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

2018-03-12杜宝珍

糖尿病新世界 2017年19期
关键词:群酯华法林抗凝

杜宝珍

[摘要] 目的 讨论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2017年6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82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发生情况、出血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期间,观察组血栓栓塞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达比加群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且患者治疗期间出血事件发生风险较低,在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療上推广价值高。

[关键词] 达比加群;华法林;2型糖尿病;心房颤动

[中图分类号] R541.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10(a)-0083-02

糖尿病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在临床上存在高凝状态,会导致患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较高,糖尿病是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久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发作时,患者心房收缩功能丧失,左心房扩大,导致血液在心房内留滞淤积,从而引发血栓;而血栓脱落后,又可随着血液流至全身,因此增加了脑梗死、肢体动脉血栓、缺血性脑卒中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研究表示,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单独糖尿病或单独心房颤动患者[2];因此,有效预防血栓栓塞是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治疗的关键。该研究于2013年5月—2017年6月期间讨论达比加群与华法林对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2例于该院接受诊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将82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平均年龄(68.2±8.6)岁,平均病程(13.2±3.3)年;观察组男23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3±8.5)岁,平均病程(13.0±3.1)年;经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有1例患者因自行退出而脱落,其余患者按治疗方案接受治疗,其中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满足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水平≥7.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值≥11.1mmol/L或+空腹任意时间点静脉血糖水平≥11.1 mmol/L;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4];③所选患者均为继发性心房颤动。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者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入院前半年内发生过血栓栓塞或出血性脑卒中及其他脏器出血的患者;③对该研究所使用的药物过敏的患者;④接受过其他抗血小板或抗凝药物治疗的患者;⑤依从性较差患者。

1.2 治疗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胰岛素或联合口服药物降血糖、降血脂等常规治疗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华法林(国药准字:H37021314)初始剂量2.5 mg/次,1次/d,睡前口服;用药前先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用药第4天测定患者INR,之后1次/周测定INR,用药1个月后更改为1次/月测定INR;患者用药剂量根据每次测定的INR,调整剂量至目标值,使INR维持在2.0~3.0。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达比加群酯胶囊(国药准字:H20170135)110 mg/次,2次/d。叮嘱患者在治疗期间避免食用对该研究所用药物有影响的药品和食物。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栓栓塞或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血栓栓塞主要指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出血事件包括皮下淤血、咯血、血尿、鼻出血以及牙龈出血等轻度出血情况,胃肠道出血等中度出血以及颅腔出血类型的严重出血事件。并对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各组计数资料结果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观察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为5.0%(2/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期间,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出血风险发生率为22.5%(9/40),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房颤动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甚至可能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不良事件[5]。研究表示,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8倍左右,且患者发生脑卒中后致残风险、死亡风险急剧增加,治疗预后效果差,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6]。因此,为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血栓栓塞风险发生率,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抗凝药物的使用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华法林是一种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物,是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预防治疗药物之一,其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人体肝脏细胞内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并抑制抗凝蛋白C和S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效果[7]。但华法林治疗会增加患者出血性并发症发生风险,治疗窗窄、药物相互作用明显、需要监测INR等缺点,在临床应用上不是很理想[8]。达比加群酯是达比加群的前体药物,是一种新型合成的非肽类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于2013年3月于我国上市;达比加群酯口服药物经胃肠吸收后,能够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性结合,并阻碍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达到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阻断血栓形成的目的[8];另外,达比加群酯起效快、治疗过程中出血率低、血药浓度稳定、药物相互作用小,且无需定期检测INR,是心房颤动患者预防血栓及出血的重要药物[9]。endprint

由该研究结果可得,观察组患者开展治疗6个月内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等血栓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示达比加群酯能够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血栓栓塞情况的发生,有助于降低患者死亡风险;观察组鼻出血、胃肠道出血等不同程度出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达比加群酯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出血风险明显低于华法林治疗。

综上所述,达比加群酯能够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情况的发生,且患者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治疗,临床推广价值高。由于该研究纳入病例相对较少,后续还需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Chinese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guide(2013) [J]. Chin J Diabetes, 2014, 22(8):2-42.

[2] 蒋大鹏,李浩然,彭怡,等.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房颤合并糖尿病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3):502-504.

[3] 朱冰倩,李小妹,鱼星锋,等.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9):1125-1129.

[4] 庞中一,谢海秀,章晔,等.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7,36(3):185-189.

[5] Chugh SS, Havmoeller R, Narayanan K, et al. World wide epidemiology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0 study[J]. Circulation, 2014, 129(8):837-847.

[6] 陈贵洪,刘世平,曹小平,等.华法林在房颤患者中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5,16(3):179-182.

[7] 林荣芳,林玮玮,王长连,等.基于NONMEM法的华法林群体药动学/药效学模型研究[J].药学学报,2015,50(10):1280-1284.

[8] 苏长安,曾赣惠.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分析[J].江西医药,2015,50(11):1166-1170.

[9] 陈月,赵京玉,鲁宛灵,等.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臨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1):2008-2011.

(收稿日期:2017-07-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群酯华法林抗凝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分析
达比加群酯不良反应的文献调查分析
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