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与实现
2018-03-14丁宁
丁宁
摘要:在强化应用型专业教育的背景下,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其对培养学生素质技能所具有的效用关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质量。目前,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存在使用随意、对学生专业能力体系养成支持不周全、与其它实践教学方法之间的配合脱节等问题。因此,必须基于对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合理定位,根据实践教学系统构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情境模拟教学进行系统化的建设。
关键词:实践教学;情境模拟教学;功能定位;教学改革
情境教学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方式,201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力推进教师课程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包括情境教学在内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按照我国情境教学法首创者李吉林的观点,情境教学可以分为五种类型,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其中的一种。[1]李吉林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提倡以任务为导向的体验式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发展心智机能。目前,各高校针对应用性课程教学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通过搜索知网诸多有关情境(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文章可以看出,目前的一般性做法是,仅从课程本身来考虑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运用,而不是立足于实践教学系统的全局进行对待。这样的做法容易造成具体课程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设置与实践性教学系统关于专业能力结构布局、教学过程管控和教学结果考核等方面的规定之间的偏差,从而影响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必须纳入实践教学系统进行管理。
一、实践教学系统构建的发展与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运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系统构建的发展
根据张晋的研究,我国高校实践性教学系统的构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实践性教学系统生成期,主要特征是着眼于增加课程实践教学时间和完善实践教学设备;第二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实践性教学系统发展期,主要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主导,区分和完善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2]从趋势上看,这是一个实践教学逐渐强化、实践教学系统逐渐完善的过程。特别是第二阶段的课程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以知识为本位、以能力为本位和以学生为本位等三种课程改革范式[3],对于任何一种课程改革范式而言,实践教学都是课程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不仅仅是一种补充形式。
与实践性教学系统生成期对课时和教学方式仅作要素层面的改变不同,实践性教学系统发展期十分强调对实践教学的系统性构建,而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在实践教学系统建设中处于核心位置,并从总体上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要求:一是适应性,即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既与能力培养目标相适应——不同实践教学方法对应的是对具体知识、技能、素养进行理解、掌握或运用等教学目标不同的要求,也与教学规律相适应——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设置不同的实践教学方法;二是多样性,即实践教学方法有多种形式,如根据学生参与度的不同区分为课堂层面的交流、讨论、方案设计等,实验室层面的模拟操作,以及实际在岗层面的实习;三是系统化,即各种实践教学方法相互配合支持,形成一种实践教学方法的系统性构建,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运用存在的问题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作为高校应用型专业的一种重要实践教学方法,其在教学中的使用贯穿了实践性教学系统生成期和发展期的整个过程,并表现出对实践场景的模拟和对实践操作的模拟这两个特征。学生通过模拟训练不但可以获得直观的体验,而且还可以加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是应用性课程广泛使用的实践教学法。但是根据笔者的了解,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运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情境模教学模式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
按照教学活动开展的场所不同,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可以区分为校内实训基地教学和常规课堂教学两种模式。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活动一般要求制定周详的教学计划和管理措施,使情境模教学的开展有章可循,表现出较强的计划性和实践项目的针对性。但也存在着实训基地情境模拟教学的运用并不能符合教学计划关于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实践教学成本因素的限制、项目实践的周期与日常工作时间之间的冲突、对实践教学计划管理的缺失等。常规课堂情境模拟教学的随意性更加严重:由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自主权,情境模教学模式的使用大多是由教师自主决定的,教师常会以自己和学生的喜好,以及项目是否易于操作来决定哪些项目开展情境模教学。[4]情境模教学的随意性会导致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引导作用的弱化,从而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
2.情境模教学模式对学生专业能力体系的构建存在支持不周全的问题。
专业能力体系通过专业培养方案得以确定,而具体专业能力的培养则分解到各相关的课程,其中以专业应用性主干课程为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的教学管理主要依靠对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但是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仅对课程教学作一般性规定,并不就具体内容作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的安排。因此从总体上看,缺乏有关教学方法使用和管理的规范。这就造成了教学目标、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不能通过教学规范建立起密切而有效的联系。雖然有主干课程制度确定了重点能力培养领域,但是,教学方法管理的缺失还是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效果。可以发现,应用性主干课程中有许多技能型项目需要以情境模教学法来确保教学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广泛存在采用讲授式的状况[5],就会削弱对学生专业能力体系构建的系统性支持。
3.情境模教学模式与其它实践教学模式之间存在配合上的脱节。
主要是指情境模拟教学与实岗实习这两种教学模式之间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脱节的状况。情境模拟教学并不能直接培养学生实操能力,有关项目在情境模拟教学以后还需要通过实岗实习进行深入训练。但是,比较普遍的情况是,情境模拟教学项目的运作并不太多考虑与实岗实习的对接问题。情境模拟教学通常只针对相对重要的项目或易于施行的项目,并不特别考虑实岗实习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情境模拟教学与实岗实习之间的脱节。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学系统并不能确保学生就专业技能获得由浅入深的完整训练。
二、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功能定位
从总体上看,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实践教学管理偏重于对实践课程体系的要素建设,如课程设置、实践教学资源的配置、多样化实践教学形式的构建等,却忽视了对具体课程实施的系统安排和管理,特别是忽视对于重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之间合理匹配的规范化化设计。这就使得具体课程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运用并不能很好契合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指向,很多时候沦为仅仅是满足教学形式多样化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立足于提升整体实践教学系统运行效能这一目标,并将教学方法的设计和管理也作为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此,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应该确立以下三方面的功能定位。
(一)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支持重点专业能力培养必备的教学手段
任何一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系统对学生需要培养的专业能力都有一个明晰的设定,一般而言,这种专业能力是由若干种具体的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如计算机专业的综合能力包括了计算思维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系统能力等几种具体的专业能力。[6]这些具体的专业能力的核心部分构成了这一专业的重点能力,而重点专业能力的定位意味着专业教学活动需要重点確保这些专业能力培养应有的效果,因此需要匹配合理的教学模式。专业能力一般具有实践性、适应性和创新性等多重特点。[7]因此,其培养应该依赖于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作用,而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其中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
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模拟情境和任务的设置,另一方面强调学生实验性地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其对学生实践操作性的教学目标指向较好地契合了专业能力的多重特点,并且表现出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模拟情境中相关的情境要素的构建可简化,不必作全真态模拟,因此便于施行,适用面较广;二是既可以针对专项知识技能设置任务情境,也可以针对多项知识技能设置综合性任务情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三是学生主动参与度高,有利于有效地形成对知识的领悟和对技术操作的体验。可以看出,情境模拟教学模式能够适应多层面多类型具体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受限于教学时间、场地和资金等因素,在整个专业领域实施全方位的情境模拟教学并不现实,但必须确保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对与重点专业能力培养有关的教学项目的支持。
(二)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应该成为相关专业应用型主干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实践型课程,以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技能实训的成效。因此,加强实践性课程的建设成为趋势,而应用型主干课程则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应用型主干课程通常包含了专业重点强调的、与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培养有关的知识和技术,其教学质量关乎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因此,各种教学资源的配置应该首先考虑满足应用型主干课程的需要,而课程教学的管理也需要以应用型主干课程为重点。
就教学方法而言,情境模拟教学模式是最高形态的校内实践性教学方法,特别是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的情境模拟教学,其多样化和高要求的教学资源配置、复杂的教学过程设计、严格的教学过程管理等都是其它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即使是常规课堂的情景模拟教学也包含了更为多样的教学要素组合和更为复杂的教学设计。情境模拟教学模式高标准高要求的设计,其目的就在于达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所提出的应用、分析、综合等高阶教学目标,而这也恰恰是应用型主干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可以看出,与其它教学方法相比,情境模拟教学法之于应用型主干课程有更高的匹配度。因此,应该成为应用型主干课程必须配置的重要的教学模式。
(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应该对其它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有效的支撑
常规的实践性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情境模拟教学、实岗实习三种类型,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意味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定位。案例分析与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使学生达成对知识的理解;情境模拟教学的作用主要在于使学生熟悉操作流程、技术运用等,形成有关项目技术初步的作业体验;实岗实习的主要作用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说,这三种实践性教学方法反映了专业实践能力养成过程的三个阶段:案例分析与讨论为初始阶段、情境模拟教学为中级阶段,而实岗实习为高级阶段。针对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若能安排实践性教学全过程经历这三个阶段,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素质和技能。
这三种教学方法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案例分析与讨论构建的理性认识是情境模拟教学的基础,情境模拟教学则是对这种理性认识的实验态的验证和实操层面的拓展。情境模拟教学又是对实岗实习的准备,熟悉实岗实习所面对工作的原理、流程和技术等,而实岗实习则是将模拟情景转化为实际工作情境,让知识技能在一个要素更为丰富的真实场景中获得检验,并形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看出,情境模拟教学在三种教学方法中的地位尤为突出:既是促成了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深化——脱离情境模拟教学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容易沦为纸上谈兵,又为实岗实习打下扎实基础——缺乏情境模拟教学作为前期准备的实岗实习则容易出现学生实习适应力方面的问题。因此,围绕着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项目,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应该构建起与其它教学方法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成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应该成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确保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逆向推导的方式确定相关专业需要运用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
所谓逆向推导,是指通过逆向回溯的方式,将专业人才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和表现等信息反馈给高校专业建设主体,以现实状况为依据确定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体系。逆向推导意味着实践教学内容设计除了要以专业素质能力一般性要求为依据外,高校专业建设主体还需要跟进了解用人单位对本校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以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作为指导相关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依据。这主要是考虑到不同区域的经济类型和发展程度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导致了对相关专业素质能力的不同的侧重。因此,逆向推导所反映的是高校专业建设对特定区域专业人才需求的契合,是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对《教育部关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地方”指导思想的落实。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这导致了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决定了以逆向推导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外部专业人才需求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长期性的行为,高校需要长时段、动态了解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发展变化,而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也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对于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体系的建设来说,需要根据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来确定重点的、核心的实践教学内容,并将其纳入情景模拟教学的内容体系,再将相关的教学内容按照情境的类型设置成若干的情景训练模块。常规课堂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既可以设置为单项情境模拟训练任务,也可以将同类型情境的若干项目组合为一个综合性的训练任务;而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情景模拟教学内容,则尽可能体现一个或若干岗位的综合性素质能力。相关类型的情境如果也能适应非重点教学内容的实践需要,则也可以将非重点教学内容纳入综合性的训练任务之中。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体系在确定之后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人才市场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要求的发展变化,情境模拟教学的内容体系还需要根据变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造。
(二)以全要素构建的方式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模式的系统化建设
全要素构建是指,将情境模拟教学模式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而不是仅仅作为教学系统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来看待,需要围绕教学目标对情境模拟教学系统中的所有构成要素进行建设,这些要素包括教学设计、设备设施、师资队伍等。有关研究表明,这些要素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总体情况不甚理想。因此,全方位的要素升级建设势在必然。
就教学设计来说,情境模拟教学宜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为相应的实践项目,围绕项目展开具体的教学活动。这种项目化的教学不仅适用于常规课堂的情境模拟教学,也适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情境模拟教学。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每个项目的教学都进行结构化的设计。项目化教学的结构化主要是指,项目化教学应该具有典型的形式,这种典型形式应该能够科学体现情境模拟教学从认知到操作的规律,并要求形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合理安排。另一方面,教学设计应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训练,而不仅仅是部分学生参与其他学生旁观。
就设备设施建设而言,情境模拟教学需要一个实态化的实践训练的场景以达到仿真的效果,因此需要根据实践项目的具体情况配备相应的场所和设备设施。一般而言,常规课堂模拟教学对设备设施的要求较低,但也需要根据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充分参与的原则进行配置。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根据设备设施的现有条件来安排情境模拟教学,而应该根据情境模拟教学的需要来对场所和设备设施进行充分的配置。
就师资队伍而言,情境模拟教学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反映在其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上,而这种专业实践经历和经验又需要得到证明。因此,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落实《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指示精神,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完善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担任相关实践项目的专任或兼任教师。
(三)以规范化考核为常规手段实施对情境模拟教学的质量管理
为了确保情境模拟教学的质量,必须实施规范化考核。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关情境模拟教学项目均需配套以科学的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规范化考核,避免出现不考核或随意性考核的状况。如前所述,情境模拟教学对接着案例教学与实岗实习,因此,对情境模拟教学的考核还起着验证情境模拟教学是否能够与案例教学和实岗实习形成高质量对接的作用。
从具体操作来说,考核规范的制定必须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依据,因此,情境模拟教学项目的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必须首先通过相应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作出规定。情境模拟教学项目的考核宜采用逐项单独考核的方式,其目的在于确保每个项目的教学效果。按照考核规范化的要求,各个情境模拟教学项目必须以规范制度的形式规定相关考核的内容、指标和方式。其中,考核内容可以讲求全面性,既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等,也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规范等[8],但学生课堂行为表现不应该占太大比重,考核重点应该是有关项目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考核的指标设置要适当,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定标过低,需要针对考核内容的各个方面形成一个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这个测评指标体系能够发挥真实测量学生实践训练效果的作用。考核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现场观测和评价,对学生提交的项目报告或方案进行评改,针对某些重要知識的理解和运用进行闭卷或开卷的测试。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有些高校针对实践教学实施的多元化考核的做法——引入学生自评、同学(或小组)评议——并不适用,因为这类主体的评价不能确保与考核的规范相契合,难以形成客观的评价。也就是说,情境模拟教学项目的考核只能由教师依据规范的考核标准作出。
参考文献:
[1]李吉林.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张晋.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马庆发.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的模式[J].职教通讯,2000(6).35-37.
[4]高亚超.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学》课程中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3).50-60.
[5]李继宏,袁珂娜.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主干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09(31).805-809.
[6]蒋宗礼.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10).11-14.
[7]林莉萍.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结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8).99-103.
[8]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厉重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232-234.
(责任编辑赖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