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2018-03-11仝兆景郑征付子义
仝兆景 郑征 付子义
摘 要:电气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成果产出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间仍有较大差距。针对此问题,开展了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对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改革针对培养方案、教学内容、考评体系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通过实施一课多师制、将企业导师引入课堂教学、实施学生导师制等有效举措,大幅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模式创新 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c)-0-02
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受到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重视。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1],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不断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竞赛,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创客空间建设等措施开展改革探索,但在大学生实际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成果产出方面仍有较大的前进空间,仍需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2,3]。
电气类专业的主干学科是电气工程学科,相关学科包括控制、信息与通信、计算机等。针对电气类专业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未来电气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5]。
本文依据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对电气类人才的需求,结合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开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和实践探索,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电气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国家进步和区域经济不断发展。
1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优化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考评方式,改革教学方式与内容,逐步使创新人才培养进入良性循环,通过项目驱动和成果示范,形成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1.1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根据电气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培养目标,通过毕业生走访、社会调查及行业企业对毕业生質量反馈,根据专业培养实际,开展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升为主线,优化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在培养方案中,大幅度提升实践实验环节课时、增加实践类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等;以项目创新开发与实施为导向优化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教学大纲、计划及指导,系统地增加以创新为理念的教学比例,并通过实际教学效果进行反馈调节。
1.2 改革优化考评体系
探索以突出项目创新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增加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奖励力度;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向创新实践倾斜考评的目的是高效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素质全面协调发展。改革考核方式体现对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考核。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到考试形式多样(开卷、闭卷、考查等形式);体现过程考核,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提升平时成绩比例,督促学生重视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成果量化、教师评价等形式纳入考核指标体系。
针对课程设计、实习、工程训练、毕业设计,根据基于项目驱动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制定具体创新成果、创新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办法,鼓励学生以项目的创新开发形式完成实践环节。
1.3 改革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
以创新产品、创新竞赛、创新设计项目等为载体制作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科研创新和创造兴趣,引领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将基于项目驱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纵、横向科研项目、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教学教学案例并科学融入课堂教学。
将优秀创新项目、创新创业产品转化为课堂与实践教学案例,将高新创新项目案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科研、创造发明、动手实践兴趣,营造创新交流氛围,培育创新设计项目,培养学生开展创新实践的良好习惯。
将高新电气产品引入课堂教学,可提升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热情,进一步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形成创新创业培养良好教学环境,将创新创业融入学生的学习意识。
2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举措
2.1 将企业导师和高新产品引入课堂教学
让企业工程师参与部分的课堂与实践教学,对学生开展实际项目与产品开发的教育培训;将高新产品引入课堂,提升学生对创新产品设计的工程与市场意识、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实践的动手能力。
引领学生针对实际项目产品开发开展创新设计与开发实施等活动,提升学生对企业科研创新的认识水平,增强他们实践创新能力。
2.2 实施师生联系的导师培养制
为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增加创新设计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电气学院以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探索研究,实施了积极有效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有效举措。实施的导师培养制要求教师主动联系一定数量的不同年级学生,通过座谈交流、项目设计实施、软件开发、硬件开发和产品优化等形式环节,给学生介绍创新创业难点重点,让学生深入认识并参与科技创新产品开发;通过项目和成果示范示教,在学生中形成优良的创新创业氛围,显著提升他们创新实践能力,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电子设计大赛,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成果不断递增的良性循环。
2.3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近年来在教师指导下申请的教育部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达70余项;通过主持参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的示范带动作用,有效激发大学生的科学研究、创造发明兴趣,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培育了大批创新创业成果。
3 结语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在于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增强创新创业意识,通过培养模式改革,在实践教学中对青年大学生主动引导和科技创新指导、工程训练、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等实践锻炼,引导大学生形成崇尚科学、勇于创业创新实践的学习氛围。积极探索电气专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孟歆,栾方军,刘剑,等.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118-119.
[2] 杨丽荣,周克良.具有行业特色的电气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8-19.
[3] 吴艳,高巍,乔立岩,等.基于校企合作平台的双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1):6-10.
[4] 蔡杰,韦维.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8):36-37.
[5] 商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