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试卷评讲中的“分层教学”
2018-03-12王晓波
王晓波
“分层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应用最广的一种课堂教学方式,尤其是在试卷评讲的过程中,无论在什么学段、什么类型的试卷,也无论学生个体或者整体的具体情况,只要是试卷评讲,言必称“分层教学”,认为唯有这样 ,好中差三类学生才都能够“各取所需”,才能达到“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的最佳效果;更主要的是大家几乎都一致认为这样的试卷评讲方式,能够使师生双方都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笔者经过二十多年一线教学实践,却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分层教学”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非常有代表性的课堂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语文课程自身独特的特点以及学生成长的阶段性、差异性,语文试卷的评讲并不能一味只使用“分层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其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谓长期性,是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每一个学生个体从出生、幼儿园一直到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步入社会以后的整个过程。如此漫长的过程,我们的试卷评讲又怎么能够只使用“分层教学”一种方式?
阶段性,是指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虽然时间漫长,但又是分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下分成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等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际上,学生在每个学段,所碰到的语文试卷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等语文素养各方面的具体内容也是阶段性的。因此,我们的试卷评讲也应该遵从这种阶段性,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分层教学”一种方式。
语文的复杂性是说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诸多内容。这决定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由非掌握到掌握的线性过程,往往受学生个体差异、群体因素、遗忘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旦形成就永远稳定下来的过程,相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而言,语文素养诸多方面的形成与发展都需要一个反复再反复甚至不断反复的过程,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试卷评讲不能够只使用“分层教学”一种方式。
因此,我们在语文试卷的评讲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因学段而异、因人而异、因试卷類型而异,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和不同学段的具体需求,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起始年级试卷评讲以全面评讲为主
以其他方式为辅。因为这一学段的语文试卷上的内容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察为主,这是形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以老师逐条评讲为主,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试卷评讲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与邻座组成4人学习小组,互相检查订正情况,并且抽查老师刚刚评讲的所有内容,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
形成与发展。
二、毕业年级试卷评讲慎用“分层教学”
我们知道,毕业年级的语文试卷一般分为三大类:阶段性的试卷、综合性的试卷、专题性的试卷。每类试卷对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其作用是各有侧重的,而这个冲刺阶段的学生心理又是非常微妙的。如果我们不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采取务实合理的方式来评讲试卷,势必会影响那些在最后阶段,终于端正了学习态度但基础不扎实,或者接受能力一直较弱的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使新课程标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
三、做好试卷分析
将学生错得带有普遍性的题目进行详细地集体评讲;根据学生失分情况对他们进行分组。如对学生的基础性错题诸如看拼音写汉字、课文默写等,可采取小组合作即“生教生”的办法进行订正,或者让相关同学到黑板上去板演,让全班同学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强化他们的记忆,以提高他们的得分率;我们也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一些知识点缺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差”;与那些平时基础较好但是本次得分不够理想的学生进行个别交流,帮助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意见,以保证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三点,如果我们能够在试卷评讲过程中一一落实,我相信,我们的语文试卷评讲一定能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我们的语文课堂效率也一定会得到有效提高,我们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定会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雅周镇初中(2266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