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萌动,得阳则生
2018-03-12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01
雨水养生
中医认为肝主生发,故春季肝气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养生不当容易损伤脾脏,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下降。在雨水节气之后,随着降雨有所增多,寒湿之邪最易困着脾脏。同时湿邪留恋,难以去除,故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春季养脾的重点首先在于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在饮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要保持相应的比例。同时还要保持五味不偏,尽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鲜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湿。内以养护脾气,外以清利湿邪,从而达到养脾的目的。春寒料峭,湿气一般夹“寒”而来,因此雨水前后必须注意保暖,切勿受凉。同时少食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平时可多吃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等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
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特别是温度骤然下降的时候,老年人的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所以这里还要再次提醒大家,春季要注意保暖,不要过早减少衣物。
02
雨水注意事项
春夏养阳
至此,冬天储存在地下的水能量开始上升,人体的肝气也开始升发,阳气开始浮动,所以春季要注意「养阳气」和「养脾胃」。可以多吃韭菜、豆芽菜、金针菇、红枣、枸杞等食物,温补养阳。
省酸增甘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季饮食应“省酸增肝,以养脾气”。可适当吃些较「温性」的食物,以养脾胃。另外,春季气温变化大,冷热刺激可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可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食品,如鸡蛋、鱼类、鸡肉和豆制品等。
得阳则生
春季万物复苏,人体也要「顺应自然」,按照太阳运转的时间作息,夜卧早起,天睡我睡,天醒我醒。相较于秋冬季节延长活动时间,不睡懒觉。睡懒觉不利于肝气升发,人反而容易春困,导致疲倦乏力、精神萎靡。
以动养神
雨水过后,气压较低,易使人情绪波动加快、易急躁,心理疾病患者会增多,如焦虑症、躁狂症等。应适当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调心养神」。春天清晨寒气偏重,晨练不宜过早,尤其是老年人,要在太阳升起后出门锻炼。
03
雨水养生食谱
undefined
01
银耳粥
配方:银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适量。
做法:摘净洗好银耳,淘洗干净大米,放入锅内同煮粥.熟时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一次。
此方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遗精腰痛,妇女带下等症。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02
红烧猪蹄
原料:猪蹄750克,盐、葱各13克,姜8克,香油、料酒各25克,花椒5粒,长寿藤3克,冰糖50克,汤1300克。
做法:1、将猪蹄刮毛洗净,剁去爪尖劈成两半,用水煮透后放入凉水中;姜、葱拍破待用。2、用炒勺将少许香油烧热,放入冰糖炸成紫戏色时放汤调至浅红色为度。3、加入猪蹄、料酒、葱、姜、盐、花椒,汤烧开后除去浮沫,用大火烧至猪蹄上色后,移至小火炖烂,收浓汁即成。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03
砂仁清蒸鱼
原料:新鲜鲫鱼1条(约250克);砂仁、味精各3克;生姜6克;葱1条;花生油20克;料酒适量;淀粉少许。
做法:1、将鲫鱼去鳞、鳃,开肚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沥干水份,待用。2、把葱去皮,清洗干净,切成段;生姜去皮,洗净,切成丝;砂仁洗净,沥干,研成末。3、把花生油、盐和砂仁拌匀纳入鱼腹,用淀粉封住刀口,把葱段、姜丝铺在鱼身上,放入料酒、味精,用碗盖严,隔水蒸熟即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