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OOC时代下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

2018-03-13李帅

职教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摘 要: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它的出现使教育方式、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新的变革。MOOC时代下,职业教育课程面临一系列的挑战,高职院校在应用MOOC时可能会导致本校部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下降,导致校际之间新的“贫富差距”;教师也会暴露自身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学生容易陷入MOOC的课海之中,会因MOOC的虚拟性导致人文精神缺失。在此基础上探寻职业教育课程的发展路径,高职院校要认可MOOC学分,提高学生参与MOOC的积极性,支持教师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MOOC的发展已由学习借鉴阶段发展到建设实践阶段,高职院校要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整合校内和校际资源,打造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特色校际联盟精品课,为MOOC提供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

关键词:MOOC;高职院校;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李帅(1973-),男,山西临汾人,铜仁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文化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区域一流建设培育学科“教育学”(黔教科研发[2017]85号)资助,学科带头人:侯长林。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2-0050-04

一、引言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是“开放教育资源”(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简称OER)不断深化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时代下,互联网与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是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在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形式,它的出现使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甚至教育体制都发生了新的变革。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便捷性、动态性的特点,使得普通大众可以不分国界,不分年龄,不分学校,随时随地享用世界顶尖级的教育资源。MOOC掀起了人类传授知识和学习行为的一场重大革命,成功实现了高端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模式。慕课打破了高校教育的围墙,对我国高等学校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推出了MOOC课程,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主动参与到了MOOC的学习当中,如北京大学开设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已有48075人参加,北京理工大学开设的《Python网络爬虫与信息提取》课程有46180人参加,台湾新竹“清华大学”开设的《财务管理》课程有124727人参加。与此同时,有关MOOC的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学者对MOOC的研究多集中在对MOOC的特征分析和教学模式的探讨上,本文将侧重分析高职院校MOOC教育所面临的挑战,探寻高职院校MOOC教育的发展路径。

二、MOOC时代下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然而,由于我国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学生资质等方面的特殊性,职业教育的理念急需转变,改革亟待解决。MOOC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技术教育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MOOC对职业院校而言,既是契机,也是挑战。

(一)高职院校在应用MOOC时面临的挑战

1.高职院校在应用MOOC时会导致本校部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下降。MOOC的合作院校一般都是世界顶尖级的大学,所开放的资源也都是由顶尖大学的教师团队精心打造的设计精美、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课程,即使是实践操作课程,也能借助MOOC生动地展現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MOOC将会对高职院校自身开设的相同或相似课程,形成一定的冲击,使得本校课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降。

2.高职院校在应用MOOC时有可能会导致校际之间新的“贫富差距”。MOOC对高职院校而言,起着非常重要的补充作用,高职院校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建设和应用MOOC。如果学校不积极迎接MOOC来袭,不鼓励师生有效利用MOOC资源,就会与能够充分有效利用MOOC的同类院校拉大差距,如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能力、思维品质等,从而造成资源进一步的不均衡,这就导致MOOC冲击下的高校之间新的“贫富差距”。

(二)高职院校教师在利用MOOC时所面临的挑战

1.高职院校教师在利用MOOC时,会暴露自身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学生借助MOOC,听取国内外名师课程之后,本校教师的传统课堂与团队精心制作下的名师MOOC之间的差距暴露无遗,诸如知识面的差距、教学技能的差距、特别是对备课不充分,本身知识不过硬,缺乏授课激情、照本宣科的教师将会被学生“淘汰”,导致学生拒听本校课程。这对采用传统授课方式的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

2.高职院校教师在利用MOOC时,会对自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首先,高职院校普通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在MOOC高素质的教师团队面前全都暴露无疑,与名师之间的差距再也无法掩饰。高职院校普通教师在与名师的竞争中,能否重塑自信?其次,学生通过MOOC学习,获取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知识,带着一定的知识储备来听本校教师的传统课堂,势必会提出比较尖端、高深的问题,面对这些疑问,教师能否准确解惑?再次,MOOC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发散性思维得到加强,学生不再完全依赖传统课堂,教师能否适应师生中心角色的转换?这些势必会造成教师心理负担加重,所以教师要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迎接挑战。

(三)高职院校学生在使用MOOC时所面临的挑战

1.高职院校学生在使用MOOC时容易陷入MOOC的课海之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多样化的特点,学习的主动性稍弱,MOOC的每个学习主题所提供的资源都非常多,面对这些海量的资料,如果学生不会选择,就会陷入课海之中,盲目学习。虽然每周有特定的学习主题,但学习内容却是没有边界的,特别是在课程早期的学习者会分享和生成海量的信息,各类参与者和各类资源会形成极其复杂的网络,从而造成信息过量和认知过载,学习者常会感到迷茫不知所措,甚至产生学习焦虑[1]。endprint

2.高职院校学生在使用MOOC时会因其虚拟性导致人文精神缺失。MOOC是一种在线网络课程,虽有授课、作业、互动等传统教学环节,但毕竟受到时空限制,不可能面对面随时交流,质疑解惑,只是模拟传统课堂的虚拟教学环境。在MOOC学堂中,学习者的所有活动,包括注册课程、观看视频、阅读各种学习资料,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单一依靠虚拟课堂,缺乏与老师的直接互动,缺少与同学面对面的交流,会使学生脱离现实(虽有线下交流,但毕竟有限)。而教育职责除了教书,还有育人,在共同的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彼此理解、宽容的能力,这显然是MOOC无法做到的。

三、高职院校融合MOOC资源进行教学的发展路径

MOOC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行为,引发了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其授课行为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前沿性、授课方式的翻转性,为高职院校发展提供了契机。

(一)学校在MOOC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1.高职院校应认可MOOC学分,提高学生参与MOOC积极性。学校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提高学生参与MOOC的积极主动性,可以采取如下策略:提供网络资源、策划MOOC线下讨论会,提供线下面对面交流的场所,统一组织MOOC阶段性考核,认可一定数量的通过MOOC获得的学分等,从而鼓励学生参与MOOC的积极性。

2.高职院校可以借鉴MOOC优势,支持教师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自始至终强调要运用信息技术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促进教育教学效果、效率与效益的最大化”“教育信息化必须面向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真正落到实处才有可能”[2]。所以,学校要鼓励教师借鉴MOOC优势,积极探索MOOC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公开课,打造出较成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应借助MOOC模式,整合校内和校际资源,打造特色校际联盟精品课。由世界一流学府组成的MOOC联盟,给广大有学习需求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质量优、数量多、理念新,且包装精美的“课程超市”,职业院校也要设法通过各种途径手段打造精品课,推出优秀教师,这对提升学校档次,建设开放性院校有积极意义。对一些有影响力的优质课程,鼓励加入MOOC,提升学校影响力。

4.高职院校应加强MOOC课程建设,为MOOC提供优质职业课程资源。一流大学打造的MOOC课程中,基础理论课及前沿理论课居多,高职院校发展所需的职业课程资源并非十分丰富。高职院校正好在这方面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院校打造的成功的职业课程提供给MOOC,这样MOOC资源也就更为丰富,更为全面。MOOC的发展已由学习借鉴阶段发展到建设实践阶段,高职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打造有職业教育特点的MOOC课程。

(二)教师在MOOC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高职院校教师应借助MOOC完善自我知识体系。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开放共享”理念的开放教育资源运动是全球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3]。MOOC资源的开放性,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了提高自身素质的便捷渠道,教师可根据自身情况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MOOC课程,及时更新、完善、补充自我知识体系,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用自己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而不是靠各种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把学生被动地束缚在课堂上。

2.高职院校教师应借助MOOC审视和反思传统教学理念。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学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努力缩小与名校名师之间的差距。所谓“翻转课堂”,就是颠覆传统的学生课上听讲,课下查资料复习巩固这一模式,而是采用相反的方法,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对讲课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分享学习收获,并把学习中的疑问通过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等方式消化、巩固、拓展所学知识,构建完善的自我知识体系。

教师要积极把MOOC的“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例如KhosrowGhadiri教授使用edX项目中麻省理工学院提供的“电路与电子学”课程资源,来补充和强化他在SJSU中的“电路分析”课程,形成混合式课程(BlendedCourse),如图1所示。试验结果表明,进行混合式课程学习的班级,学习者期末测试通过率由55%提高到91%。这一实验有力证明了进行混合式学习的优势[4]。

图1 混合式教学模式示意图

3.高职院校教师应借助MOOC强化教学技能技巧。在MOOC课程中,教师提供的资源仅是知识探究的出发点,学习者在社区内的交流探讨带来不同认知的碰撞,从而赋予学习者新的知识[5]。这些动态发展的学习内容也是MOOC多元互动的特点之一,教师可以借鉴MOOC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技能,如互动的技巧、多元的评价机制。传统的单一评价机制往往以一个僵化的分数代表一个活生生的人,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承认人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学习回归原本的样子,即与不断丰富的人共存[6]。MOOC的评价机制是多元的,既有视频讲课中嵌入的随机测试,也有平时作业、期末考试,且评卷方式多样,有互评、师评、机评等。教师要积极借鉴这种多元的评价机制,特别是MOOC开创的较成熟的生生(Peer assessments)互评体系,不仅解决了教师面对海量作业无从下手的局面,而且在生生互评中,学生还可以学习到别人的优点。

(三)学生在MOOC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高职院校学生应借助MOOC获取优质教育资源。MOOC作为开放平台,将穿透院校的组织壁垒,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MOOC平台的开放,为职业院校的学生赢得了向世界顶尖级大学的最优秀的老师学习机会,从而开阔视野,占据制高点,以此为突破口,带动其余科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借助MOOC提高学习兴趣。MOOC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将传统课堂被动式的灌输知识变为学习者主动汲取知识的行为。如:MOOC将教学课程编排为15-20分钟的“微课程”,并穿插诸多小问题,以通关的形式呈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不仅有精彩的讲解,还有师生互动,甚至有在线虚拟的动手实践,学习方式多元化。MOOC的这种学习方式,使得学习者在愉悦的心情中,形成持久、稳定、长期的学习行为,回归学习的本源[7]。这将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因为它使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endprint

3.高职院校学生借助MOOC提高学习效果。MOOC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再是教师被动传授知识的附属品,而是知识的主动创造者,学习效果优于传统课堂。一是MOOC视频学习主题相对短小,学生不会因时间太长而感觉疲劳,符合学生注意力规律。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利用碎片时间完成课程学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二是MOOC的课堂是动态发展的课堂,会随着学习者学习的疑问和效果有所调整,及时生成新的教学内容,同时把更新的共享资源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学习者,从而拓展学习内容的外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在MOOC的学堂上,学生可以进行暂停、回放操作,多次学习同一内容,直至学会。视频中可以插入形成性测试题,督促学生思考,具有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学习效果。

MOOC的飞速发展,缩短了世界各地人们的距离,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特别是MOOC平民化的教育理念,使每个愿意学习的学习者,都能接受一流学府的一流课程,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MOOC的高水平资源,把握契机,转变观念,推动自身改革,把学校从传授知识的地方,变为产生知识的地方。MOOC的发展已由学习借鉴阶段发展到建设实践阶段,高职院校要切实抓住这一契机,整合校内和校际资源,打造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特色校际联盟精品课,为MOOC提供优质职业课程资源。

参考文献:

[1]樊文强.基于关联主义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及其学习支持[J].远程教育杂志,2012(3):34.

[2]何克抗.我国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新进展[J].中国电化教育,2011(1):1-5.

[3]王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新发展与应用:从cMOOC到xMOOC[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13.

[4][7]张振虹,刘文,韩智.从OCW课堂到MOOC学堂:学习本源的回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25,21.

[5]Downes,S.(2008).PlacestoGo:Connectivism&ConnectiveKnowledge[J/OL].[2013-04-02].http://www.innovateonline.info/pdf/vol5_issue1/Places_to_Go-__Connectivism_&_Connective_Knowledge.pdf.

[6]陳京军.学习的辩证法:异化与回归[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5):19-22.

责任编辑 殷新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