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的建构
2018-03-13于晓丽
摘 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美文化的比较中着手去接收英语知识,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英语专业知识的建构,进而摆脱学生的“中国式英语”。文章主要围绕中美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的建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美文化;大学英语;专业知识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18
作者简介:于晓丽(1981—),女,山东济南人,讲师,本科,高职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知识传递的着眼点
1.对英语知识的认知方面
在“知行合一”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英语时,会面临对英语知识的认知环节。虽然大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英语,都有着一定的英语知识存储量,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对英语专业知识体系的建构有所不足,存在着碎片化的倾向。故此,在大学阶段,教师还需要加强英语阅读、听说等方面的教学,从这些方面来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事实上,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掌握的,需要学生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
2.对英语知识的应用方面
大学教育从根本上来看属于一种“职业教育”,通过将专业知识传输给学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竞争日渐激烈的社会。因此,英语的学习并不能局限于单词的记忆以及文章的阅读,更要将所学习的知识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因此,在今后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从英语的应用技巧着手进行讲述,重视对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对中美文化比较元素提炼的分析
在对中美文化比较元素进行提炼时,要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基于认知层面的元素提炼
在认知层面上进行提炼,要求教师在文章阅读中重视讲述,引导学生理解上下文的逻辑,而这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同样一篇报道,为何人们阅读《中国日报》就能够懂,但是却不能够理解《纽约日报》的内容。之所以存在这一问题,主要是《纽约时报》并不是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来写的,它是按照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来进行写作的,所以报道的内容更重视推理和实证。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英美文化的实证主义。
2.基于应用层面的元素提炼
作为一门语言,英语的学习最终还需要回归到实践应用之中,这也是学生今后走上社会必须要掌握的能力。从英美电影的人物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英美的直线思维习惯,可以了解到英美民众的自信內化。而这与中国文化传统有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提炼出这一元素,那么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中国式”英语的倾向。
三、传递内容构建分析
如上文所述,在传递英语专业知识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
1.对双方哲学内涵进行传递
哲学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形成以及走向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中美的哲学内涵着手,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传递。英美两国的民众之所以具有理性思维的优势,具有实证推理的这一习惯,这与他们所受到的希腊哲学影响有关。由此可知,教师可以从希腊哲学着手,提炼其中所蕴含的理性思维,这有助于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
2.对双方的民族特征进行传递
英美人有着直线思维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材料上,通常表达得较为直白,而中国文化则不同,中国人说话较为委婉,喜欢绕圈子,所以在英语阅读中很难理解真实的含义。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是由于他们受到特定哲学意识的影响,形成了民族特性。故此,让学生了解英美人的这一特性,对他们未来在涉外岗位上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可以让他们对英美人的行为习惯有深入的了解并加以适应。
3.对双方价值观念的传递
在中美文化差异中,价值观念的差异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美国人的价值观念推崇竞争、自由、平等,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受移民文化的影响,并深入到意识形态之中。这样一来,就使得以下这几种特质根植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之中:自信、创新、冒险。而从语言逻辑上来看,如果是关于冒险的事情,美国人一般会积极地表达,而中国人则会就从消极的一面来进行表达。
参考文献:
[1]范媛媛.浅谈中美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的建构与传递[J].青春岁月,2014(5):136.
[2]蔡 亮.中国外语教学环境下的服务型英语学习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