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地区糖缺失转铁蛋白与转铁蛋白比值参考值范围的确定
2018-03-13孙成山曾显坤孙迪迪
孙成山,曾显坤,孙迪迪
(内蒙古通辽市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糖缺失转铁蛋白是转铁蛋白的异构体,于1976年在酗酒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首次发现[1-2],此后,血清CDT被广泛用于酒精性肝病的实验诊断,至今,检测该项目仍是目前唯一较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指标[3]。本文对内蒙古通辽地区健康成人的糖缺失转铁蛋白(CDT)、转铁蛋白(Tf)和CDT/Tf(CDT%)值进行检测,建立CDT%的参考值范围,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共697例(男333例,女364例)。本实验将按性别和年龄段进行分组,共分6组:1组(18~29岁)、2组(30~39岁)、3组(40~49岁)、4组(50~59岁)、5组(60~69岁)、6组(>70岁)。
1.2 血标本采集 使用无抗凝剂的真空管收集患者静脉血4 ml,测定前,将标本置于离心机中以3 500 r/min离心10 min,使用血清上机检测。
1.3 仪器和试剂 采用西门子公司BNII全自动蛋白分析仪以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Tf)含量及计算CDT/Tf(CDT%)。试剂为CDT REAGENT1(LOT:110139),CDT REAGENT2(LOT:110239),CDT SUPPLEMENT(LOT:110339),TRF(LOT:153469A),L/A(LOT:169484)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此组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数据为非正态性的。因CDT/Tf(CDT%)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各指标界定值以中位数(M),与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并以非参数检验即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CDT%水平与性别之间的关系 按性别分组,男组与女组数据的正态性检验结果:一般以P值大于0.05时,就可以说明数据是正态性的,本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因此本组实验数据结果不符合正态分布,见表1,因此利用百分位数法(p2.5~p97.5)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见表2:CDT%按性别分组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男1.5(0.96~3.29),女1.38(0.94~2.81)。男组与女组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柯尔莫哥洛夫-斯米尔诺夫检验Table1 Kolmogorov-Smirnov
表2 CDT%医学参考值范围Table2 CDT%medical reference range
2.2 血清CDT%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 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此组数据的正态分布情况:数据为非正态性的。因CDT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各指标界定值以中位数(M),与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见表3,并以非参数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正常男性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两两相比,其中1组与6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女性各年龄段的正常参考值两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各年龄段CDT%参考值范围Table3 CDT%reference range of all ages
表4 秩和检验统计学分析Table4 Rank and test statistical analysis
3 讨论
在世界各地的疾病和残疾的风险评估中酗酒排名第三,并导致每年有250万人死亡[4-6]。慢性肝病排名第一的是病毒性肝炎,而酒精性肝病位居第二。酗酒引起的肝酶变化如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但这些参数的血清水平的增加并不是单独的特定条件。谷氨酰转肽酶(GGT),是一个常规的测试指标,建立了酗酒的标志,但是研究指出对于酒精中毒缺乏特异性诊断[7-9]。而糖缺失转铁蛋白(CDT)可以作为定量值,这是一个可比的量化了的转铁蛋白的总量。定量的可能会受怀孕,贫血或肝脏疾病的影响,而CD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不受这些条件影响的,因此CDT%被认为是一个较好的生物标记[10-11]。同时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建议将CD%作为监测酒精疾病复发的标志[12]。来自11个不同实验室的研究数据统计了约2 500名患者CDT测定结果,其临床敏感性达82%,特异性达97%;因此单独使用CDT是一个很好评估酒精依赖的指标。但是由于CDT不仅受到酒精依赖的影响,还有很多其它影响因素。因此检测CDT与转铁蛋白的比值,即CDT%可有效的避免转铁蛋白水平、铁状态和轻至中度的肝功能受损等产生的影响。因此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区别在于CDT%所受干扰更小,得到的结果更符合临床症状。此外,CDT%水平不受药物影响,所以它比GGT对于诊断酒精滥用更为敏感和特异[13-15]。
[1] 朱晶,昊炯.糖缺失性转铁蛋白的临床应用[J].检验医学,2012,27(4):243-251.
[2] 刘倩,谢志贤.糖缺失性转铁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检测和临床应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1):103-106.
[3] 邓荣春,屈新辉,陈会,等.糖缺失转铁蛋白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5):453-454.
[4] 肖扬,陈成伟.血清糖缺失转铁蛋白的检测及其在酒精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J].肝脏,2002,7(2):126-127.
[5] 陈维翠,刘淑仪,林爱华,等.转铁蛋白标记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体外成像[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6):923-927.
[6] 蔡忠华,宋林生,高春萍,等.真鲷转铁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J].高技术通讯,2005,15(5):105-110.
[7] 唐清,刘枫,周蓓,等.热处理对卵转铁蛋白抑菌效果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7,36(3):277-282.
[8] 李英奇,刘斌,赵春贵,等.镓转铁蛋白与HL60细胞的结合[J].化学学报,2006,64(18):1933-1936.
[9] 刘琳,徐明生,赵曼云,等.卵转铁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功能成熟的影响[J].食品科学,2016,37(23):160-165.
[10]傅冰,季秀玲,俞汇颖,等.鸡蛋清中卵转铁蛋白的分离提取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3):158-160.
[11]徐明生,林日新,汤群,等.卵转铁蛋白体外免疫活性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2,28(2):115-118.
[12]杨丽华.转铁蛋白联合血红蛋白检测粪便潜血的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6):809-810.
[13]许传刚.血浆转铁蛋白在慢性肝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6,23(2):154-155.
[14]龙华,刘曼西.淡水养殖鱼类血清转铁蛋白耐低氧特性的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2000,28(1):85-88.
[15]闫丽荣,王冬雪,张晓星,等.冠心病患者血浆铁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2):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