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视听享受中构建诗意的语文课堂

2018-03-12顾正群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桃花源教者语文课堂

顾正群

一、案例呈现

观察一

课的伊始,教者开门见山,引导学生解题:何为“记”?何为“源”?桃花和源有什么关联?从而引领学生步入文本,跟随武陵人探寻幽幽水源、欣赏夭夭桃林。教者以齐读、指名读的方式让学生去吟诵、涵咏,并适时点评、指导,企图让学生读出那种绿草如茵、桃瓣纷飞的美境。学生也努力配合,注意了节奏的舒缓、语气的柔美、音调的抑扬,但却始终读不出桃林的诗意之美,怎么也感受不到作者笔端溢出的阵阵清香。在品读桃源之美的环节亦是如此,学生只是用一贯的朗读方法进行诵读,虽有顿挫抑扬、轻重疾徐,却听不到此时应该有的恬静闲适、古朴祥和的情韵。

观察二

教者抛出问题:“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笔端的虚构?”让学生从文中找依据进行论辩,得出桃花源乃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社会的结论。紧接着出示链接材料:“男不被养,女不匹对,逃亡去就”——《晋书·刘毅传》、“赋役严苦,贫者不复堪命,多逃亡入蛮”——《宋书·夷蛮传》,在学生齐读一遍后,教者告诉学生,这段文字正是东晋末年贫苦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然后追问:“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呢?”在不少学生还对刚才材料中的文字显出满脸的茫然与困惑之时,让学生探讨作者的终极写作意图,其效果可想而知了。

二、案例分析

教者紧扣文本语言,让学生从赏析品味语词入手去感受桃花源内外环境之美,并指导学生反复吟诵、涵咏,再链接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试图让学生与作者的生命接通,触摸千年前的那颗悲天悯人的灵魂。是什么原因让大多数学生远离了课堂,成了看客呢?笔者以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高估学生能力水平

由于这节课九年级已教完,因此借用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作为一篇安排在九年级的文言文,又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涵,课文本身与学生的生活就存在着天然的隔膜。再加上教者采用的是文言结合、以文带言的方式组织教学,虽然课前学生已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但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透过静止、抽象的文字进入到文本世界,达到身临其境,那是很值得商榷的。

2.教学手段较单一

整节课,教者努力让学生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析去赏会桃源的景美人乐、体悟作者的理想情怀,而仅仅运用多媒体呈现了一个课题、几个问题、一段链接文字及结束时播放了一段配乐,更多的时候多媒体是被束之高阁的。诚然,这是在体现对语文教学的研磨语词的本真追求。但在学生的赏悟遭遇困境时,依然强行让学生枯燥地去读、去悟,学生更多的只会索然无味,应付了事。

3.情境营造不到位

笔者对本节课提出几点优化建议:

创设优美情境。带领学生欣赏桃源内外美景时,适时呈现一组图片:花瓣纷飞的梦幻桃林、青山秀水环抱的诗一般栖居的田园生活。在美景的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审美情趣,主动地去亲近文本,理解抽象的文字,形成对桃花源那如诗如画的美好生活的个性化体验。在此基础上,配上幽幽古琴的清音妙曲,让学生去诵读、涵泳。

视频展示背景。链接作者的写作背景时,播放一段微视频,配以苍凉的音乐,随着镜头的徐徐拉近,逐一展现东晋末年,烽烟四起,战乱不断,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千里荒芜的乱世场景。然后链接《晋书》中的史料文字,让学生去品读。

精心设计板书。在语文教学中,精心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梳理文章层次,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中心思想。

三、活动反思

1.树立生本观念

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说:“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预设必须“以生为本”,把学生的兴趣和内在需要摆在首要位置,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的基础,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促进其语文能力的提高。须要强调的是,“以生为本”并不是只聚焦那些学优生,而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全员参与意识,真正实现课堂的整体参与和深度参与。这也应该成为我们评价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

2.多媒体技术对语文课堂的渗透

在信息化高度發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潮流趋势。我们不必为了追求“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本色的语文课堂,而刻意地回避多媒体。远离形象直观的声画效果,许多时候课堂会枯燥乏味。但我们也不能片面追求现代化,过度依赖多媒体,那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当下的一些语文课堂,过分追求效果使之成了“纯影视课”、“纯音乐课”、“纯娱乐课”。事实表明,多媒体介入语文课堂的时机和程度,应以教学的需要为依据,坚持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实现在立体多维的视听享受中构建充满诗意与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墩头镇墩头初级中学( 226691)endprint

猜你喜欢

桃花源教者语文课堂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隐匿的桃花源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