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班授课学生课堂参与度探析
2018-03-12张艳
张艳
摘 要:大学生课堂参与度是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部分高校中大学生课堂学习参与情况并不理想,直接影响课堂效果。如果说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就是我们的着眼点。本文分析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探索应对的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小组讨论、过程考核模式等。
关键词:大班授课;课堂参与度;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大学生对自己规划不明确
很多大学生对自身未来发展规划并不清晰,认为读大学只是为了获得一份大学文凭,所以产生大学课程不实用的心理,对于思政、通识等课程只为了修满学分。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参与度自然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受信息化影响明显
当今社会,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诱惑,导致了很多学生大学课堂上玩游戏、上网聊天等,而不愿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有调查发现,上课时经常使用手机的学生占到32.5%,偶尔使用手机的学生占41.3%,两项之和达73.8%。学生对手机的嚴重依赖导致大学生很难专心听课,更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三)大学生功利性强
现在很多大学生功利性强,对于找工作有用的课程,比如专业课,会主动去学习,而对通识等课程认识程度不够,只求混过拿到学分,甚至通识课上有学生会做其他专业课的作业,听课率下降,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
(四)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现在高校教学模式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师“照本宣科”的传授知识,学生被动的听课,导致课堂气氛压抑,特别是学生不感兴趣的课程,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沉溺于手机。
二、提升课堂参与度的方法探索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他们可以看视频讲座、听播客等还能在网络上与别的同学讨论,能在任何时候去查阅需要的材料,这个过程就是“信息传递”,课前完成。课堂上,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通过师生互动完成。
(二)“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教学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混合教学方法。即以教师讲授和小组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法。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一些重点与难点问题,提出思考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小组讨论式教学法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传统教学中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大班上课的情况,单一的翻转课堂或者小组讨论都收效欠佳,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有明显效果。“翻转课堂”提前进行知识的信息的传递,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检验课前信息传递的效果,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也可以增加课堂效果。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单一,片面。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期最后一个月或一周复习考试内容,考什么就复习什么,平时上课基本不听课,最后突击一周有时也可以考过。过程考核模式把课程考核分散到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可以督促学生平时也要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起到以考促学的目的。
三、提高课堂参与度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更高,老师们的压力更大,导致有些老师不敢轻易尝试。“翻转课堂”需要课前将课程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预习,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这就要求老师不仅注重知识传递的逻辑清晰简明,还要注意问题设置的难易度,既要避免太简单流于形式,又不能太难让学生无从思考,失去兴趣。课中,学生会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疑问与老师探讨,学生之间也会有讨论和互动,这就需要老师有更深广的知识储备和更灵活的应变能力等。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要求更高。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传授教学,学生习惯了单一的接收知识,有很多的学生上课时才知道本节课内容是什么,造成学生大多数都是被动的接受,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让学生课前预习思考,课中参与讨论学习。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给学生带来不适和排斥,导致部分学生“打酱油”的情况,及学生的提出的问题和课堂讨论的内容相对浅薄等情况。
大学课堂参与度的提高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不仅关系到课堂讲授知识的推进,还直接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活力,才能有效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要持续性地思考与探讨教学方式和方法,提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宏涛,曹仰杰.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5).
[2]盛敬.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现状及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7(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