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

2018-03-13宋晨光

当代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通心络阿托颈动脉

宋晨光

(邹平县中医院,山东 滨州 256200)

正常人体的空腹血浆半胱氨酸(HCY)水平通常在5~15μmol/L之间,超出这一范围便可基本判断为高HCY血症。H型高血压指的是患者不仅患有高血压,且合并高HCY血症。该种症状是致使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而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1]。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标志,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针对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通常采用阿托伐他汀予以治疗[2]。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应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并将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这一时间段收治的84例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干预,来对其疗效予以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纳入的84例研究对象,皆为本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这期间接收的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自愿参与本次调查,其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超出10 μmol/L,治疗前不服用任何降压、降脂药物;NYHA分级≤3级,无大面积的脑梗死、感染、恶性肿瘤。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认知功能障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低于0.9 mm患者。将所有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的42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男22例,女20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3.7±4.04)岁。而另外42例研究组则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男23例,女1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4.0±3.87)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予以治疗,具体为:口服阿托伐他汀(嘉林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819;产品批号:130108)20 mg/d,1次/d。同时,对患者实施基础疾病治疗,口服氨氯地平(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0289;产品批号:121205/130801)5 mg/d,1次/d,在必要时,还可采用利尿剂予以治疗,将患者血压控制于140/90 mmHg以内,连续治疗12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联用通心络予以治疗,具体为:口服通心络(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80015;产品批号:130102),3粒/次,3次/d,持续治疗12个月。

1.3 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纤溶酶原激活物(PAI-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改变情况。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患者经过治疗干预后,血压恢复至正常水平,临床检查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消失为显效;患者血压有所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灶面积显著减小为有效;经治疗后,患者血压无显著降低,各项临床症状依旧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面积无缩小,甚至出现加重现象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 19.0软件予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在治疗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纤容酶原激活物、D-二聚体、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超敏C反应蛋白等指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不同的治疗干预后,虽然两组患者各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而对照组治疗干预后,显效20例,有效13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8.57%;经比较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3 讨论

高血压不仅会损伤内皮细胞,而且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患者容易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为了避免其动脉粥样硬化,除了实施药物降压治疗,还需要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级、二级防范措施[3]。H型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威胁,容易诱发各类心脑血管疾病。颈动脉位于人体浅表层,其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性标志,对于预测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4]。据相关医学研究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跟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而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内科疾病,占我国高血压患者的75%左右[5]。从医学研究上看,H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使的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明显要高于普通性心血管事件的3倍,且伴有HCY升高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概率,比常人高12倍。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中,其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阿托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为还原酶抑制剂中的一种,可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有效降低患者的脂蛋白水平、胆固醇水平,且能够有效增加肝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数目,从而提升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率[6]。该药物对于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在稳定与逆转斑块、调脂等方面,更是具有突出优势。且阿托伐他汀还可以有效降低血浆、斑块的LDL-C水平,并抑制斑块局部氧化应激反应、斑块炎性反应,是当前公认的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而通心络是以中医络病学相关理论为依据,通过特殊工艺研制出来的,其药物成分包括了人参、全蝎、蜈蚣、赤芍、冰片、水蛭及蝉蜕、土鳖虫等,通过超微粉技术,让中药复方制剂的有效成分得以溶解释放,确保了多种生物物质活性,具有活血化瘀及益气通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控制血小板凝集,不会对患者胃肠道造成较大刺激[7]。另外,通心络对于Hcy损伤内皮细胞基因表达谱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在基因改变的同时,有可能直接参与氧化应激反应及凝血纤溶、细胞凋亡等过程中,对因Hcy诱导致使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8]。同时,通心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在人体服用之后,能够有效控制其血压状况,并降低Hcy水平,不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损伤,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将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使用,可以充分发挥两者药物的协同作用,且对Hcy水平、血脂无显著依赖性,在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同时,能够降低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率[9]。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将通心络与阿托伐他汀联用,研究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PAI-1、D-dime、IMT、hs-CRP各指标得到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与对照组的78.57%相比较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阿托伐他汀联合通心络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及血脂状况,让纤维系统恢复平衡,而且能够延缓颈动脉硬化进展[10]。

综上所述,将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应用于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能够在取得良好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状况、血脂状况,维持纤维系统平衡,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 李世添.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采用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273.

[2] 刘小玲,马珏欣.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7):915-917.

[3] 蔡艳.自拟降压活络汤合阿托伐他汀治疗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33(5):1262-1265.

[4] 谢婷,何学恕.H型高血压患者血清Hcy、Cyst-C、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天津医药,2015,43(6):620-623.

[5] 高磊,李卫华.阿托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8):817-820.

[6] 张翠云.H型高血压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1):31-33.

[7] 涂颉洪,戴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31):88-90.

[8] 权青云,张愉.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5):1702-1704.

[9] 贾蕾,郭改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型高血压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10):1001-1003.

[10]宋晓静.通心络联合瑞舒伐他汀对H型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Hcy、L-PGDS、内脂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22):2498-2500.

猜你喜欢

通心络阿托颈动脉
通心络胶囊在气虚痰瘀阻络型中风早期应用研究
通心络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脉慢血流的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