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贵阳市卫计委工作综述

2018-03-11覃淋

当代贵州 2018年52期
关键词:贵阳市医疗卫生贫困人口

文_当代贵州融媒体记者 / 覃淋

改革开放40年,贵阳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更是走在前列。随着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改革,贵阳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改革开放40年,贵阳市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更是走在前列。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血气分析仪、四维彩超、螺旋CT”等先进医疗设备;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40年沧桑巨变,贵阳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目前,贵阳市共有各级医疗机构3221家,卫生人员55154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7.26张,市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改善,贵阳市卫生计生工作多年来在全省目标考核中保持第一。

体制带动 释放医疗活力

40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体制不断改革,贵阳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抓创新”的基本原则,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年提高,统筹推进医药、医保、医疗和医疗救助“四医联动”更加扎实,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贵阳市作为第三批国家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市,全市辖区内75家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综合改革试点医院。全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售。2018年1-8月,贵阳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从改革前的35.2%降至27.9%,有效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城乡医保体系不断完善。率先采取“联席会议制度+统一信息系统+统一覆盖政策+统一筹资政策+统一保障待遇+统一医保目录”的模式,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成立市医管集团,探索管办分离。加大政府投入,初步建立公立医院运行补偿新机制。采取调结构的方式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运用第三方对公立医院进行综合测评,注重结果运用,提升患者满意度。

积极构建多形式的医疗联合体。相继成立了贵阳市妇幼儿童、传染病、职业病、老年病防治、医养结合等一批专科特色医联体。市属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签订医联体协议共128家。

对外交流合作不断增强。贵阳市14家医疗机构与北京医院签订了《北京医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让贵阳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首都优质医疗资源。市一医、市公卫中心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单位,填补了贵阳市在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领域的空白。市一医成功加入京津冀皮肤科中西医融合发展联盟,为该院中医皮肤病诊疗提供了技术支持。

重在服务 改善就医体验

自贵阳市政府推动全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以来,贵阳的老人们解决了拖着儿女跑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市民对这个城市的依恋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也愈发强烈。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以基层为重点,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群众就医体验改善。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实施新建改建居住区医疗卫生设施规划建设,新建、改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4个,总面积35545平方米,完成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

便民服务手段不断创新。建成人口健康信息云平台,目前已汇聚了714万全员人口数据。运营贵阳互联网医院,成立贵阳市互联网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提供视频问诊、预约挂号、健康自测、报告查询、用药指导和慢病管理等。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2018年底全市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实施贵阳市名老中医传承人暨人才培养工程,围绕中医骨伤、肿瘤、妇科、儿科、康复等重点领域,培养一批中医药业务学术继承人,扎根基层卫生岗位,为全市中医药事业与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改革开放40年来,全市广大疾控工作者深入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成绩显著,多年来成功处置辖区内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通过完善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加强急救转诊网络建设、统筹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妇女儿童健康体系不断完善,出生缺陷率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国家“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妇幼健康服务的增长需求。

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7年组织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到西南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引才工作,共引进74名高层次人才。加强人才培养,通过黔医人才计划、京筑医疗卫生合作等平台,开展对外学术交流2653人次,人才培养492人次,专家带教1348人次,科研合作14个,远程医疗及远程培训1350人次。

大力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家庭医生团队755个。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改革,打造妇幼健康服务团队开展签约服务。花溪区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复审,清镇市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验收。乌当区、云岩区成功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国家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示范社区6个。

健康扶贫 满足群众需求

积极响应全省脱贫攻坚的部署,近年来,贵阳市卫计委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战。

贵阳市卫计委大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水平。图为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护士对新生儿进行护理。(贵阳市卫计委供图)

建立“四重医疗保障”。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县级财政补贴政策,确保100%参合。进一步扩大大病专项免费救治病种范围,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落实先诊疗后付费等政策,取消贫困人口经转诊住院起付线,完善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政策,对病老残弱等特定贫困人口实施专项扶助,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实现与医院端互联互通,实现“一站式”“即时结报”。各区(市、县)基本建立了医疗扶助制度,确保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在90%以上。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深入开展。指定市第一、二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公卫中心为贵阳市7类13种疾病定点救治医院,遴选市级医疗机构具有副主任职称或主任医师职称业务能力强的医师组建市级专家组指导全市医疗救治工作。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进。对全市已在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完成率为100%。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签约健康管理,全市慢性病签约服务4118户,服务次数8276次。

贵阳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陈霏说:“医改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投入保障可持续、健康事业得发展。贵阳市将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力量聚集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为打造健康贵阳、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猜你喜欢

贵阳市医疗卫生贫困人口
某综合医疗卫生中心暖通空调设计分析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隐形贫困人口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的对策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