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调查研究
2018-03-12曹秀玲李明俊陈德华
曹秀玲,李明俊,陈德华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2.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武汉高新区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之一,拥有全国唯一的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基地,在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外包、金融后台等领域具有较强实力。随着高新区“全民健身”计划的全面实施,体育已成为高新区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高新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现状进行调查,为其提供事实报告与发展策略,这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促进高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武汉高新区体育公共服务需求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高新区相关的文档资料,了解相关的基本情况及高新区主要体育公共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
1.2.2 问卷调查法为了保证抽取样本的广泛性和实际性,在发放问卷中,针对不同年龄段(15~25岁的青少年、25~45岁的成年人、45岁以上的中老年)的居民进行了调查,这3个群体所占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0%、40%和30%,并且在性别的选择中尽量做到男女比例为1:1,以便尽量真实地反映出高新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问卷共发放600份,回收问卷563份,回收率为 93.8%,有效问卷537份,有效率为 95.4%。
1.2.3 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SPSS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高新区居民对体育设施服务的需求
2.1.1 居民对场地设施满意度调查显示,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是高新区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场所,25.3%的居民对场地设施满意度持不满意态度,39.3%的居民持一般态度,持满意态度的居民仅占34.8%。这表明体育公共服务场地设施远远不能满足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场地设施的缺乏直接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实施和大众体育的发展。
2.1.2 居民对场地设施维修及更新满意度调查显示,47.1%的高新区居民对场地设施维修及更新持一般态度,24.65%的居民对场地维修及更新持不及时态度,持满意态度的仅占27.2%。由此看见,高新区对现有体育设施维修及更新存在严重不足。高新区体育场馆总共7个,包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体育馆、奥体中心、二妃体育馆、文华学院体育馆、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体育馆、湖北体育职业学院体育馆、武汉工程大学体育馆,高新区居民的体育运动都是依赖于附近的体育馆、学校。居民对场地设施维修及更新满意度较低,居民的运动需求仍然无法得到满足,除了学校附近区域的居民可以无偿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外,非学校附近区域的居民必须进行有偿的体育运动,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挫伤了居民的运动积极性。
2.2 高新区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的需求
2.2.1 居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13.8%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可看出居民体育锻炼参与度较高。在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中,锻炼的动机基本一致,72.4%的人是为了强身健体,20.1%的人是为了减肥,还有一部分是跟随大众。可见,高新区的居民对自身健康较为重视。41.5%的居民每周参与3~4次体育锻炼, 29.2%的居民坚持每天参与体育锻炼,24.2%的居民1周只锻炼1次,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有待提高。
2.2.2 不同收入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调查显示,月收入在3 000~8 000元水平的居民占总人数的53.2%,居第1位, 3000元以下和8 000~15 000元分别占14.5%,28.3%,15 000元以上的占4%。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收入越高的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就越发强烈,收入较高的居民更愿意从事成本较高的体育运动(如高尔夫、马术等)。体育消费在所有消费中所占比例较大,不同收入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不同。
2.2.3 居民希望获得体育指导服务的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健身锻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得到科学的指导来提高健身效率。调查显示,高新区居民对体育指导服务的需求较大,其中对科学健身方法指导的需求占总人数的83.4%;71.3%的居民希望得到体质监测服务,可见居民对体质监测的愿望也比较大;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指导和体育锻炼安全知识的需求量分别占39.5%和36.9%。
2.3 高新区居民对参与体育活动项目的需求
2.3.1 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高新区居民现阶段参与的体育活动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在所调查的活动项目中,选择自行车骑行的人数高居第1,所占比例为23.6%。随着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的覆盖,居民骑自行车出行的频率大大提高。体育舞蹈(广义的体育舞蹈,包括广场舞、交谊舞等)位居第2,所占比例为21.8%。以音乐为背景,激发健身群体参与的兴趣。排在第3位的是羽毛球,所占比例为19.9%。羽毛球受场地限制较小,受到大部分居民的青睐。排在第4位的是健身,占9.8%。其他项目所占比例较低。可见,高新区居民对新兴项目(如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等)的需求非常大,这些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技术门槛不高,同时健身效果又比较显著。
2.3.2 居民希望扩展的体育活动项目
2016—2018年高新区的武汉国际马拉松赛、网球公开赛等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对提高高新区的居民运动兴趣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居民的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更加注重。调查发现,羽毛球、游泳、自行车骑行、篮球、足球、舞蹈、乒乓球、武术太极、旱冰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青睐,这些运动作为居民的业余爱好之一,很多居民表示只要自己有时间就会通过这些体育运动进行身体锻炼,但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有些项目难以开展。同时,居民也表示希望参加一些群体组织,但有些群体性组织由于人员的缺乏使得体育运动很难展开。
2.4 高新区居民体育公共服务方式的需求
2.4.1 对居民体育锻炼时间的选择调查发现63.9%的居民选择在晚间进行体育运动,晚间可以说是运动高峰期。政府在为居民提供体育公共服务时,在居民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可适当调整收费政策,由于晚上参加体育运动的居民较多,可通过适当减少早上、中午的场地费用的方式缓解晚上运动锻炼拥挤的现状。
2.4.2 对提供公共体育设施方式的需求调查显示,44.1%的高新区居民表示公共体育设施的方式应免费开放,28.1%的居民表示应低于成本价提供,19.2%的居民表示应成本价提供,只有4.9%的居民表示应以市场价提供。同时,46%的居民表示能接受每项体育公共服务为1~20元的价格,29.1%的居民表示能接受为20~40元的价格。由此可见,对体育公共服务管理时的收费标准不宜过高,合理的收费标准不仅能充分调动居民的运动兴趣,还能维持体育设施的维修与更新。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 论
3.1.1 高新区体育场馆有限且利用率低,不能满足当前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且对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利用不合理,一些体育场地日渐老化,甚至未充分发挥价值就已经荒废。
3.1.2 高新区居民体育运动参与率较高,但参与体育运动频率不高,且锻炼时间不够达到效果.不同收入的居民需求不同,对体育指导员的要求也不同。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
3.1.3 高新区居民的体育运动日益多样化.高新区居民喜爱的体育运动为自行车骑行、体育舞蹈、羽毛球,希望扩展的体育项目为羽毛球、游泳自行车骑行。高新区居民对自行车骑行和羽毛球的需求最大。
3.1.4 高新区居民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晚间.晚间对体育设施需求最大,收费标准的合理才能尽可能满足居民的需求.
3.2 建 议
3.2.1 针对高新区体育场馆利用率较低的情况, 应尽可能开放学校、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馆,在开放的同时要把握好收费标准,切勿过高收费,针对其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可以引入保险机制进行解决,对体育场地的管理、体育器材维修等费用问题 ,可以采用象征性收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办法,提高现有场馆的利用率。
3.2.2 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增加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高新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主要是健身教练和体育老师为中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建议不仅要求量上的增加,还应根据居民不同需求培养多种项目的指导员,这对高新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3.2.3 在社区建立全民健身组织,分不同年龄、不同项目、不同人群,依次建立儿童健身俱乐部、青年体育运动健身俱乐部、老年健身运动俱乐部。儿童健身俱乐部可分设足球队、羽毛球队、旱冰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体育运动群体组织,提高居民运动兴趣;青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可加以设立自行车骑行队、游泳队、羽毛球队;老年健身俱乐部可设立舞蹈文艺队、柔力球队、武术太极队、棋艺队、书法队、晨练队等。随着区体育健身队的建立,政府还要定期组织这些项目的体育赛事,便于提高参队人员的运动兴趣,同时也是对高新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监控与检测,展现高新技区居民良好的精神风貌。
3.2.4 针对高新区大部分居民愿意选择晚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晚上体育场馆过度拥挤,建议收费的标准应随着时间进行调整,调整为早上收费比其他时间段应更便宜,鼓励“晨练”,这能够缓解晚间体育消费人员的拥堵,促进体育场馆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