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常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视点

2018-03-14辜伟节

江苏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摘 要】无论从什么视角去发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还是选择什么思路去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常识性的东西都不能丢失。尤其是随着核心素养成为教育学界和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共同热议的主题,中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尽管教学模式层出不穷,课堂形态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就是常识。谁忽视了教学常识,谁就会犯常识性错误,就可能会步入歧途。

【关键词】教学常识;核心素养;应然视点

【中图分类号】G4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10-0023-03

【作者简介】辜伟节,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学会(江苏扬州,225007)常务副会长、扬州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无论从什么视角去发掘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还是选择什么思路去彰显学生核心素养的特点,常识性的东西都不能丢失。为此,本文拟从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常识阐明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主体定位常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

教学的重心在于“学”,一切的“教”都是为了“学”,检视教学的实际效果主要在于学生学习的状态,而学习始终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他人无法替代。这就是教学的主体定位常识,坚持教学的学生主体定位,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在唤醒主体中自觉担当责任。

正视教学主体定位常识,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然而,长期以来,大家虽然一直在说要坚持“学生立场、生本取向”,但在教学的变革实践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仍然存在问题。笔者在平常的视导性听课时经常发现,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尽管也体现了先学后教的要求,但从先后呈现的一些“学习目标”或“学习提示”来看,常常表现出读、找、画、写之类的命令式要求,总是以自己预先的设计来引发课堂教学的推进,至于如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基础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体积极主动地学习,依然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充分说明一线教师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常识稍不留神就会发生主体间的偏移,教师由“主导”变成了“主宰”,没有从学生主体的特点和需求出发,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主体。

因此,唤醒教学主体定位常识意识,促使课堂教学变革的终极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无论是发展学生“文化基础”中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素养,“自主发展”中的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素养,还是“社会参与”中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素养,都对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取向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更加宽阔的学习视野、更加丰富的学习实践。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只能以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基础。可以说,没有学生主体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有学生主体素养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正是学生主体学习活动方式诸要素内化和外显的结果。这就需要真正确立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自主的、能动的、独立的人,自觉担当起学习的责任,实现教学本质的回归。

2.在自主学习中培育核心素养。

强化教学主体定位常识,要求在确立学生是教学核心主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发展核心素养,进一步扎根“学习一定是学生自己的事”的思想,教师不可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学中具有真实教育意义的是学生的学习,而教师的教学只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剂。尽管教师的教学非常努力,但如果学生不能投入学习,那么真正的学习还没有发生在学生身上。考量现实的教学不难发现,“越俎代庖式”的教学现象依然存在。

回归教学主体定位常识,坚持学习的事由学生自己完成非常重要。只有确立了“学习一定是学生自己的事”的教学观念,并落实到教学行为之中,才能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才能促使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在学生自己身上发生,进而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形成能够带得走的“必备品格”和“關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相信学生有内需、有能力、有潜力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尊重学生本身具有的自主学习欲望和独立主动探究问题的需求,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权、话语权、质疑权、展示权、选择权等的回归。唯有如此,才能在学生自主学习状态下不断生成和发展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并逐步养成“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良好的学习品格。

二、知识建构常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

基本教学常识还告诉我们:知识是教学的载体,教学总是通过知识展开的。教学如果离开了知识,就会成了无源之水。学习的过程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的素养正是通过知识学习和自主建构而孕育养成的。这就是教学的知识建构常识,坚持教学的知识建构,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应然基础,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在理性反思中澄清知识教学。

随着从“知识中心时代”走向“素养中心时代”,我们必须思考:知识与素养是一种什么关系?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和力量?知识教学如何才能真正实现突破?回应这些追问需要理性反思知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缺乏整体关照,片面强调知识的功利价值,而忽视知识对学生生存能力和素养发展的价值,从而出现把知识作为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导致许多学生为了占有更多知识而丧失了对品格和能力形成的追求。具体表现为:知识教学常常窄化为具体知识的教学,停留在知识的表层,将特定学科的概念、原理和公式简单告知学生,强化机械记忆,而不重视特定概念、原理和公式的来龙去脉,尤其是对这些知识背后的学科方法、思想和价值等挖掘不到位。

可见,现代知识教学变革的核心指向是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体现“一种以高阶思维为主要认知活动的持续性学习过程,具有高投入性和建构性的内涵特质”。[1]坚持知识习得以知识的创生与意义实现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深度学习的心向与学力,具备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学习品质,有不断超越的探究精神,以及运用高阶认知技能开展深度学习的能力。注重从知识表层进入深层,从把握零散知识到整体建构,从知识学习的“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思维空间的学习任务,涵养其多向思维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与学习迁移,从知识掌握走向智慧生成与能力素养发展。

2.在知识建构中发展核心素养。

知识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相互依存、互为作用的。虽说有知识不一定有素养,核心素养无法直接通过知识传授而形成,但核心素养的落实决不否认知识的价值,且总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涵养、熏陶而形成。因为能够生成“知识的知识”、启迪智慧的知识和形成素养的知识才最有价值和力量。可以说,任何时候知识学习与建构都是形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追求知识建构、意义生成和素养发展是知识教学的应然诉求。通过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知识建构,可以生成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既展示了学生知识学习的现实水平,又能够促进学生主体知识学习的建构升级。

显然,当今时代“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在知识教学中学会整体关照,确立知识的习得不是简单的知识叠加与记忆,而是引导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与多维知识整合的观念。注重使学生所学习的新知识与各自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联系,不仅要关注由概念、原理、公式构成的知识学习,而且关注知识形成所运用的方法、思想与思维,以及知识背后所蕴含的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

三、教学育人常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使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育人的重要功能。这就是教学育人的常识,坚持教学的育人取向,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两点:

1.在常识认同中厘清二者关系。

教学育人的常识表明:每位教师都应成为育人工作者,这既是一个教育事实,更是一种价值导向。教师的教学必须始终追求育人的核心价值。然而,以往“知识取向”的教学,难以将教学与育人二者有机统一,不能把促进学生素养发展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很难体现教学对育人的应然意义与价值。具体表现为:教学常常会把“知识”外在于学生的发展历程,学生不能与知识“相遇”,因而学生所学的知识难以促进其健康成长和素养发展。

为此,强化教学育人常识的认同,就是要使教学能真正回归育人的本源,实现知识与道德、教书与育人、教学与教育的完美整合,进一步明晰教学与育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教育过程,教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这就需要在厘清教学与育人关系的基础上,形成高度认同的教学育人理念:教学不仅仅需要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需要体现教学的教育伦理性,需要将育人视为教学的灵魂。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与育人有关,即使是从事自然科学学科教学的教师也應首先是育人工作者。任何一节教学课都会有直接育人的因素,如要求学生尊重他人、遵守教学规则、学习科学家的人格等,也会有间接育人的因素,如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科学精神、核心价值观等。

2.在教学育人中凸显核心素养。

坚守教学育人的常识,就是要从仅仅强调“知识至上”到凸显“素养为重”的价值取向。因为,教学质量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学质量应着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质量。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向中小学教学育人提出的最大挑战就是要求教学变革指向未来、立足发展,为学生拥有适应未来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教学与育人。这就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都能做出相应的改变甚至转型,观念上要高度认同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如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要全面认同英语教学的基本价值,如交流沟通、获取信息;认知思维、发展心智;品格塑造、立德树人等。

因而,注重在践行教学育人常识中凸显核心素养,更需要教师关注:在教好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更要体现如何能够创造一个有意义与价值的学科育人生活,坚持对学生生命、生活、素养发展终极关怀的行为价值取向。只有当学科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学生发展素养的时候,才可能真正实现学科教学的立德树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康淑敏.基于学科素养培育的深度学习研究[J].教育研究,2016(7):111-117.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