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
2018-03-13段艳
段艳
摘 要:新媒体视域下,通过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为教师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便利条件。因此,文章首先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定义,其次分析了践行背景,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以期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0-29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项目“大数据背景下基于‘慕课(MOOCs)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段 艳(1978—),女,湖南邵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教学。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的一种新的课程观。思考和践行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课程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土壤。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践行背景
1.国家形势
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大使命。如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方式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命题。
2.时代特点
互联网信息时代,教育领域深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巨大影响。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大数据下催生的全新教育模式再次将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要求当代教育者也必须树立平等、开放、民主的大数据思维特点,掌握一般网络平台的基础应用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跟上时代律动的节奏。
3.现实需求
《百度“90后”洞察报告》显示,“90后”是在互联网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平均网龄达7.53年。“互联网+”的到来已经让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所以,为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成长成才,让教育教学更加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必须积极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二、“‘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互联网+”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促进行业专业升级。大学英语思政课程与“互联网+”的融合,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进行重构和优化,催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
2.打破了原有课堂的时空局限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汇聚大量优质师资和优质课程,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弥合地区、校际差异带来的鸿沟。
3.网络大数据的利用,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对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轨迹跟踪分析能够挖掘学生的“价值需求”,有针对性地供给价值观教育内容。自媒体时代,教师要在帮助大学生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
三、“‘互联网+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现方式
1.选定德才兼备的大学英语授课教师
选定英语专业理论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热爱英语教学的教师承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
2.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网络平台或公众号,将课程思政的内容定期向学生推送,充分利用网络开发即时的特点,引导学生就此展开讨论,发挥第二课堂的正确价值导向作用,这样不仅能为学生网络参与提供载体,而且通过学生的评论能够及时关注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变化,了解真实想法和思想需求。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课程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联的内容,借助现代化教育模式与方法,创新性地发掘大学英语课程育人资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具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质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壮海,史 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1).
[2]吴 凡,靳晓燕.高校信息化大学智慧校园呼之欲出[N].光明日报,2016-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