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策略探析
2018-03-11李伟东
李伟东
摘 要: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大学生适应激烈的就业创业竞争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成为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为出发点,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理念的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以及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的优化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创业 指导工作 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c)-0-02
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对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与服务功能,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难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并从就业创业指导理念、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开展模式等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提升路径做出探索。
1 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理念
在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发展过程中,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理念进行创新至关重要。具体而言,首先,高校有必要树立全程化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理念。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实践中,仅仅针对临毕业大学生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理论理解不清、对就业创业技能难以掌握等问题,为此,高校需要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发展为覆盖所有年级且各有侧重的常态化工作。在一年级阶段,高校需要重视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大学生对自身专业就业方向、创业方向做出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为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奠定良好基础。在二年级阶段,高校则需要重视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规划能力并引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够设计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按照相应规划开展学习;在三年级与四年级阶段,高校则需要重点开展择业观教育以及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而满足大学生对就业创业信息和技能的需求。与此同时,高校有必要为学生创造参与就业实践与创业实践的机会,从而深化大学生对就业创业知识的理解以及对就业创业能力的把握。其次,高校有必要树立服务性的就业穿各样指导工作理念。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在于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良好服务,则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完成自身职责的重要要求。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重视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调研工作,从而准确把握大学生所具有的就业创业信息与能力需求。与此同时,高校不仅需要做好就业创业心理辅导工作、安全教育工作,而且需要重视简化毕业手续、就业手续办理流程,从而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便利。
2 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过程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数量、专业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为此,高校需要重视强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具体而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主要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首先,高校不仅需要重视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数量,而且需要重视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稳定性。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确保师生比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所具有的个性化需求,并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这对于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高校需要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呈现出较高的稳定性,从而促使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能够持续开展理论研究与经验积累,进而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高校需要重视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结构进行优化。在此方面,高校需要重视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优化,在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促使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工作共同体,从而有效提升就业创业工作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高校需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如邀请当地知名企业家、具有就业创业经验的校友等参与就业创业指导活动,从而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与市场环境实现良好对接奠定基础。最后,高校需要重视针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开展培训工作,确保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能够对最新的就业创业政策、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趋势做出了解,并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指导能力的持续提升,从而推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实现专业化发展。
3 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符合学生需求且科学合理的指导工作模式对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成效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模式的优化,要求高校能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高校需要重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持续的完善与优化。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却没有呈现出系统性的特征,在此背景下,高校需要以提升就业创业课程的实用性为出发点,对就业创业课程做出调整。在此方面,高校需要结合本地就业创业环境、学生专业,对课程教材做出合理的选择与开发,与此同时,高校还需要根据学生年级差异、学习需求等,对就业创业课程的课时进行调整,从而为学生就业创业理论水平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高校需要重视强化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工作。如果说课堂是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理论素养的阵地,那么就业创业实践教育则是学生检验自身就业创业理论水平、提升自身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路径。为此,高校有必要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这不仅要求高校能够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提供良好平台,而且要求高校能够积极寻求与社会用人单位开展合作的机会,从而为学生步入社会开展就业创业实践构建良好的环境。最后,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高校需要重视一般性指导工作与个性化指导工作的融合。即作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不仅需要针对大学生共性特征、一般规律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而且需要重视与学生个体开展交流与沟通,了解学生个体所具有的就业创业期望和就业创业能力,从而更好地找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建议。
4 结语
在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高校需要做到理念先行、师资支撑以及方式创新,在此要求下,高校需要树立全程化、服务性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理念,在提升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者数量、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队伍结构的基础上,做好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并重视强化实践教育工作以及个性化指导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广华.基于高校“双一流”战略下的大学生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8(2):50-54.
[2] 钟雁平.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探析[J].职业技术,2018,17(3):18-20.
[3] 潘明雪,李仁伟,王力尘.“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探究——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J].科教文匯,2018(4):44-45,58.
[4] 赵军.略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8(7):41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