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资源开发的实施路径
2018-03-12丁永娥
丁永娥
以往初中语文教学照本宣科,教师讲授较为固定的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严重制约课堂学习效率与效果的提高。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行动的根基在哪里?笔者觉得可从对教材的发掘、语文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角度,使我们的课堂更为灵动与活泛。
一、寻听余音,拓展学生思维
在对语文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中,教师应该是最主要的力行者。尽量找寻到教材中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余音”点,下大力气整合这些“余音”,合理转化此类教学资源,促使学生的理解层次在深入的同时展开想象的双翼,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苏轼所著千古绝唱《水调歌头》时,文章小序中提及写作者是在中秋节所创作的这首词,学生必然会在这一时间背景下联想到一家人因团圆而其乐融融的场景,接下来作者特地谈及“兼怀子由”,是想用这首词抒发自己对亲人弟弟的浓厚思念,这时学生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苏轼的弟弟现在在哪?作者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怀念自己的弟弟?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及时寻找相关联的背景资料就能够很好地解开这些疑惑。
教师可在学生对文章中体现的情感把握的基础上要求他们将自己此前所找到的资料展示出来。大家获得展示后,背景逐渐变得明晰:苏轼与弟弟已经彼此分开七年时间,兄弟之间感情至深,两个人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均爱好文学且生活上也长期相伴,当时通讯技术有限,相互之间的联系只能依靠书信来往,恰逢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身为哥哥的苏轼自然会想起自己的弟弟,借月来表达自己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在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前,教师安排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找到和所学文章相关的背景材料,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所得加以展示,学生们各自的发现所产生的“共鸣”一定能够深化对所学诗词的情感感受,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也就变得更为简单。
二、补充资源,变重难为轻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放手一定不是简单的“甩手掌柜”式的全靠学生自主。为将较为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和学生实际生活关系较为遥远的内容可感知化,教师应做大量的资源补充,可检索资源来响应教材。这些资源形式多样成为教学的有益弥补,帮助学生分解难点,紧贴重点。
学习《编中国结》时,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定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了解编结基本方法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涉猎,但教材中所展示的内容相对较为单薄,广泛寻找和“中国结”有关联的图形、文字和视频资料,在多媒体课件中加以展示。学生对“中国结”所蕴含的独特风格、迷人神韵及编制过程中所需的精湛技艺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与热情,自己动手操作更是深刻感受到悠悠中华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拓展使用,增加学生实践机会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适度拓展教材则可让学生有机会将教材中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应用,产生创新念头与成果。
学生在学习了七年级第一单元之后,会发现这部分内容均和亲情密切关联。教师可顺势安排作文练习,要求学生回想父母为了使自己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一定做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在和父母相伴的日子里你有没有做一些能够使父母开心、快乐的事情?倘若你已经做过这些,能否思考后将当时你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和大家分享?如果你尚未做过,可否立即尝试做一件并将你的想法写下来?自己拟题目。这篇作业给出后部分同学很快就将自己的文章交给了老师,还有一些则几天后将文章写出来了。大家均将自己在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所作、所想写出来了,文章中很多饱含深情,教师在对整个单元教学后顺利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延伸、拓展了。
四、寻找联系,让学习充满生机
教师在合理开发语文教学资源时,不能仅仅限于学科本身、某一教材版本,可关注学科之间、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合理串并。可借助校本化的教学研究平台寻找学科之间、各类资源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不同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真正拓展课程资源的使用效应。
如在学习都德《最后一课》内容时,作者以第一人称所描述的小男孩弗朗士调皮、不喜欢学习、没有国家情怀、没有民族尊严。在这最后的法语课堂上,弗朗士心灵深处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普鲁土军队不只占据家乡的土地,还要对他们进行奴化教育,剥夺他们学习本国文化的权利。小小的弗朗士不禁开始悔恨自己以往的行为并对入侵者充满憎恨,以往极为讨厌的语法竟然变得那么亲切易懂,韩麦尔老师的教学也突然亲切很多了。教师在学习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未来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形成较为积极向上的家國情怀。学生会约束自我行为,努力学习,做有骨气、有担当、有尊严的新时代国民。
学习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决自己内心迫切须要解决的问题,达到目的,成就梦想!当然,对初中语文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一定会有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路径,只有加强学科教学研究与探讨,方能真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长江中学(2262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