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美好生活的教育寻绎

2018-03-12高婧

中小学德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理论

高婧

摘 要 获得完整健全的人格以及在困难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实现生活的意义,是价值教育的理论导向。学会过美好生活,获得人生的终极幸福,离不开时代价值教育的引领。这样的引领既有对理性价值原则的遵从,也离不开对非理性的直觉、感觉和灵性的关注,只有将理性的结构与非理性的自觉结合起来,教育才能以一种审慎的、明确的价值确立来发挥关键性的作用。

关 键 词 美好生活;价值;价值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2-00-03

无疑,美好生活的基础是价值观。对美好生活的价值关注,源于对时代因转型而导致的社会价值突变与多元的反思。对于成长中的受教育者而言,只有在正确的人生价值引领下,才能获得更多的成长自由进而追寻美好人生。

一、价值教育的理论回溯

获得完整健全的人格,能在困难条件下最大可能地实现生活的意义是价值教育的理论导向。价值教育理论以反省伦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基本价值只有经过一个开放的反省程序来逐渐澄清和确认,才能为解决具体问题提供参考。这是继价值澄清理论之后,在更廣泛的领域和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道德教育的典范理论之一。正是基于对人类认知发展的价值诠释、对价值教育实践方法和道德价值教育的思考,才奠定了价值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

翻开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总是建立在一定的与时代相应和的基础价值之上,这样的应和是一种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不断“利用环境使自我更新的历程”[1],这一历程不断启发与刺激着人类生活的经验,促动人类自身思想、言行及对于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当代价值教育理论致力于“对生活中追求什么才是值得的”“我们该如何正确地理解生活并得到帮助”的追问,充分反映出其理论倾向对人的关照已从玄思步入到了世俗生活中。

二、价值观念需要应和时代的发展

应当承认,对于美好生活的期望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这个“匆忙”的时代里,因功利之心而触发的焦虑弱化了人们的幸福感。为此,只有深度反思“人”的问题,“人”才能够自觉地发现他想成为的那种“人”。“教育与任何显性化、工具化的东西是无缘的,教育直指人的精神世界,教育的功能就是一种文化性的功能,是一种思想性的把握人的功能”[2],价值教育要想成为精神引领的至高点,就应远离物欲与功利,直指人的精神世界。

展望幸福是人的天性,而价值能帮助每个人获得对日常生活的清晰认知。价值教育理论明确指出,人类的社会化、习惯、人文教育、价值指导、认知发展、价值分析和推理、价值澄清、转化观念、自我学习、扩大内涵等方面对人生价值的导引与获得均各有所长,价值教育行为需要从最基本的人类价值着手,如知识、学业、审美、道德、生活、精神、品格等方面展开“教与学”“学与自学”,并葆有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过程具备不断纳新的能力,从而让价值取向能应和时代的不断补充与重新建构。毕竟,客观上看,价值的时代性告诉我们,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价值问题。价值教育理论认为,价值教育的向度应该保持一种价值增长的“自治”,即需要顺应时代,不断朝向有整合性、有意义的阶段转化。此即价值对于美好人生得以实现的一种谋略。

价值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时代文明的进步对人类价值智慧的促进,让价值教育越来越回应人性的需要。当代价值教育的内涵之思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观念形态的价值范畴,还应关注目标的达成方向与方式。作为完整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价值教育包含了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并广泛渗透于科学教育、知识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活动之中。[3]

三、美好存在视阈下的价值教育

当代价值教育理论认为,“知识、生存、幸福、健康、爱、相助、自尊、尊重、自由、自我实现、意义感觉”等基本价值与人生愿望及倾向紧密相连,[4]是美好存在的现实体现。生存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处境,学会更好地生存,具备合理的价值观以实现自我协调与发展,正视人生与未来,是关涉个人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所在。

首先,取向是价值教育的灵魂导向。身处商业文明社会,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肤浅的价值解读异化了社会的价值观,以至于把美好生活等同于物质需要,这就把人的需要贬低为动物性的物质需求而忘却了人是一种精神存在。美好存在的根本是人自身的生成、发展和完善,价值的教育导向功能就需要为此承担起责任并付出努力,以让人成为一个葆有尊严和良知,恪守底线,乐观真诚,对生活充满好奇,葆有同情与爱,是一个闻得到花香,看得到美好,会因感动而热泪盈眶……的为生活而努力的人。幸福是存在的终极目标,社会和组织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中间环节,而教育的价值表达则是这一环节成效达成最为重要的基石。

其次,理想是价值教育的动力之源。作为意识的存在,理想让我们总是努力追求美好的幸福生活。理想作为个人价值的一种现实表达,表现为一系列经过不断修改和提炼的生活目标,从而赋予人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无限价值的动力。由此,理想的培养一定意义上即对信仰、追求等人生观的意义建构,本质是一种价值态度的感知。而态度本质上是对价值取舍的问题导向,导向若有偏颇,其中之人必深受其害,进而危害人类生存的社会。当价值异化并凸显为时代弊端时,教育就应特别警醒,赋予人正确的价值理路,帮助人学会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中应对所面临的机遇、机会以及风险的能力,最终形成一种有意义且富有责任感的价值态度结构。

第三,道德是价值教育的核心内容。道德行为源于一系列动机因素的驱动,与克服内在冲突及不愿为而为之的努力紧密相关。当下社会呈现出的诸多道德失范现象,很大程度源于价值教育的不足与乏善可陈。道德是人存在于社会的价值根基,生活需要经营,道德更需要培养。价值理论就此指出,道德价值是价值教育下的一个子系统,道德价值与其它所有价值一样,也是促进幸福人生或美好生活。作为价值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道德价值的教育赋予应专注于谨慎、责任、勇敢、自制、可靠、真实、诚实、公正、无私等独特的价值范畴。道德教育自身同样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体系,这使得道德教育的行为也必须从长计议,有计划、有步骤,尽可能构建有利的成长环境,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

四、价值教育的实践建构

在当代价值教育的方法上,价值教育理论认为价值观点不是思想中牢固的、僵硬不变的成分,而是通过经验形成并反复修正的,毕竟,人们追求怎样的终极幸福将由他们自己决定。只是,在现实生活中,对美好人生的狭隘解读裹胁着社会价值观,导致我们在教会人何以为生的领域里成绩卓著,而在精神的世界中越发工具化与功利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此,把“凡是能促进人类幸福的便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核心思想的价值教育理论认为,价值教育对于美好人生的价值导引,既应有对理性价值原则的遵从,也需要有对非理性的直觉、感觉和灵性的重视,只有将理性的结构与非理性的自觉结合起来,教育才能以一种审慎的、明确的价值确立而发挥关键性作用。在这样的理论观照下,价值教育反对灌输式的教育方法,认为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对话式、民主式的,并明确提出价值教育应当把普遍原则的学习与具体问题结合起来,以参与的态度提出值得参与的价值和意见,尽可能地把不良行为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程度,同时,通过对话、讨论、心理治疗、价值澄清等方式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方法,不断通过直接与间接的影响来促进价值的发展,积极引导自学与成长的自觉。如此,才能真正让价值的作用与功能帮助人进行正确的思考、抉择、投入,进而确定何为人生的优先发展战略而致力于美好生活的终极实现。

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构既是时代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亦是引领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基石。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谋求普遍共识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价值,是促进人类实现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价值教育作为实现个体幸福的中流砥柱,就必须为所坚信的价值信仰作出努力,帮助人们具备正确的生活智慧与技能去体验生活的美好,为此,教育一定要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4][加]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M].詹万生,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7,3.

[2]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2.

[3] 石中英.价值教育的时代使命[J].中国民族教育,2009(1):18.

责任编辑 徐向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观道德理论
我的价值观
跟踪导练(五)(2)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道德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