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审视闽派语文

2018-03-14陈成龙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孙绍振中学语文教授

陈成龙

中华民族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朝着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们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强国。一个真正的强国必须具有与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自信。现在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树立起对中国教育的自信,不能只是空喊口号,而要从认识自己所处区域教育的特点做起,把自己所处区域的教育放到更大范围内进行比较,认清自己所处区域的教育在更大范围内的地位。

就以闽派语文来说吧,闽派语文当然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的语文教育现状如何,它是由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现状来反映的。有了全国各地语文教育现状材料作为依据,我们才可以对中国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其在世界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所以我们要了解“闽派语文”的发展轨迹以及它的特点,从而判定它在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乃至在世界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认识中国现阶段的语文教育,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如果不怀有偏见,应该承认这十几年闽派语文是呈现出崛起之势的。这种崛起有其必然性。近现代史上,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福建许多仁人志士勇敢地投入了推动历史发展的革命活动,出现了林则徐、严复、冰心这样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们的先进思想必然会给福建的教育以深远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教育家王于畊主持福建教育,也对福建省凝聚人才、蓄养语文教学研究之气起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福建省高校许多知识渊博、乐于奉献的学者参加了对中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他们与中学语文教师汇聚在一起,鲜明地亮出了闽派语文的旗帜,引起全国语文界的瞩目。

在一个流派中,领军人物自然是最重要的。“闽派语文”的擎旗人是我国当代语文界大师级人物孙绍振先生。孙教授从幼年到大学,都受过很好的教育,底蕴深厚。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又有对世界现代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孙绍振教授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遇挫不馁,他把逆境当作蓄积腾飞的机会,他潜心读书,研究,他的思维得到拓展,知识面变得广阔,思想的厚度增加,理论素养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当压在孙绍振头上的阴霾散去之后,孙教授相继出版了大量的著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孙绍振教授更加关注中学语文教学。

孙绍振教授特别过硬的功夫是他的文本解读能力。国内众多的理论家和批评家也会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许多建议,但由于缺乏文本解读能力,因此往往不能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内部。孙绍振教授吸纳当代各家解读理论,创造性地提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文本“还原”和“比较”的方法。即通过想象,还原出原生的、未经艺术加工的状况,和文本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比较,从中找到差异,从而揭示矛盾,然后深入分析。孙教授将还原法细分为六种方法,并将其运用于文本解读实践,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很好的示范与启发。他能将一篇看似大家都已经读懂的文章分析出许多“不懂”来,给人豁然開朗的感觉。在《直谏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孙绍振教授又分析了数百篇文本,写成《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等书。有的课文孙绍振写第一次解读感到不满意,他就第二次再写。他要将中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进行解读,以便让广大的师生能从中学会文本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能从阅读教学中真正受益。孙绍振教授俯下身子深入中学,为中学语文教学做带有普及性的工作,这是孙绍振教授步陶行知、叶圣陶之后做的一项惠及子孙后代、功德无量的事!它所产生的作用或许比编写教材的意义还要大,因为它将语文教学改革由理论到实践推到细致的层面,它将使语文教师面对语文教材不再彷徨,它将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孙教授的这些方法和理论对我国语文界有着巨大的影响。

上面,我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孙绍振教授的经历、成就和他的思想,目的是要告诉人们,孙绍振教授在人们的思想还处于蒙昧的时候,他作为一个先觉者,以睿智的目光穿透迷雾,用锐利的理论武器捅破黑幕,让光明射进黑屋;当饥渴的人们需要新鲜的精神营养时,孙教授以巨大的热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奉献出内容丰富的创造性成果;他的成就包括了教材编写、文本解读、高考改革、作文教学、美学研究、思维能力培养等诸多方面,具有开创性、艺术性、实践性、丰富性。因此,孙绍振教授的成就在全国学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并获得了语文学术界名家的广泛赞誉。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教授在《走近孙绍振》里这样评价孙绍振教授:“他是这场语文革命的核心人物,他的深思熟虑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他的认识、研究方法是很独特的。他的文本细读理论与实践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阅读教学将因之豁然开朗。在批判与建构、宏观与微观、人与文、道与术的并重中有所倾斜。他为语文教育注入了鲜活灵动的学术气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中小学语文教材审查委员刘锡庆老师在《〈高考高分作文创意构思组合比较〉序》里这样写道:“福建有孙绍振这样的语文大师、写作名家——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后,孙绍振对许多经典名著重新解读,真知灼见迭出,其才学胆识又跃向了一个新高度,成了语文改革的一面旗帜!”环视当今中国,在语文教学界能像孙绍振教授对语文教育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又有几人呢?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孙绍振教授具有以下特点。(1)有科学而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2)有深厚的中西方文化特别是教育文化修养。(3)是理论型的实干家或实干型的理论家。(4)有自己的实验基地或实验课题。在本学科领域有全国性影响,有一大批追随者。(5)有海纳百川、与时俱进的品格。现在,人们有感于浮躁风气盛行,特别敬佩那些献身学术的真正学者,盼望着中国能多出大师级的学者。何谓大师?具备了以上五点,就是大师。孙绍振教授具备了以上五点,他就是一个受人尊崇的、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师!一个流派能有一个大师级的学者作为旗手和领军人物,何其幸运!语文界有孙绍振,这是语文界的福气。福建的语文教师因有孙绍振教授这个擎旗手,队伍将更加雄壮;“闽派语文”的旗帜因有孙绍振教授的语文教育思想而更加鲜艳!

闽派语文的崛起,除了有孙绍振教授的引领之外,还因为形成了以孙绍振老师为领军人物的包含陈日亮、王立根、赖瑞云、潘新和的专家群体,这个群体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召唤力、凝聚力和学术支撑力,从而带动了闽派语文的崛起。陈日亮老师“守正创新”“语文的工具性不可动摇”“我即语文”的观点,王立根老师的“语文关乎智慧,智慧关乎人生”的观点,赖瑞云教授的个性阅读“多元有界”“寻找相对最像的哈姆雷特”的观点,潘新和教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论”的理论都在阐释着“闽派语文”“求实、去蔽、创新、兼容”的内涵,为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还有,福建师大文学院长年累月的教育滋润,培养了许许多多领衔名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还有,闽派语文倡导“兼容”,善于从全国各地吸纳语文教改成功的经验,这些都是闽派语文崛起的重要原因。

古人言:“睫在眼前长不见。”是说人的认识会有盲点,人对身边的某些明显的事物往往熟视无睹。对这种现象,人们又用一句带有讽刺意味的俗语来表达,叫“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外来的和尚,你连见都没见过,你怎么知道他会念经?关键就在于聘请者对当地的“念经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他们一方面对当地和尚很蔑视,另一方面总是通过虚幻的想象,认定外地的和尚所念的经多么灵验。上面之所以那么详细介绍语文教育大师孙绍振,我们就是想告诉一些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中华民族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英雄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敬爱的孙绍振教授经过时代的洗礼,他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大师级学者,他擎旗带领的闽派语文这个群体为中国语文教学改革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闽派语文就是先进的集体。当我们放出眼光来审视我们所置身的闽派语文这支队伍,认识到闽派语文在全国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认识到闽派语文为中国语文教育所做的贡献,我们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力,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时候就有一种心明眼亮、神清气定的感觉,我们就不会漠视眼前巍峨的高山,而匍匐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内外教育“精英”们的脚下了。

作者简介:福建省厦门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语文特级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孙绍振中学语文教授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紧贴文字,注重方法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孙绍振“激进”语文改革论的策略性意义
论孙绍振先生的文本细读法
心不在焉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