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为导以教为引以教为范
2018-03-12张宗方
张宗方
“引导教学法”又叫“实践导向法”、“行动引导法”、“活动导向法”。顾名思义,就是指以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多种形式和方法来引导学习行动的一种课程活动模式。从其实质性内容来析解,“引导教学法”是由各类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性概念。它主要包括“问题引导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多个方面。根据实际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既可单独直接使用,又能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配合起来运用。
究其根源,引导教学法来自于“启发式”这一教学思想。但是两者相比较,它又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注重对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积极性培养,关注“思考、求知、探究、应用、创新”等方面的教与学行为。总体说来,“引导教学法”特征集中体现在如下几点:在教学方式上,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各类活动为有效载体。在学习内容上,课内外知识同时并举,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共长。在学习目标上,有效兼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情感活动目标的共同达成。在角色定位上,强调教师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身份,强调师生交流的双向性——教师依据学生的参与表现进行指导和交流,学生根据实际进行自我调整或深化巩固。
就初中语文学科来说,如何加强“引导教学法”的简要实践与应用探究呢?笔者拟就如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抛砖引玉之论。
一、对于“问题引导法”的教学探微
什么是“问题引导教学法”呢?就是把基础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以问题链(问题组合)方式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有效培养学生在自我发现、自觉运用方面的学科能力与素养。其主要程序基本体现如下:
“教学前合理设疑——教学中学生答存——教学后师生共释”。以《晏子使楚》教学为例。在课堂活动中,笔者没有直接进入教学程序,而是首先根据课文内容简要介绍了这一故事,并且提炼了三个问题,即晏子在“临进城门时”、“初见楚王时”和“酒宴进行时”所分别应对的实际问题;然后直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如果派你去出使外国,在遭遇如此尴尬或困境之际,应该如何去面对眼前并进行作答呢?”这犹如“一石激浪”,引发了大家的热烈响应。他们自觉地“设身处地”,努力寻求理想化答案,就在大家进入“愤启悱发”之时,笔者让他们打开课本自我阅读并寻找晏子的三次巧妙作答,从而在相互比较中让学生們充分体悟到了这位古代外交官的聪明睿智、善辩艺术和爱国精神。
教师善于运用“问题引导法”,不仅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就长远发展来说,后者才是最根本和最重要的。
二、对于“角色扮演法”的教学探微
什么是“角色扮演教学法”呢?就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需要,认真设计一些不同类型的角色,并且让部分学生(“学生自愿+教师指定”相结合)扮演主要“当事人”角色,其余人以“群众演员”、“评委”、“观众”共同参与“课本剧”表演活动之中。
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引导学生积极融入到喜闻乐见的“课本剧”形式中,非常有利于他们在主动性“换位思考”中进行实践和深思,同时有利于他们在审美批判和快乐质疑中有效地反思并解决不足之处。不仅如此,积极开展以“课本剧”为主的角色扮演教学活动,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情趣,还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诠释文学作品并展示个性才华的美好舞台。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基础教材中,诸如《皇帝的新装》《变色龙》《范进中举》《两小儿辩日》《孔乙己》和《最后一课》等许多作品,集文学性、情趣性、故事性和情节性等众多优势于一体,都非常适合于采取“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相互合作中自编自导,他们对于人物对话、旁白和动作设计,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和亲身体验来解读,并且结合自己的个性感悟实现重新加工,让各种要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元素,从而赢得“合作求胜”的效果。
三、对于“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探微
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法”呢?就是教师遵循构建主义教学理论,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彼此促进、共同进步”这一原则,经过组织与主导、指导与促进等方法手段,把不同层面的学生分配在同一学习小组,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中共同探究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重新构建更深层次的个性化理解。
以《最后一课》教学为例。笔者要求大家围绕“谁是本文的主人公”这一目标问题,以多人学习小组为单元,积极开展相互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活动。有小组认为主人公应是韩麦尔先生,有小组认为小弗朗士是主人公,有小组认为师生俩人是“双料”主人公,还有小组则难以形成一致的最后结论。特别强调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法”要求我们关注“四个是否”——合作探究的结构是否趋向合理,优势资源是否实现共享,活动过程是否有序高效,学生参与是否全面积极。如果基本达到上述四个方面的要求标准就可以了,至于能否形成统一结论却在其次。
四、对于“项目引导法”的教学探微
什么是“项目引导教学法”呢,就是指师生之间相互协调,通过共同计划并有效实施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一种课程活动形式。其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如下两大方面:首先,教师要把基础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认真细化,从中选择合适部分并把之设计成一定的项目。其次,在教师有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进行,也可采取小组合作形式来完成这一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概括说,可把完整项目细化为如下“五步环节”。
一是项目任务环节。教师在要求预习前提下布置合适任务,让学生根据项目仔细分析课文,以充分体会教材文本的内涵意境和作者情感。二是制订计划环节。把全班分为若干个多人学习小组,并且指定或推选一人为小组长,具体负责计划的详细制订。三是组织实施环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元,各单元组织实施上述所制订的项目计划。四是项目检查环节。在全面完成项目任务后,各学习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或者由教师检查,或者在各组之间开展互查,也可采取其他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检查。五是评估应用环节。本着激励性指导思想对项目进行评估,并就基本方式、主要成就和特色做法等加强应用性实践。
如此而为,既有利于学生在应用中增强体验、深化感悟,又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知行统一。
以上是笔者对于初中语文“引导教学法”的简要性实践与思考。综上所述,“引导教学法”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艺术,更是智慧和艺术相互作用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无论单独使用还是组合运用,我们都应当勇于实践、善于反思,努力为之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师寨初级中学(2217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