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夏的十年公益之路(上)

2018-03-13整理项力

至爱 2018年1期
关键词:受益者老夏松江区

整理、图|项力

1 10年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正在四川省出差的老夏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灾情和救援场面,并且第一时间近距离接触了志愿者。深刻的印象令他有感而发:“志愿者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回到上海后,他发现单位里的同事也在抽空做志愿者,于是他主动要求参与。通过清洁玻璃窗、清理楼道、维护保养公共设施等志愿活动,老夏逐渐体会到了做公益的乐趣,从此与公益结下了不解之缘。

2 令老夏记忆犹新的是作为旁听者第一次参加的一场公益活动策划会。当时,松江区有个本地女大学生,因意外跌倒导致脑壳破损,伤势严重。大家想帮这个女孩举办募捐活动,筹集医疗费用。会上老夏说:“我们先不要设想一个路人怎样去帮助一个陌生人,而是现场在座的各位从自己做起,大家先捐100元,每人说一句祝福的话送给女孩。”

3 紧接着,老夏通过QQ和论坛发起了宣传和推广,引起了网民们的关注和热议。老夏和志愿者们还组织线下活动,在征得女孩家长同意后,把女孩的病情照片公布于众。线下活动当天,志愿者们拿着折好的千纸鹤挂在广场上开展了募捐活动,引来了不少路人驻足,松江区的一些媒体对此活动还进行了报道。那天,有人拿着3000元现金,捐了以后一声不吭地走了;一位80多岁的老人从浦东新区赶到松江区亲自送上了500元爱心款。

4 2010年起,老夏利用业余时间和双休日做公益。他觉得时间少,不过瘾,于是就辞掉工作全身心投入其中。随着项目的日益成熟和丰富,政府开始购买了他的一部分公益项目。他原本从事的是销售工作,这培养了他的一种换位思考问题的习惯:在策划公益活动时,不仅要让自己满意,更要让受益者满意。

5 老夏原本做销售,职业的敏感始终影响着他在策划每一个公益项目时的思维方式。任何灵感和想法都源于接触到具体事情后的突然开窍。老夏说,站在聆听者的角度,人们需要一个被说服的理由:“做公益和做销售有着相同之处,重要的不是团队认可与否。而是受益者的感受,捐赠者的想法。”

6 对于许多人说的“我志愿,我快乐”的这种理念,老夏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志愿工作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一份社会责任感,从受益群体换位思考对方的需求、政府的需求、社会的普遍看法。受益者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后是否有一颗感恩的心,这才是公益项目的重要意义所在。老夏认为:“做公益的本质不仅是自己快乐,更是在让受众从中得到教育和帮助的同时,让公益的理念深入人心。”

7 老夏最近接手了一个松江区车墩镇的公益项目。虽然对方要求简单做一场演出,做一个知识竞赛活动,但老夏对每个活动都认真对待,丝毫不马虎。他给这个公益项目不仅设想了许多子项目,还为每个子项目都起了名字。比如针对外来人口的“共融合,促和谐”,针对知识竞赛的“知识就是力量”,针对街头做公益的“随手公益”。老夏说:“要做好公益项目策划,首先自己要有热情,先感动自己,然后才会影响和感染他人。”

8 老夏坦言,自己从来没有接受过公益策划方面的培训,全凭自己对公益的实践和摸索。每次写文案时,他都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查资料、整理信息,通过不断修改最后达到想要的效果。他从不满足于以往的活动,新的项目就有新构思和创新。“不炒冷饭,归零思考。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需要的是创新,做公益不是独乐乐,而是众乐乐。”老夏这样说。

猜你喜欢

受益者老夏松江区
行政法漏洞的认定与填补——以上海市松江区“天价砍树事件”为例
松江区人大代表摄影作品选登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Red tourism sees boom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学四史”主题活动
傲梅
想从受益者成为布道者 专访CEDA培训讲师冯光宇
中文学习成新宠
老来唯相思不忘
老来唯相思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