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与贸易成本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
2018-03-13陈海钰刘雪丰
陈海钰 刘雪丰
金融发在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中,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一直是驱动一国出口的重要因素,对于二者而言,金融发展同时也是影响贸易成本的重要方面。在传统的贸易理论中,许多学者认为,尽管贸易成本限制了商品和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实现,并因此影响各国间的贸易规模,但在本质上贸易成本并没有改变传统贸易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贸易成本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一直被忽略,被排除在贸易理论模型的讨论框架外。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在发展革新中广泛地吸收融合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贸易成本领域的研究日趋增多并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生产规模巨大,已成为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和提升我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产业。在中国经济正逐步迈向开放的情况下,外贸活动中的贸易成本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正日益凸显。金融发展与贸易成本在我国外贸活动里逐渐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两个新视角。通过回顾我国的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的变化,研究金融发展与贸易成本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研究大多是平行进行的,并在两方面都积累了相对丰富的研究成果。已有大量文献指出金融支持对贸易成本的作用。Keltzer和Bardhan(1987)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中加入金融要素,证明了金融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决定贸易结构。Rajan和Zingales(1998)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产业中,外部融资依赖度越高,越具比较优势,出口份额也越高。国内研究方面,白当伟(2004)对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理论进行了综述,梁莉(2005)将我国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尽快完善金融市场,提高其分散风险的能力,才能减少贸易中不必要的成本。但是近年来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系统性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的评述和贸易结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较少涉及金融发展和出口的动态趋势。笔者致力于从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方面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进行分析和系统的阐述,希望能一定程度上填补此方面的空白。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拟主要采用规范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贸易成本的变化、中国金融发展的总体情况,结合以进出口银行的出口信贷规模为金融发展替代变量的金融指标,分析对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了解金融发展、贸易成本对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促进作用及特点,这也有利于理解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出口模式,在政策的制定上也具有现实的参考意义。最后,指出电子信息产业出口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和建议。
一、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对促进出口的理论分析
关于金融发展促进出口的原理、机制或途径,许多学者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型验证。最早的研究者Kletzer和Bardhan在1987年指出,一般来说,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在国际上也同时享有良好声誉,这使其更容易将其筹资范围扩展到全世界,出口最终消费品。Svaleryd和Vlachos(2001)则是从需求角度出发来解释出口和金融的联系途径的,强调分散风险时出口的作用。他们以OECD国家为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程度比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一个产业生产专业化的影响更加重要;发展完善的股票市场是依赖金融发展的产业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他们指出,出口活动中的国际竞争、外部冲击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带来风险,会使企业产生向外融资的需求。从这个视角,能分散风险的金融市场得以发展。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倾向于专业化生产外部金融依存度高的产品。Basen(2002)利用1966-1995年30年间6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建立了动态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金融发展水平与制成品出口的关系,进一步选取用流动性指标(LLY)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进行强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代表金融发展的指标与制成品出口比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阐述了在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国家,由于信息的获得处理成本和企业外部融资成本降低,对融资依赖度更高的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化生产,获得规模经济。Becker和Greenberg(2007)则运用引力方程,分别将私人信贷、股票市场资本化和GDP的比率、国家会计标准作为金融发展变量,采用1970-1998年六十多个国家的数据,研究金融发展如何通过出口的固定成本影响贸易量。计量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水平与一国出口量的扩大呈正向关系,而且是显著的。金融发展水平对贸易的总体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下商品出口量也较高。
而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面临着很多风险,如商业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运输风险、政治和环境变化等,又由于需要货币兑换、区域协调和交易时间上的限制,结合以上分析来看,必须有良好的金融服务业承担交易中介的作用,以及高效的金融机构体系来降低交易风险。在我国,金融服务的业务逐渐多样化,极大地便利了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了出口的增长。
从出口结构方面看,金融发展可以对一国改善技术条件提供良好的资金支持,通过高效、发达的金融系统来大规模地、快速地积聚社会上广大的闲散资金,有效地集中社会优秀资源来对高投入的电子信息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也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重视研发、高投入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转变),有利于促使规模经济的出现,从而提高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扩大出口。更重要的是,技术创新转化为生产力必须要广泛的金融制度做基础,对技术创新做资本市场上长期的投资激励,资金也会流向效率更高的技术创新产业集群,一方面有利于技术创新的长期稳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升级。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发展也能改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结构。
从贸易成本降低的角度来看,通过经济全球化,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活动越来越密切,彼此的距离拉近了,地球成了地球村。各国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实施,也必然从宏观上降低了外贸活动中的贸易成本,从而推动一国出口量的增长。纵观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几十年以来的发展,企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得到了很大调整,形成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城,在世界范围内建厂、建立跨国公司,也使得贸易成本降低,促进了电子信息产业出口量的增长。同时,我国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消除了一些贸易活动壁垒,使得贸易成本降低,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得以进入国外广阔的市场,必然促进其出口的增长。
国内外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了贸易成本对出口增长的影响。Bergstrand(2001)用运输成本和关税作为贸易成本的代理变量,将16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国家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30年来这些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了近150%,运输成本和关税税率的下降对贸易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2%和38%。对贸易成本的研究表明,到外国经商成本的下降使得贸易出口额不断增加。原因是以前较高贸易成本的存在,只有生产率较高的企业才能出口,而贸易成本降低后,除了原出口企业的世界贸易参与程度深化,会扩大贸易外,以前只能供应国内市场的企业也可以参与出口,从而带来了出口量的增长。有的文献在讨论贸易成本降低对出口的影响时,以二元边际为出发点,将出口的增长分解为集约的边际和扩展的边际。有的学者以欧洲贸易自由化程度作为贸易成本代理变量,认为贸易成本降低能促进贸易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增长。有些学者将贸易成本划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以欧洲东南部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可变和固定贸易成本对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的影响,证实了东南欧国家的自由贸易政策对扩展边际作用更加明显。国内也有学者研究了基础设施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发现其对中国贸易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扩展边际而非集约边际。
二、金融发展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不断增长,金融发展水平在总量上大规模提高,在结构上不断优化,我国金融正朝着市场化、专业化、全球化的方向推进。对贸易结构的优化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促进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更应该通过调整金融发展来提高出口率和相关行业服务质量。
1、金融发展的总量水平不断提高
上图显示了传统衡量金融深化的LLY指标和反映企业融资渠道大小的DC指标逐年上升,这意味着中国金融发展总体水平在持续稳定地提高,金融对经济活动的渗透能力不断增强。
2、金融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金融发展逐渐深化,金融资产结构越来越多样化,国内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种类也逐渐增多。从资产结构看,银行一直是主导,其提供的信贷占GDP的比重指标逐年上升;从市场的结构看,股票和债券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如下图所示,反映股票市场活动能力的STRADE和反映股票市场市价总值的MCAP指标显著上升。
3、金融部门的效率有所提高
金融机构向私人部门提供的信贷(PRIV),通常能够反映一国金融中介的效率,同时银行的集中度(CONC)越低,说明银行的效率越高,同时也反映出一定的金融结构的多元化。资料显示,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银行集中度指标呈下降趋势,由1993年的0.89下降到2006年的0.69,说明整个银行体系的市场结构日趋多元化,竞争程度也在不断地加深,这有利于提高银行的效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银行集中度还是处于较高的水平,说明中国的金融结构仍然是以银行为主导。金融发展对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作用,在初期表现为通过金融支持促进出口发展。在电子信息产业的初期,资本稀缺比较严重。为保证分散化的储蓄资源聚集起来按照政府意志行动,国家已经为制定金融发展的措施提供了财政支持。主要包括:一是实行信贷差别化政策,即信贷资金的分配集中倾向于大型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企业设置较高融资门槛;二是实行财政资助制度和金融补贴政策,即在政府管控下,金融部门给予相关主体各种形式的利益补贴,包括利息、租金、本金等形式。
在发展初期,为了实现资金的集中分配和统一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基本上垄断了所有的金融业务。贷款和融资等信用活动遵从指令性计划,实行“统存统贷”的信贷资金管理体制。这一阶段的金融安排,还是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的:首先,高度集中的金融体制有利于计划管理,迅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发现问题后能及时纠正,效果明显;其次,便于集中配置资金,发挥资金的整体功能和作用,不仅有利于生产满足民众需要的家用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电子工业在大规模的国防方面建设。为更好地促进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国家实行了金融先行的金融政策,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通过出口信贷全面带动出口,同时加大产业导向力度,以倾斜政策培植国内大型成套设备生产能力,努力扩大成套设备的生产与出口。第二,国家为了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直接向企业提供三类贷款,主要包括:电子工业产品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出口用进口原材料外汇贷款,以及出口信贷。第三,对外贸企业加大利率上的优惠。在我国,银行贷款在外贸企业流动资金的来源中一直站到三分之二以上,因此通过利率优惠,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外贸企业的利息支出和出口贸易成本。第四,自1995年9月起,优先办理电子工业产品,以及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增强这些电子信息企业的资金流动。1994年,中国进出口银行成立,作为—个政策性金融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国家宏观金融政策、产业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为扩大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和成套设备等资本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主要提供结构性贸易融资,推动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与商业保险机构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合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出口业务的发展;作为政策性银行,为使出口商较容易地获得融资支持,主动开展对外担保,有效地扩大了电子信息产品整机设备的出口。
总体来说,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发挥政策性金融、支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提高利用外国政府贷款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对降低电子信息产业贸易成本,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扩大利用外资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对贸易成本的优化作用,带有浓厚的政策性特点,这也在反映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无法充分满足贸易结构迅速提升的金融需求,需要政府大程度地介入,金融发展相较发达国家而言还是相对滞后的,贸易成本的进一步降低还需要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中国利率尚未完全市场化,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抑制。加上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约束、片面追求产值,造成制造业的投资高速增长,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电子信息产业中的服务业由于其高风险性与高收益并存,但收益存在不确定性,金融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其外部融资、风险分担和降低不确定性需求,所以影响了企业对这类产业的选择,导致金融资源过度向普通制造业倾斜,影响了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品的技术含量。
三、贸易成本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影响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在结构和效率方面有了跨越式的进步,贸易成本已经显著下降,但是金融市场依旧存在着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制约着贸易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和出口的持续增长。金融发展的现状对贸易成本的制约主要体现为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金融市场发展的引致性需求不强。近二十年以来,包括集体、个体私营经济在内,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在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超过60%,大多数非国有的中小企业通常是技术创新的主力,也是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的主导力量。但多年以来,我国的信贷资金分配一直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对非国有部门的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不足15%。而且,企业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更多的是只对大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开放。之前的分析已指出,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相互影响。从全球范围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贸易成本依然较高,从而导致了对金融市场的引致性需求不强。我国主要出口的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常常使得他国针对性地设置关税等贸易壁垒。
对贸易成本进行测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法,是根据贸易壁垒直接测度,如关税税率的高低变化等。但直接法属于事前的测量和比较,很少有关于贸易成本的性质、结构和规模方面的具体分析。第二种是间接法,一般被称为传统的引力模型,是根据萨缪尔森的一般均衡模型演变而来的,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阻力越大,则越会被推动与一个特定的对象开展贸易活动,换句话说,就是两个贸易伙伴间的贸易成本的测算取决于他们之间的双边贸易成本与他们和所有贸易伙伴的平均贸易成本之间的相对值,而这没有将多边阻力纳入考虑范围。很显然,这会使得估计结果有产生了偏差。所以要积极进行引力模型的改进,以代表多边贸易壁垒的阻力,在不假定贸易成本的构成要素的情况下直接测算贸易成本,使测量更为简介、方便和全面。
随着经济全球化逐渐深化,我国在当前的双边及多边贸易交流中,贸易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无论是在工业还是农业等各个产业领域,贸易成本的构成都在下降。电子信息产业在此背景下,也逐渐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态势。我国积极通过边际拓展等方式增加我国出口产业的多样化,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实现多边交往。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贸易成本在周边国家的贸易往来中普遍低于其他国家,这也促进了我国出口产业形成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在“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我国出口量也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与周边国家积极构建多边贸易关系,使得我国和周边国家一同受益,真正实现合作共赢发展。
四、结 语
根据前文对贸易成本的测度、金融市场发展的情况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现状的分析,发现金融发展和贸易成本的降低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出口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贸易成本,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但是,我国的贸易成本虽然有了很大程度下降,但在全球范围来看依旧偏高,说明我国还应该深化贸易开放程度和贸易自由化。政府应积极顺应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必然趋势,不断加大贸易开放程度,增强与贸易伙伴国的合作关系,借助多边贸易体制或建设贸易自由区等途径和手段不断通过市场准入水平。中国应建立健全贸易便利化的相关措施,不断完善相关便利贸易通关的制度安排,实现安全而便捷的通关程序,例如从税收政策调整来看,可以对电子信息企业在国内采购的中间产品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政策,以求能使企业得到实惠,在出口活动中减少贸易成本;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等对外合作战略的作用,加强港口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贸易运输等各方面逐步降低贸易成本,以实现出口的持续稳定发展。要积极推进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从发达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历程来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或担保的金融机构的存在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融资问题。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初期,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应该重视银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它的资源配置功能和金融服务功能来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和出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业一直在向市场化方向改革,但是四大国有银行在存款、贷款和资产方面均占有绝对优势,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正常的市场竞争,造成银行经营的低效率和低服务质量,长此以往则无法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和结构转型的需求。在我国众多电子信息企业的融资结构中,自筹资金面占据主要地位,从自筹资金有主要源于民间金融体系这一现实情况出发,政府可以发展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多样化融资的科技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专业化银行,把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到电子信息产业中去。同时,还可以借鉴外国先进经验,采用以区域性综合商业银行为主体,以国有大银行、证券市场为辅的金融体制,给我国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1] Kletzer K,Bardhan P.Credit Market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7.27(1)
[2] Rajan,R.and Zingales,L.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Growth.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88(3)
[3]白当伟.金融发展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研究.上海.复旦大学.2004
[4]梁莉.我国贸易开放度与金融发展关系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5(07)
[5] Timo Basen.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1(57)
[6] Becker,B.& D.Grenberg.Financial Development,Fixed Cos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Mimeo].University of Ilinoisat Urbana-Champaign,2007
[7] Henderson Venables.Geography Development.Journal Economic Geography.2002(1)
[8]许统生,陈瑾,薛智韵.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中国工业经济.2011(07)
[9]马凌远.中国对外双边服务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基于Novy模型.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1.24(05)
[10]廖家财.外国专利遏制战略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经济问题探索.2009(04)
[11]蔡珞珈,朱昊,李天栋.中国现代金融制度变迁:基于成本转移说的分析.江汉论坛.2007.(07)
[12]周永涛,钱水土.金融发展、技术进步与对外贸易产业升级的动态关系——基于VAR模型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