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应彰显生活化
2018-03-12梁晓慧
梁晓慧
应试教育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成了简单的知识传授,这与当前倡导的“大语文教育”理念相悖。教育必须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语文教育应当从生活中吸取培养它自己的血液,如果脱离生活,语文教育就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和教育原本是没有界限的,应该是个统一体。”陶行知主张教育与生活结合起来,他的这番话说得简单通俗,是教育生活化的典范。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充分注意教育的生活化,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日常用语洋溢生活气息
口语最接近生活,口语也是生活的反映。新课程标准要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得更紧密,因此教师在示范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扣住生活。
比如,最近我发现我们学校的学生比以前更加有礼貌了,每次见到老师都主动问好或者打招呼。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刚刚从厕所里出来,就遇到一个学生,他非常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老师,你忙什么呢?”在这种场合学生如此打招呼,令我顿生尴尬,由此例教师应引导学生平时说话、问候、打招呼要注意场合,文明得体,讓人听了要舒服。又比如,恰逢班主任这几天身体不适,请假休息,笔者让学生想几句祝福的话送给班主任老师,其中既有“祝老师身体健康,寿比南山”这类不恰当的语句,也有“希望老师天天(^_^)心”的巧妙(因为班主任是教数学的)。这样结合生活的教育,既生动有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可谓寓教于乐。
教学中方言土语的运用,更是对原汁原味生活的再现。语文即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我们平时生活中常用的海门方言、俚语便是一座语言宝库,需要我们去不断地发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着结合本地方言,竟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如在分析课文字词时,有时让学生找一个相近的方言词来替代,则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例如,在讲授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时,讲到“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一句,笔者请学生们将文中的“摸摸”一词替换成方言,学生们马上踊跃回答——“撸撸”,并比划起轻柔的动作。当说这些方言时,学生们似乎联想到了自己祖母的慈爱,眼神也温柔起来,自然而然地体会了文中那种和睦亲爱之情。又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说明文《看云识天气》时,让学生说说海门的有关天气谚语,学生搜集了“三朝迷雾发西风”、“九月二七催懶妇。十月初五拖不过”、“四九中心腊,冻死老绵鸭”等朗朗上口又形象贴切的乡谚,既了解了更多的天气常识,又感受到方言的形象朴实,传承发扬了地方文化,更重要的是这些日常用语中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二、批评教育体现生活元素
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还能为开展批评教育提供恰当的渠道。当代学生从小生活在赞扬声中,“高帽子”戴惯了,赞赏的话听多了,自然会对批评比较排斥。如果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不良现象专辟时间“大张旗鼓”地进行批评,不但浪费时间,难见效果,而且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然而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批评,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够使批评如春风化雨、不着痕迹。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多一些宽容》一课时,孩子们都知道为人处世要待人宽容,要互谅、互让、互敬、互爱。可是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们所讲的宽容并不是无原则的迁就,并不是主张善恶兼容,与不良的思想和行为和平共处,而是要在社会主义道德范围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和关爱,尽量多一些宽容。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宽阔的心胸,建立纯洁的人际关系。朋友,你说呢?”这一段是否多余?对一些撒谎欺骗现象能否宽容?如果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地无原则地宽容,会导致对丑恶,甚至对罪恶的姑息养奸,所以要明辨是非,分清敌我,该批评惩罚的还是要批评惩罚,使文章观点的表述更严密。以后每次有孩子出现迟到,抄作业,不守纪律,玩手机游戏,不交作业等现象时,我就把裁决权交给学生,问能不能宽容?理由是什么?孩子们在判断的同时,也是对自我行为的一种提升。
这样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批评的个案还有不少。去年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在太空中理家》一文时,文中说宇航员在太空中很不方便,无法像在地面上那样做好个人卫生,特别头发总是乱蓬蓬。而班级里几个男生头发不整洁,像乱草。我趁机说:“有的男同学很向往成为宇航员,连他们蓬乱的头发也要模仿。”同学们或者用目光在班里搜寻,或者红着脸忙用手梳理头发。
三、鼓励鞭策蕴含生活情怀
批评教育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不仅涉及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可关乎思想情感。“生活即教育是指教育从书本走向生活。”如何用书本这把锄头在学生的心灵田野上耕耘呢?那就要在鼓励鞭策学生中蕴含生活情怀。
当今中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厌学,当然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作为语文教师深知厌学的危害性,笔者常用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中的经典话语勉励孩子们,“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像赛球一般,因竞胜而得快感。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闷。”我要求学生将文中“职业”改成“学业”,反复背诵体会。教育不是让孩子们感到迷失悲伤,而应感到自得快乐。
刚进中学就遇到两篇文言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郑人买履》和《刻舟求剑》,孩子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不知如何着手学习,教师以两篇寓言的寓意告诉孩子,不能一成不变地用小学里的学习方式进行中学语文学习,而应灵活适应学习方式的改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我”因功课不好受责罚时,母亲却说“打得好”,这时可以指引学生区分认识真正的“爱”,批评学生曲解父母师长的严格要求。讲授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韩愈的《马说》一文时,可以提升文章的主旨,指出要善于抓住机遇,成为自己的伯乐,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推诿,上课发言要积极。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幽径悲剧》一文中,应教育学生爱护自然、珍惜生命……
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去触及学生的情感生活,这是语文教师的光荣使命。文可以载道,我们在教授一篇篇文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些更为深刻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能仁中学(226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