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8-03-11闭乐华王友保
闭乐华 王友保
【摘 要】本文论述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从目标定位、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产教融合、以赛促教、监测与考评体系等方面探索构建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实施的保障措施: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修订与完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建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与评价的合作机制,促进现代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关键词】财会专业 应用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 构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C-0134-03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合作交流越来越多。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会计准则体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会计信息化等进一步完善并有效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体系持续趋同,财会领域对外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然而,财会领域转型升级,仍不能适应经济管理、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创新型和国际化财会人才相对缺乏,这些问题都需要探索新途径、新机制、新方法加以解决。广西作为我国与东盟国家海陆联动经济合作的桥头堡,提高财会人才素质、培养应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更是迫在眉睫。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与研究应用创新型和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利于财会人才很好地适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有利于广西财会教育更好地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促进广西新发展。本文拟基于对广西企业财会人才需求的调研,探讨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问题。
一、广西企业对财会人才需求调研
为了解广西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本项目选取广西176家企业进行调查,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包括国企、民营、外资、合资和混合型企业,行业涉及生产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商业、IT业、金融保险业、农业、旅游业、文化科技、交通运输等。通过调查发现:第一,广西企业近三至五年对复合型、应用型、应用创新型财会人才需求较大,如图1所示。按1~5表示对此类财会人才的急需程度由缓到急,创新型、学术研究型财会人才需求则相对放缓。第二,近三至五年对财会人才所具备的职称、执业证书要求,以助理会计师为主,占65.91%,其次是中级会计师,占51.14%,如表1所示。第三,企业希望大学生参与企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年级安排适当提前。相当多企业希望提前到大学一年级,占比25%,希望大学二年级开始参与的占比38.07%,希望大学三年级开始参与的占比30.11%,希望大学四年级开始参与的占比6.82%。第四,企业希望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倾向于大幅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二、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一)理论依据与相关研究
构建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遵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观的基本原理,也是我国长期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是基于能力的教育或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理论(CBE理论)。CBE理论强调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应用能力的培养,其主要特征为重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关注学生职业发展;重视学生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再次基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著名心理学家亚历山大提出:“创造能力的潜质是每个人所固有的,需要的只是善于把它们挖掘出来并加以发展”,因此可通过创新教育、创新活动的途径充分挖掘创造潜质。创新活动则是在掌握综合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在综合性知识学习和掌握过程中融入创新教育。
目前,国内有关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主要从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构成、培养关注点(如能力、应用、创新等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背景和运行载体、不同属性类别高校和培养层次等方面展开,为本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成果借鉴。
(二)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本文认为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从目标定位、创新教育理念、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产教融合、以赛促教、监测与考评体系等方面进行构建。
1.目标定位与教育理念。根据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要求,以广西北部湾区经济发展、广西“十三五”发展规划和企业发展对财会人才的需要为目标导向,面向东南亚,积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理念是以创新教育为驱动,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业务熟练、综合素质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创新型财会人才。
2.应用创新型教学体系。从如下方面进行建设与完善:
第一,建设“基础+技能+业务+综合”专业课程体系与完善分方向复合式培养,既体现学习内容和难度的渐进性规律,又突出对就业岗位的适用性和专业性,从而探索解决财务管理专业当前面临的培养内容同质化、专业职业认知不足和毕业生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在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中体现分方向复合式培养,将财会专业设置多个培养方向,以及跨专业复合式培养方向。
第二,在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即“基础+技能+业务+综合”的基础上,引入创新教育驱动,建立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基础+技能+业务+综合+创新教育”,借助创新教育课程、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学科竞赛等教学活动与创新创业计划,在部分财会课程教学内容中增设有创新元素的教学模块,将创新理念贯穿人才培养过程,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
第三,逆向循环推进和完善“校内实训+校外实习+校企协同育人”实训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课时比重。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中,校企共同培养财会专业学生,讓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或企业提前参与学生培养而不是以往的大四期间。通过企业对学生实习实践的反馈,逆向推进及时调整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或改进与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实现上课与上岗对接。
第四,建立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平台,拓展与完善“复合型+国际化”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广西和面向东南亚,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各自专业特色优势、教育资源优势,拓展合作空间、深化合作领域,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进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3.产教深度融合。推动高校与企业、行业、地方政府、科研院所及国际育人力量等开展深度合作,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校企或校校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升为重点,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和科研促进教学,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以赛促教。要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还需要将学科竞赛与教学相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大力组织开展校企联合举办的财税、会计技能大赛等,组织参加全国或地方高校财会和财税技能大赛、应用创新型课题(财税领域)大赛、会计信息化大赛等;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創业训练计划,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互联网+”项目、创青春项目等。这些都为财会专业教学实施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提升应用创新能力的平台,一定程度上促进专业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促使学生尽早参与社会实践、技术开发与创新、科学研究等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业务技能,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能力。
5.监测与考评体系。建立与完善应用创新型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学生和教师监测与考评体系。学生监测与考评体系主要是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测、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教师监测与考评体系主要是针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测和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
综合上述,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目标需求为导向、以创新教育为驱动,逆向循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及应用创新型教学体系建设与完善,打破专业与学科限制开展复合式多样化培养,从而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目标需求。同时,产教融合、以赛促学促教;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比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制作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与手段比如现代通信、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将现代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立多方监控与考评体系,深化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财会人才。
三、实施财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财会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需要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具体如下。
(一)建立教学质量监测制度
建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教学质量监测评估体系是保证应用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之一。作为承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终端管理部门—— 学校,要努力探索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措施,具体如下:教学和人才质量标准体系、课程标准管理办法、课堂管理规定、教师教案评价制度、课程设置管理规定、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办法、网络课程管理办法、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规定等。同时可成立教学工作组、教学事故认定小组,采取督导、教务两线监控和院、系、教研室多级管理,从而使各项制度得以顺利实施。
(二)修订与完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
按照《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要求,修订与完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完善课堂教学建设与管理、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建立“专家+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实现自律、自查和自纠的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制定和执行由督导或专家与分管教学负责人、各专业负责人、系、教研室组成的考评团队,明确各类人员要求;期中与期末开展学生评课,对任课老师的教学进行评价,并及时反馈问题到任课老师处以利于教学改进和完善。
(三)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应用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双师结构。可以建立师资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安排专职教师进行校外进修学习、国外访学等,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双师型”结构教学团队。利用协同育人平台、实习基地,集聚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专家、企业专家,相互协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行业、企业的对接。
(四)建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与评价的合作机制
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建立校企共同实施教学与评价的合作机制,有助于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动态调整,推动财会人才培养、就业的有效联动。寻求多家企业与高校共同建立合作关系,搭建协同育人平台,让企业直接与学校教学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职能部门联系。通过校企合作,逆向推进教学改革和完善财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共同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财会人才。
(五)促进现代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根据教育部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和互联网经济发展需要,应用型本科高校需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保障制度,有序有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建设、应用及管理,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在线开放课程在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光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0)
[2]王青林.关于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3(6)
[3]鲁海帆.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7)
[4]谢晓妮.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欧亚学院会计学院为例[J].中国商论,2016(18)
[5]郑旭丹.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