负责。除此之外,通过了SF-36量表和SNOT-20量表的反馈,我们得知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在半年作用的时间可以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综上所述,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干扰,采用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能够进一步缓解临床症状,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1]张永强.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0):514-518.

[2]王东,戚思国,骆文龙,等.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6(10):221-224.

[3]邵军.鼻内镜下手术结合术后鼻窦冲洗治疗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34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10(12):203-206.

猜你喜欢

真菌性变应性鼻窦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微波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的应用
肺部真菌性肺炎的临床治疗观察
鼻内镜下手术结合咪康唑鼻窦内灌注治疗NIFRS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对真菌性阴道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