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动作 大课堂

2018-03-12陈瑞雪

新一代 2018年21期
关键词:欣赏教学小学音乐

陈瑞雪

摘 要:肢体动作,顾名思义是通过肢体的头、手、身、足等人体各部位,用有韵律的运动来塑造音乐形象,从而表现音乐主题、乐器、结构等要素,体现音乐的美感与动感。本文通过多种策略通道:“抓”主题、“找”特征;“勤”聆听,“辨”乐器;“乐”参与,“悟”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肢体动作;小学音乐;欣赏教学

小学音乐教材里的乐曲,内容丰富多彩,风格迥异,这些乐曲汇集成音乐的海洋,本应滋养着学生的心灵,而笔者发现小学生喜欢音乐歌唱课,却不喜欢上音乐欣赏课,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笔者进行了多年的课堂实践与探索,将肢体动作融入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一套优化欣赏教学的教学策略,初步收到教学成效。

一、“抓”主题 “找”特征

主题音乐中的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要素都体现着作曲家的创作精髓。抓住了音乐主题,也就找到欣赏音乐的方向。

(一)清晰乐句

乐句是主题音乐发展中有着最鲜明的特点,是塑造音乐形象的基础。聆听中,可以乐句为单位,如“乐句接龙传花”的游戏;身体的行走表现乐句;通过原地踏步四个方向的转向等。

《波斯市场》骆驼商队主题旋律为A小调,2/4拍,中板。为了抓住骆驼行走的形象,笔者在主旋律的低音6处快速拨动手指瞬间,敲击黑板来模拟骆驼商队的脚步声,在乐句末的驼铃声处手摇铃鼓。抓住旋律的特点运用肢体动作,让学生有意参与音乐活动中。

(二)特殊拍号

小学音乐欣赏曲目中常见的拍号有2/4、3/4、4/4等。我们常常会通过规律性的动作进行强弱的变化。尤其是对于一些特殊的拍号,我们可以通过多变的练习,慢慢地找到音乐节拍的变化规律。

《阿细跳月》其旋律活泼跳荡,特色鲜明,5/4拍号。因此,笔者就抓住拍号特点开展肢体活动。学生用手拍一拍“0 0 0 X X ”,跟着音乐表现。通过体验,学生很快就发现乐句的最后两拍都是相同的音调:“521”或“52 1”。再请学生根据节奏进行自由创作。有的改编成“拍手+踏步+踏步+嘿+嘿”,有的改编成“0+0+0+XX X拍手”……音乐教参书中也建议加入动作:“前三拍走三步,后两拍空中蹬脚两下,蹬脚时可边拍手边喊“嘿嘿”,走的方向为:左右、前后。”[1]

当肢体反复变化,不仅让学生掌握4/5拍的特点,也让学生在多次聆听的基础上抓住了旋律的发展特点。

(三)典型节奏

围绕着音乐本体,通过不同形式的行走,在互动中进行音乐活动,同时在肢体动作参与中建立节奏感,在肢体动作中体验到节奏的特点。

如歌曲《两颗小星星》选自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荧屏之声》。歌曲是再现三段体结构,主题乐段旋律平稳,从头到尾围绕着“XXX X. X. X.”的节奏进行,乐句还运用了上行或下行加多次的同音反复的创作手法。课前,玩一玩数字游戏“123 4. 5. 6.”,请学生观察教师是如何随主题音乐行走的。此时学生发现当123时教师站立不动,当4. 5. 6.时教师就会有节奏地向前走三步或是向后退三步。

事实证明,通过有效的肢体动作载体,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又体会到肢体动作所带来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对音乐的感悟能力,也让笔者惊喜不已。

二、“勤”聆听 “辨”乐器

音乐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的投入,正因为肢体动作需要全身心的参与以及各种感官的刺激,学生在接受熏陶的同时不断将音乐内化,从而达到更加有效的听辨。

(一)品味音色 感悟技巧

每一件独奏乐器都有着它最基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如琵琶的演奏左手和右手独一无二的韵味,有着特有“滑揉、回滑”的感觉,右手运用了“弹、挑、轮指”等弹法,左手“推拉弦”等技巧。教师在介绍代表曲时,也应让学生通过动作来体验,而不是肆意地让学生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

二胡独奏曲《赛马》,全曲短小精炼,乐曲中运用了二胡的顿弓、连弓、颤弓等技巧表现赛马时的景象。初听主题旋律感知乐句后,笔者介绍主奏乐器二胡以及二胡的“连弓、顿弓、拨弦”的演奏技法。学生在体验音乐活动时,他们用两支笔交叉来回拉动体验连弓;用一只笔有节奏地敲打另一只笔的方式体验断弓;用手指弹拨橡皮筋的方式体验拨弦的演奏技法。通过动作的体验,学生更形象地体会到二胡独特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

(二)分工合作 尽情演绎

《海上风暴》中主题旋律给人一种紧张的气氛,由木管主奏,弦乐用震音伴奏。尤其是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演绎着上下翻滚的音型,形象地描写出海上惊涛骇浪的情景。为了能让孩子身临其境,更好地区别乐器的音色,A乐段我请全体学生在木管乐器表现的乐句重音处双击手掌,在弦乐部分双手从上往下做流水状。B乐段时,请一大组的学生模仿第二小提琴,请一大组学生模仿中提琴,动作都是从左到右用划圈方式甩动红领巾。学生们仿佛都屏住了呼吸,时刻准备翻涌手中的“波浪”。此时,教室里呈现出了一浪盖过一浪,危险时刻在向你靠近的景象。

三、“乐”参与 “悟”结构

乐曲的结构是音乐作品的筋脉,了解乐曲的結构就知道了音乐作品的构成。笔者发现只要——选好切入点,设计好合适的肢体动作,就能抓住音乐教学内容中的关键之处,结合音乐的特点进行设计,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比如:小提琴协奏曲《春》以回旋曲式形式写成,华丽洒脱、生气蓬勃的主要主题在四个插段前后反复出现。

教师示范肢体动作请学生观察动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学生会发现老师的双手模仿波纹向两侧扩张,动作都是“短短长”,做“长”动作时都在标有重音记号的高音5上。当音型阶梯式上升时,“五指并拢往上方弹动7次,掌心朝下,翻腕掌心朝上,再翻腕掌心朝下”。

第一插段:颤音模仿群鸟鸣时,生静听。

第二插段: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表现诗意的意境,生用双手在双腿上“拍拍点点”。

第三插段:低沉的三十二分音符勾画了电闪雷鸣的情景,请学生模仿打雷的动作“双手以打圈的方式转动,在同音重复结束音时在空中敲击一下”。

第四插段:回归平静,生闭眼聆听。

学生体验后经历了由宁静到欢快的转折过程,对这部音乐作品就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回顾走过的路,笔者深深感到,肢体动作参与欣赏教学,其参与程度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和实践。只有将外显的活力与内隐的感受相统一,引导学生用肢体动作,感受乐曲所带来的灵动色彩,从而提高感受鉴赏的能力。就让音乐在课堂中行进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动感起来。

参考文献:

[1]吴少华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 音乐 教师用书六年级下册》,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p16。

猜你喜欢

欣赏教学小学音乐
敢“问”路在何方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