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个旧方言中的“点儿”和“滴”
2018-03-12李姗
李姗
摘 要:本文从句法分析的层面,考察了西南官话个旧方言中较有特色的量词“点儿”,论述其作为物量词和不定量词的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点儿”和“滴”,厘清“滴滴”作为量词的用法。最后,通过与近似短语“(一)咪渣渣点儿”俞对比,综合分析“(一)滴滴点儿”式短语的句法特点。
关键词:个旧方言 量词 句法分析
一、引言
个旧市位于云南省南部,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全市总人口45.33万,以汉族为主体,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数的35%左右。其中,彝族、壮族、回族、苗族、傣族、哈尼族为世居少数民族。个旧方言属于西南官话分区中滇南小片。日常生活中,绝大部分居民都使用个旧方言。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各具特色。个旧方言也是如此,这从个旧方言中一些较有特色的量词便可见一斑。本文将围绕个旧方言中较有特色的量词“点儿”和“滴”展开讨论,并对个旧方言中出现的“滴滴”用法做出研究界定,指出它在使用过程中与现代汉语典型量词的异同。
二、个旧方言中量词“点儿”的句法分析
目前语言学界已有不少关于现代汉语量词“点儿”的研究成果。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将“点儿”归为不定量词。《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量词“点儿”不常用于可计数的事物,表示少量。
和现代汉语不同,个旧方言中的量词“点儿”,既有不定量词的用法,也可以作为物量词使用。值得注意的是,个旧方言中,用于计量意见、希望、内容等的量词“点儿”和不定量词“点儿”读音是相同的,都需要儿化,读作[ti?r33],如:两点儿意见、三点儿希望。本文主要讨论的是量词“点儿”作为不定量词和物量词的用法,其作为意见、希望、内容等计数单位的用法暂不讨论。
(一)不定量词“点儿”
1.不定量词的“点儿”可以和数词“一”“半”组合,表少量义,作名词性词语的修饰语,如:一点儿饼干、一點儿钱、半点儿声音。
在一定条件下(如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数词“一”和“半”也可以省略,直接用“点儿”来修饰名词。如:买点儿东西、有点儿事情、简单点儿。
2.表示时间的名词性成分后,可以加上不定量词“点儿”。表时间的词语加上“点儿”表示在某一时段后半段的某个(或某段)不定指的时间。如“下午点儿”指的就不是午后十二点刚过的时候,而是“从正午十二点到日落”这段时间中后半段的时间;同样,“晚上点儿”表示的也不是太阳刚落时的时间,而是晚上稍微晚一点儿的时间。
3.表方位、处所的名词性成分可以和不定量词“点儿”组合,如:边上点儿、里头点儿。这一结构,可以和动词组合,形成“动词+朝(靠)+处所词+点儿”的结构。“朝……点儿”在句中可以作状语和补语,动词和“朝……点儿”组合后,表示“往某一个方向作短距离移动”。如:
(1)你朝边上站点儿,败挡啊道。
(2)那盆花再放朝里头点儿,不是容易掉掉。
(3)这间铺面如果再靠朝街面点儿就好了。
4.“点儿”可以用于否定句。如:一点儿办法都没得、半点儿声音都没得。
5.“点儿”可以和“有”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有点儿”用在形容词和动词之前,是一个副词,表示略微,这与“有+点儿+名词”的结构是不同的。如:
(4)今天有点儿热。
(5)我家里还有点儿菜呢,不消克买啦。
例(4)中的“有点儿”是副词,来修饰形容词“热”的程度。例(5)则是“有+点儿+名词”的结构。
6.“点儿”可以作宾语,表示少量。如:
(6)你稍微再吃点儿,败饿着。
7.“点儿”可以作补语,构成“动词/形容词+(一)+点儿”的结构,表示程度、数量略微增加或减少,数词“一”有时可省略。如:
(7)我的表时间快了点儿。
(8)你吃慢点儿,败噎着。
(二)物量词“点儿”
“点儿”在个旧方言中还可以作物量词,可以用于计量个体单位的人或小块的食物。
1.个旧方言中用于计量个体的人的量词比较丰富,感情色彩、描写对象等条件的不同,除了使用现代汉语中广泛运用的物量词“个”外,还可以使用“点儿”“根”“坨”等量词。
量词“点儿”主要用于计量婴幼儿,或是长辈、上司等辈分较高的人用来描述关系较为亲近的晚辈。如:
(9)这点儿人么太聪明了,才三岁就识字了。(这个孩子很聪明,才三岁就识字了。)
(10)我都没有料到这点儿人最后会得第一,下次有机会还要来参加。
例(9)用“点儿”来描写三岁的幼儿,带有一定的亲昵意味。例(10)则表现出说话人与描写对象的关系比较亲密。
如果是用“点儿”来计量不熟悉的成人时,往往带有一定的轻蔑、厌恶的色彩。
(11)那两点儿小贼太可恶啦,专门抢老人的包包。
上例中用“点儿”来计量小偷,表达出一种厌恶的感情。
当然,“点儿”不仅限于用来计量人,动物的幼崽也可以使用“点儿”来计量,如:这点儿小猪、这点儿兔子。
由上述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在使用“点儿”时,因为要突出被称量对象的身份或表达说话人一定的情感,通常会采用“指示代词+数词+量词+名词”的结构形式;因为有较强的定指性,有时根据语境,也可以省略“数词”和“名词”,直接使用“指示代词+量词”的形式。
2.除了上述用法,“点儿”也可以用来计量小块的食物。如小块的豆腐、咸菜、糕点等。也可以用来计量扑克牌,尤其是点数相同的扑克牌。
3.“点儿”受形容词“小”修饰,构成“数词+小+点儿”的形式。如:两小点儿兔子、几小点儿娃娃。
4.由上述分析可见,作为物量词的“点儿”可以和除“一”以外的其他系数词组合,也可以和不定量词“几”组合。endprint
三、个旧方言中“滴”的句法分析
丁崇明(2008)在研究昆明方言的论文《昆明方言量词的组配》中指出,昆明方言中,“滴滴”是一个重叠量词,它表示量小,可以和数词“一”组合成一个带有习语性的结构,作句子的宾语。如:
(12)你放心,我不会多要的,我只要一滴滴。
“一滴滴”后面常常可以加上不定量词“点儿”构成“一滴滴点儿”,它可以作句子的主语、定语和宾语。例如:
(13)这一滴滴点儿够整哪样噢?
与丁崇明观点相似,认为“滴”是量词的,还有高一雅(2015)。她在《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中指出,“嘀嘀点”是一个三音节的量词,与它意思相近的,还有“咪屎点、咪渣点、一嘀嘀、嘀嘀、嘀嘀点、小咪屎点”等几个量词。
开远市和个旧市毗邻,方言十分接近。昆明方言则和开远方言、个旧方言一样,同属于西南官话的贵昆小片。这三种方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上文提及的两篇论文,对个旧方言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滴”是量词吗?
量词通常是用来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它能够直接用在数词或数词短语后,除了可以直接和数词或指示代词组合外,一般不能直接充当句法成分(重叠形式除外)。表面上看,“滴”似乎是满足这些条件的。但是深入分析的话,我们会发现一些矛盾之处。
首先,按照《昆明方言量词的组配》一文描述,“滴滴”是一个重叠量词。那么其基本形式“滴”是什么量词呢?现代汉语中,作为物量词的“滴”可以用来计量液态物体的数量,如“一滴水”“两滴眼泪”。个旧方言中,与之对应的物量词“滴”读作[t‘i?51],而非[t‘i33],并非重叠量词“滴滴”的基本形式“滴”。
“滴”是否和“点儿”一样,是一个不定量词?
不定量词一般可以和数词“一”“半”、指示代词“这”“那”以及动词“有”组合。在个旧方言中,以下说法都是不合语法的。
*一滴食物 *半滴声音 *那滴钱 *有滴热
“滴”无法与数词、指示代词、动词组合。由此可见,单独的“滴”并不是一个量词。
(二)“滴滴”是一个量词吗?
《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应是注意到了物量词“滴”[t‘i?51]和表示小量的“滴滴”是不同的两个词,所以使用了“嘀”以示区分。本文使用“滴”是借其同音的特点,下文不严格区分“滴”和“嘀”。
“嘀嘀”“嘀嘀点”“一嘀嘀”“咪渣点”等是否属于独立多音节量词?
在现代汉语中,大部分量词都是单音节词,一般情况下,多音节量词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度量衡单位,如:公斤、平方公里;二是两个量词组合而成的复合量词,如:人次、秒/立方米;三是借用自名词的临时量词,如:抽屉、屋子。这样的多音节量词和一般的单音节量词一样,可以直接用在数词或数词短语后,可以直接和指示代词组合,但一般情况下不能直接充当句法成分。对同属于北方方言的个旧话而言,这些特征也是成立的。
由上述例句可知,“滴滴”可以直接与数词“一”组合,构成“一滴滴”;可以与指示代词“这”“那”组合;也可以与“有”组合。我们倾向于认为“滴滴”是一个不定量词,与不定量词“点儿”相似,都表示少量义。认为“滴滴”是一个不定量词,而非物量词,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个旧方言中其他表示物体体积较小或数量较少的物量词,如“颗”“粒”“丝”“片”等,就无法与“点儿”搭配:
*(一)颗颗点儿、*(一)粒粒点儿、*(一)丝丝点儿、*(一)片片点儿
虽然“滴滴”和“点儿”都是表少量义的不定量词,但是两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点儿”可以和数词“半”组合,而“滴滴”不可以。
(三)“滴滴点儿”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的组合?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滴滴”是一个量词,“滴滴”和“点儿”的组合“滴滴点儿”就是两个量词的组合,它是否是一个复合量词呢?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而言,复合量词通常是用来表示单个量词所不能表示的計算单位,如“人次”“架次”。但是“滴滴点儿”作为两个不定量词的组合,并不表示计算单位,而是进一步强化不定量词“滴滴“和“点儿”的“少量”义。
我们认为“滴滴点儿”是两个词的组合而成的短语,而非单纯的复合量词。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一文中,会有“嘀嘀”“嘀嘀点”“一嘀嘀”“咪渣点”等不同的组合形式。像“嘀嘀点”“一嘀嘀”“咪渣点”等词并非单纯的多音节量词,而是数词“一”与不定量词“嘀嘀”“点”的短语组合。
四、“(一)滴滴点儿”式短语的句法分析
上文我们明确了个旧方言中,“滴滴”和“点儿”是两个不定量词,并且可以组合使用。这一节具体分析组合起来的短语“滴滴点儿”的句法特征。
(一)“(一)滴滴点儿”式短语的组合功能
1.“一”和“滴滴点儿”之间可以插入形容词“小”,变成“(一)小滴滴点儿”的形式。如:
(14)你给我一小滴滴点儿吃呢嘛,求求你了。
在这一形式中,数词“A”不能省略,如果省略了,则句子不合法。
(14)′你给我小滴滴点儿吃呢嘛,求求你了。
2.在“(一)滴滴点儿”式前可以加上指示代词“这”“那”,构成“这/那+(一)滴滴点儿”的形式。例如:
(15)你只吃这一滴滴点儿就够啦?
(16)那滴滴点儿么我一小下就洗完了。
其中,数词“一”是可以省略的。
“这/那+(一)滴滴点儿”形式也可以再加上形容词“小”,构成“这/那+(一)+小+滴滴点儿”的形式。例如:
(17)才这一小滴滴点儿够整酿么?(只有那么一点点东西的话,够做什么呢?)
在这一形式中,数词“一”可以省略。如:endprint
(18)才这小滴滴点儿够整哪酿么?
(二)“(一)滴滴点儿”式短语的句法分布
1.“(一)滴滴点儿”式短语可以作主语。如:
(19)这一滴滴点.65么?
“(一)滴滴点儿”式作主语时,一般情况下,需要与指示代词“这”“那”同現。在被“这”“那”修饰限制时,数词“一”可以省略。如:
(20)这滴滴点儿够整酿么?
在没有指示代词,只是光杆的“(一)滴滴点儿”式作主语时,则一定要省略数词“一”。如:
(21)滴滴点儿都不能放过,要好好地扫干净。
*一滴滴点儿都不能放过,要好好地扫干净。
2.“(一)滴滴点儿”式数量短语可以作宾语。如:
(22)你只吃这一滴滴点儿就得啦?
作宾语的“(一)滴滴点儿”式数量短语既可以保留数词“一”,也可以省略。
3.“(一)BB点儿”式数量短语可以作定语。如:
(23)你给我一小滴滴点儿吃呢嘛,求求你了。
4.“(一)BB点儿”式数量短语可以作状语。
在作状语时,经常需要重叠使用“(一)滴滴点儿”,其中数词“一”可以省略。在作状语时,“(一)滴滴点儿”式数量短语可以和形容词“小”共现,但不能和指示代词“这”“那”共现。如:
(24)你滴滴点儿滴滴点儿地搬,尼几点就不累啦。(你每次只搬一点点,这样就不累了。)
(25)你要一小滴滴点儿一小滴滴点儿地吃,尼几点就不辣啦。(你每次只吃一点点,这样就不辣了。)
在“(一)滴滴点儿”式短语作状语时,如果不重复“(一)滴滴点儿”式,将例(24)、例(25)变换为例(24)′、例(25)′,则不合语法:
*(24)'你滴滴点儿地搬,尼几点就不累啦。
*(25)'你要一小滴滴点儿地吃,尼几点就不辣啦。
五、个旧方言中“(一)滴滴点儿”与“(一)咪渣渣点儿”式短语的比较
在个旧方言中,还有一个和“(一)滴滴点儿”形式和用法都很相似的短语——“(一)咪渣渣点儿”。
(一)“(一)咪渣渣点儿”和“(一)滴滴点儿”的相同点
和“(一)滴滴点儿”一样,“(一)咪渣渣点儿”可以单用“咪渣渣点儿”的形式;“(一)咪渣渣点儿”数量短语可以与形容词“小”同现;可以在“(一)咪渣渣点儿”前加上指示代词“这”“那”,构成“这/那+(一)咪渣渣点儿”的形式。
在句法分布方面,“(一)咪渣渣点儿”可以作主语、宾语、定语。大部分情况下,它和“(一)滴滴点儿”是可以互换的。
作主语:这一滴滴点儿/一咪渣渣点儿够整酿么?
作宾语:你只吃这一滴滴点儿/一咪渣渣点儿就得啦?
作定语:你给我一小滴滴点儿/一小咪渣渣点儿吃呢嘛,求求你了。
(二)“(一)咪渣渣点儿”和“(一)滴滴点儿”的不同点
从句法层面看,“(一)咪渣渣点儿”和“(一)滴滴点儿”在组合功能和句法分布上都有所区别,具体情况如下:
首先,“(一)咪渣渣点儿”不能作状语。如:
*你要一小咪渣渣点儿地吃,尼几点就不辣啦。
即使将例句像“(一)滴滴点儿”形式一样改为重叠后再作状语,例句也是不合法的:*你要一小咪渣渣点儿一小咪渣渣点儿地吃,尼几点就不辣啦。
其次,在“(一)咪渣渣点儿”作定语时,它所能修饰的名词比“(一)滴滴点儿”式所能修饰的名词范围要小。一般情况下,能用“(一)咪渣渣点儿”修饰的名词都可以换用“(一)滴滴点儿”来修饰,但是能用“(一)滴滴点儿”修饰的名词并不都能“(一)咪渣渣点儿”修饰。如:
(一)滴滴点儿钱、(一)滴滴点儿路、(一)滴滴点儿太阳、(一)滴滴点儿风、(一)滴滴点儿雨、(一)滴滴点儿水
*(一)咪渣渣点儿钱、*(一)咪渣渣点儿路、*(一)咪渣渣点儿太阳、
*(一)咪渣渣点儿风、*(一)咪渣渣点儿雨、*(一)咪渣渣点儿水
由上述例子可知,“(一)滴滴点儿”可以修饰一些表示自然现象、液体的物质名词,而“(一)咪渣渣点儿”却不可以。
此外,“(一)滴滴点儿”甚至可以修饰一些抽象名词。如:
(一)滴滴点儿感情、(一)滴滴点儿想法、(一)滴滴点儿信仰
而“(一)咪渣渣点儿”却不能修饰抽象名词。
*(一)咪渣渣点儿感情、*(一)咪渣渣点儿想法、*(一)咪渣渣点儿信仰
六、结语
本文运用句法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西南官话个旧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不定量词“点儿”和“滴滴”,对比研究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状况。我们认为“滴滴”应是一个不定量词,不是量词“滴”的重叠形式,也不是单纯的双音节物量词。
参考文献:
[1]程邦雄,危艳丽,刘海咏.现代汉语模糊小量的语用文化特征[J].语言研究,2010,(3).
[2]丁崇明.昆明方言量词的组配[A].第四届汉语方言语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泉州,2008.
[3]杜道流.量词“点儿”和“些”的认知特征[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4]杜道流.口语中量词“点”和“点儿”的功能差异[J].对外汉语研究,2014,(2).
[5]高一雅.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6]贺春枝.不定量词“些”和“点”修饰名词时的对比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S1).
[7]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8]曾小燕.浅谈不定量词“点”和“些”的语用功能[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12).
[9]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Abstract:From the aspect of syntactic analysis,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ore specific quantifier “Dian”in Gejiu dialect of Southwest Mandarin,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quantifier and non-quantifier. On this basi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Dian”and“Drop”,clarify the usage of“Drop”as a quantifier.
Key words:Geji dialect;quantifier;syntactic analysis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