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生态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2018-03-14刘珊

甘肃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作用

刘珊

【关键词】 生物教学;乡土生态资源;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1—0062—01

生物界丰富多彩,生命之谜魅力无穷。中学生对花草、虫、鱼、鸟、兽等有天然的爱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利用学生熟悉的、能亲眼看到的各类生物材料或乡土资源进行教学,就能使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会变得更灵活、更生动、更直观。所以,乡土生态资源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正确认识乡土生态资源的作用,对于初中生物课程建设、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 乡土生态资源的主要特征

“乡土”一词,在《辞海》中解释为“家乡、故乡”,即本乡本土。乡土的界限比较模糊,一般是指省市以下较小的范围,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人们约定俗成对于家乡的限定。乡土生态资源指的是本乡本土的,即所居住生活地方的,主要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态资源,包括当地的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动植物资源、当地的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养殖产业等。这些资源是不可多得的课程教育资源,需要深入地挖掘其课程价值意义。乡土生态资源丰富多彩,形态各异,具有很强的地域色彩,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直接联系,有着统编教材无法比拟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征。

二、乡土生态资源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作用

1.丰富教学内容,建设校本课程

陶行知说:“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要死的书本。”乡土生态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立足于学校周边环境和师生的生活实际,既容易被学生感知和理解,又易于被开发成为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引入本地生态系统、动植物样本、生物养殖等素材,提高了生物课堂的直观性、情趣性,丰富课程资源,优化了学生学习模式和思维方式。学生在感知丰富的课程资源基础上,能够把身边的未被开发的生物资源和生物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拓展了课程资源。

2.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初中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换的阶段,具体形象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对于一些理解难度加大的生物学概念和知识,可以适当地运用乡土生态资源知识,从学生耳濡目染的乡土知识入手,使抽象变具体化。如在教学“认识生物的多样性”这一知识点时,需要学生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理性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一概念比较复杂,超出初中生的理解水平,在教學中教师可以利用乡土特色的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这一概念。

3.提供丰富内容,培养探究能力

初中生物课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乡土生态资源为探究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形式。乡土生物资源和学生生活贴近,学生获取研究素材比较容易。探究学习过程中项目选择范围广泛,实例资料丰富,探究过程的方法也可根据探究内容灵活选择。乡土生态资源的丰富性为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多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勘测、查阅文献、制作标本等方法开展活动,探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例如视频、标本、调查报告等。这种探究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多种能力可以逐步内化为一种科学素养。

4.激发学习热情,提升人文道德素养

乡土生态资源具有醇厚的乡土情结,是人类的一种情感归属。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计划地融入乡土生态资源的知识,能够让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生物特色、人文氛围更加深入了解,让学生感受家乡风土人情的同时,认识家乡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同时,通过乡土生态资源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对资源环保、人口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等现实社会问题产生更加具体的切身体会,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正确梳理情感态度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之,把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生态资源融入初中生物课堂,能够让生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接地气,在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达到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同时,乡土生态资源的独特性,对生物课程开发,提高学校生物课程品味,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都有重要意义,学校因地制宜地挖掘乡土生物的课程价值,为生物课程建设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探索课程发展的新途径。

编辑:张昀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作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