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2018-03-11余思

神州·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渗透

余思

摘要:音乐是美的,这是人们的一贯认识。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又是不同的,同样的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却有着不一样的魅力,这便是源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体验的不同。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情感升华的结晶,也是心灵火花的绽放。而情感更是音乐教学的纽带,音乐课堂的灵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关键词:情感体验;渗透;情感的共鸣

音乐是美的,这是人们的一贯认识。其实每个人对音乐的感受又是不同的,同样的音乐在不同的人听来,却有着不一样的魅力,这便是源于人们内心对音乐情感体验的不同。这种音乐的情感体验所带来音乐的美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虚无缥缈的,它是人类自身情感的写照,来源于生活,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历史等内涵。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通过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课堂产生一种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让学生在高涨、积极的情绪中感受美、体验美。因此,在音乐课堂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掌握好情感体验,让情感渗透音乐,更好地带学生完成音乐的体验。那么,理论如何很好附着于实践?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以情换情,情感的渗透

情感的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那就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方法慢慢地渗透。教师首先需要用言语描述,来传达出音乐作品的情感,以便于学生能够进行情感体验。再者通过“看”,可以是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种种,教师以自己对音乐的情感体验,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走进你所带给他们的这个情境中,进行他们自己的情感体验,而教师就要发挥好以“情”动人的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很好的完成情感的体验。

比如在教唱《嘀哩嘀哩》时,为了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各种感官,我先让孩子们描绘一下,春天里的景色,大家都很开心的描绘着春天的景色:花儿开了,草儿绿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通过语言的描述展现在大家的脑海中。我再让孩子们看看多媒体设备上我课前找好的美丽的春景图,“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孩子们就在这种美妙的感受中,变身成了一只只快乐的小黄鹂鸟儿,在音乐中歌唱,飞舞。在这样创设情境的教学中,孩子们的情感升华,从心里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记得教一年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当音乐响起时,有一部分的孩子就齐刷刷的站起来,有的孩子还敬礼。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升国旗,奏国歌,要站直,敬礼”有的孩子说,“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歌”……这说明在语文课上,语文老师已经做过了情感渗透,那我就借着这个渗透再去铺展,将歌曲的由来即创作背景,以及国旗为什么有五颗星,为什么是鲜红的,让孩子们在革命先辈的故事中加深对歌曲的认识,以达到渲染歌曲情感的目的。并让孩子们铿锵有力地朗诵歌词,特别是到“起来,起来,起来”孩子的情绪非常的到位,这样再到歌唱的环节,孩子们唱得饱满有激情,爱国情绪油然而生。

在音乐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充满感情的范唱也至关重要。范唱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规范的范唱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以歌传情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从较高的审美角度去理解歌曲的风格、情感,用熟练、规范、含情、传情的歌声去打动学生,从而促使学生充满感情地去歌唱。范唱它作为唱歌教学的重要一环,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教学中,音乐教师专注、投入的神态,和蔼可亲的教态,并加上有感情、激动的范唱等等,都给学生一种健康向上的感觉。反之,我们有些音乐教师为了省事,用课件代替自己进行范唱,但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失去了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感受和启发。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只有唯一的方式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被打动。”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歌,首先自己必须唱好。

二、以情引情,情感的共鸣

情感的渗透在我本人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在情感不断的渗透中,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体会与理解,激发起内心深处对音乐作品情感的共鸣,以便于能刚好的表现音乐作品。在这里套用我大学时指挥老师的一句话,“你心里有音乐,手里就有动作”虽然很简短,但是包含了对音乐,包括对音乐作品太多的情感,正所谓“乐由心生,情到浓时乐更浓”,当我们去演唱,去演奏一首音乐作品时,你只有先把自己感动了,你才有可能感动听音乐的人,这便是情感的共鸣。大到整一首作品,小到一个乐句,比如我在演奏《孔雀东南飞》这首作品时,在熟悉作品的過程中,我就被其中的“5 65 6—︱5 65 3— ……”一个乐段所触动,引发了情感的共鸣。因此,我认为在音乐的课堂中,将音乐情感渗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发挥学生自己去探索音乐魅力,擦出音乐的火花尤为重要。

在教授六年级《妈妈格桑拉》时,我引导学生讲一讲自己的妈妈,孩子们讲了很多,但还是处于一个妈妈怎样对我好,妈妈对我好是理所当然的这样的一个状态,笑嘻嘻的,并没有很走心。我笑了笑,开始根据歌曲的背景,铺设了一些情境,我问孩子们:“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怎样回报妈妈对你们的爱?”此时的孩子们开始沉默,于是我又讲了有关于《天亮了》这首歌曲背后的故事,我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把握跟父母相处的点滴时间,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再来后悔没有好好爱自己的父母,虽然我们的回报很微不足道,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能感受到你们对他们的爱。由此,孩子们有的已经唏嘘不已,这样的情感共鸣,为歌曲的表现做了很深的一个情感铺垫,这节课大家饱含深情,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尤其是到了歌曲的“妈妈格桑拉,妈妈格桑拉……”这一段大家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情感跟着歌曲迸发出来,让我深受感动。

又如在教授六年级古风新韵这一单元时,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让孩子们课后去找一找有关于描述音乐的古代诗词,孩子们找来了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等,我便借由《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让孩子们读读“大弦嘈嘈”以及“小弦切切”,并指导他们应该分别用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感情去读。孩子们在自己挖掘的知识宝藏中,感受到了音乐是不受时间,不受空间的约束的,它是具有灵动的生命的,它可以带我们回到过去,跟古人,跟历史去碰撞,去产生共鸣。因此,在古琴欣赏课中,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去面对这个古老的乐器,我设计了与之相关的一课,琴曲《阳关三叠》的欣赏,通过前面的学习,以及我现场的古琴演奏,孩子们融入的很快,但就在“遄行至宜自珍。”这一段,孩子们的情感无法到位,于是课就在这个瓶颈中结束了。课后,带着这个疑问,去咨询了听我上课的老教师,老教师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说,在这个地方,我情感的渗透没有到位,无法激起孩子们情感的共鸣。在仔细反复斟酌后,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这一段时,我告诉孩子们:“以前我们没有那么便利的交通,没有手机,只能写信,而且是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收到信件,这期间会有许多的变故,你们想象一下与亲人,与好友分离,也许这就是最后一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就这样,孩子们有了情感的共鸣,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就更深了。

三、以情怡情,情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与创造能力,经常激发他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在引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之后,还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创新,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孟子曰:“乐者,乐也”指出了音乐是一门令人快乐的艺术特点。因此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都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那音乐教师就要好好的把握住以情怡情,让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以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

如《茉莉花》的欣赏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茉莉花课件,再加上自己准备的茉莉花,引导学生,让学生感受自己身在茉莉花从中,“洁白的茉莉,满园的茉莉花香,沁人心脾。看,远处的那个女孩,穿着洁白的裙子,闻着茉莉花,好陶醉。她的手拿着茉莉的枝叶,似乎想摘,但又犹豫了,看看旁人,自己又娇羞的低下头。”这样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进入到歌曲中,感受歌曲,理解歌曲。之后教师再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音乐,对歌曲进行拓展创新。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是情感升华的结晶,也是心灵火花的绽放。而情感更是音乐教学的纽带,音乐课堂的灵魂。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牢牢把握好这条纽带,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才能使音乐课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才能让学生真正在音乐课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参考文献:

[1]陈琴,北方音乐[J]《论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2015

[2]钱绍娟,赤子[J] 《浅谈农村中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2014,06

[3]周午,赵靓[J]《浅谈音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及处理》2011,21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渗透
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巧用策略,“悦”读绘本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