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探索
2018-03-11刘丽琼
刘丽琼
【摘 要】本文以汉语专业为例论述高职院校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建构,提出通过课程设置、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建立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等合理完善课程体系建设,通过进修培训、企业锻炼、招聘引进等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多元化的师资力量,通过把实训引进课堂、把业内行家请进校园、建立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比赛进行实训、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锻炼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训实践活动,从而建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各类人才。
【关键词】高职汉语专业 创新意识 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体系 师资 实训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177-0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国家把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作为推进高校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用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队伍。”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各种人才类型,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构一套相对完整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本文结合高职汉语专业的特点,从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培育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训实践活动等一系列的环节探索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
一、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课程设置很关键。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能学到什么知识和拥有什么技能的问题,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創业的走向。高职汉语专业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落实到课程教学活动中,要从培养的目标出发,从最基本的课程教学做起,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评估体系等一系列环节的建设。
(一)结合专业教学目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就高职汉语专业来说,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一定的“说”和“写”、沟通与协调、组织与管理、创意与策划的能力。其中,“说”和“写”是最基础的能力。新生入学之初,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使学生在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今后就业或者创业的方向。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年,属于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除了必要的公共课要学习外,设置的专业课就是要从文字运用、基础写作、文学鉴赏的要求入手,一切都围绕着“说”和“写”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征订的教材也要符合这一时期的培养目标,尽量选择一些能训练学生这一方面能力的教材。在第二、第三学年,适当地开设一些技能课,重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管理、组织、创意和策划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应用写作、实用口语、市场营销、广告策划等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自主选修这些课程。这些技能课程的开设,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就业或者自主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质疑与答疑、求实与创新,使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创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教师要重在启发引导,通过多媒体、微课、慕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康宁认为,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一些基本特征应该包括不懈追求、敢于质疑、继续探索、善于构建等。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开发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现代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启发和引导,特别是要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及时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其实,几乎每个学生身上都具有创新思维与能力,只是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性罢了,教师在教学中应加以点拨启发、循循善诱、不断激励和加强培养。在高职汉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语言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与众不同;在文学鉴赏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人物塑造方面的独特的审美能力;在基础写作课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在各种文体上形成具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特点的创作能力,等等。这些教学环节本身就贯穿着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将来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需要运用到这些知识和能力。
(三)建立适应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这一评估体系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估两方面,二者综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评估体系。对于教学成果的评估,传统的做法总是与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相挂钩。笔者认为,对学生考核的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以单一的卷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水平,而是要全面地从各种角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看他在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上是否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中是否有与众不同的创新创意的思维方法和能力。为了适应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就要建立一个既能衡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衡量其动手实践能力的评估体系。
二、培育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高校建设一支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多元化的教师队伍,才能承担起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的重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在德育方面要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思想觉悟、教书育人的奉献精神外,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新时代信息化大数据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更需要建设不同层次、不同的知识技能结构相融合的教师队伍,在年龄、性别、学历、技术等各方面都应该是多元化的。从知识和技能结构上来要求,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该是“一专多能”或者是“多专多能”的。就高职汉语专业来说,既需要教师有语言、文学、写作等专业基础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需要有编辑、广告、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策划、导游、秘书、文员等与汉语有关联的职业技能,才能培养学生今后在职场上需要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此,可以从进修培训、企业锻炼、招聘引进等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多元化的、能够胜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教师队伍。
(一)选拔一批教师到更高一级的学校进行进修培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要能解答学生提出的“惑”(问题、疑问、质疑等),就需要教师能够站在新时代的高度,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有渊博的学识,才能胜任“解惑”的任务。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和发展的要求,做好计划,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更高一级的学校进修。这个计划可以是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每年给的进修名额,结合本部门的需求来制定。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知识在不断地更新,教师要跟上这种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步伐,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活到老,学到老”,而进修是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一个有效的途径。根据专业的需要,定期选拔,把一部分老师输送到更高一级的高校进修。利用更高一级学校的教学资源,让老师继续充电,使老师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我们提倡教师到企事业去锻炼,进行社会实践实训活动,到一线工作岗位上去锻炼,了解社会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就高职汉语专业来说,社会对汉语专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如何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上与社会职场接轨?学生到职场锻炼之前,教师更应该先进行尝试和探索。例如,社会对写作、编辑、出版等方面有何要求?这需要教师到出版社、报社、电视台等实地调研。职场上对口语表达的运用是如何进行的?这需要教师到商场、景区、宾馆、饭店等进行实地工作体验。现在很多学校都在进行“双师型”教师的评定,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除了具备自身的专业教学技能外,还应该具备与专业技能相关的职业能力。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实训活动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主要就是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实训实践中锻炼其操作能力,才能达到培养的目的。汉语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力很广泛,只要以“说”和“写”为基础辐射的各种职业技能都可以作为能力实训的活动范围。高职汉语的实训实践能力培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在说和写、沟通与协调、组织与管理、创意与策划方面的操作技能。要培养这些操作技能,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训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可以通过把实训引进课堂、把业内行家请进校园、建立实训基地、依托职业技能比赛进行实训、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锻炼等方式来进行。下面笔者将就一些重要的实训活动环节进行探索。
(一)把实训活动引进课堂。教师在平时的授课中,不管是理论基础课程,还是技能培训拓展课程,都可以引入实训活动,通过视频、幻灯片、VR软件的播放,创设情境,设置问题,让学生观摩、讨论,鼓励学生答疑、质疑,在课堂实训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案例既有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片段,也有真实的人物生活片段,例如朗诵的技巧、自然与人文历史景观的解说、待人接物的礼仪等,通过观摩、模拟、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完成一些實训的内容。学生在答疑、质疑和讨论中,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开拓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
(二)把业内行家请进校园。学校可以邀请与汉语专业有关的一些成功人士通过开设讲座、座谈会的形式,与学生分享创业经验。这些成功人士可以是报社编辑、公司领导,也可以是正在创业初见成效的学长。可以让他们谈谈创业的选择、创业道路上的快乐与艰辛。通过讲座,学生对本专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了解和认识本行业对自己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和需要,可以提前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人生有挑战、有风险、有挫折,创业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喜悦、有泪水,也需要正确地面对。
(三)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职场资源,和当地政府机构、旅游公司、出版单位、广告公司、网站等合作,建立长久稳定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和训练提供平台。高职汉语的实训基地应该是和语言文字有关联的,例如政府各部门、图书馆、旅行社、风景区、博物馆、电台、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等。这些实训基地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写作、编辑、组织、管理、沟通、协调、策划、创新、开拓等各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就业和创业提供“热身”的机会。
(四)依托职业技能比赛开展实训活动。近年来,从全国各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到各高职院校,每年都定期举办各种各样的职业技能比赛,涉及汉语专业的就有秘书职业技能比赛、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杂志编创比赛、手工创意大赛、文化产业项目策划比赛,等等。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参赛,依托这些比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训练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今后创业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五)学生到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如果说把业内行家请进校园是“请进来”,那么,学生到企业或者实训基地进行锻炼则是“走出去”。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是为了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达到双方协同育人的目的。学生到实训基地训练,就是把他们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学生可以提前体验职场的工作,了解行业对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而在今后的学习中查缺补漏,不断进步。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而这个系统涉及的课程、师资、实训活动等方面该如何完善,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探索中逐步地提高认识,加深了解,调动学校、院系、师生、企事业各部门的资源,齐心协力,献策献计,不断努力,共同为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羽,王兵,杨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2]李思颖,陈莹花.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J].湘南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3]苏丹,邹伟全.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5(6)
[4]吴康宁.创新人才培养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J].高等教育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