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生施教,轻度智残儿童也有春天

2018-03-10金耀文哈德章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金耀文 哈德章

很多残疾孩子因为学习成绩、生活能力、生理欠缺等原因使他们没有了自信,没有了阳光和快乐,抑郁、离群、孤独,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乐趣,对于他们上学简直是“活受罪”。让智残儿童获得自信是对他们有效教学的关键,所以,智残儿童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最大限度地让他们获得认可和自信,得到自身发展。具体从三方面做起。

一、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要面向普通学生,而且也要兼顾个别智力残疾学生的情况,就相同的教材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普通学生,要明确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对随班就读的轻度智力残疾儿童,要求标准要有所差别。一是知识容量和难易程度上要体现出差别,容量要小一些,知识面要窄一些,难度要小一些;二是能力培养的目标要体现出差别,普通学生注重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轻度智力残疾儿童要以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能力为主。以小学数学一年级“10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普通学生的要求是能准确、快速地数出数量为10的物体个数,会读、写10以内的数,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掌握10的组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只要求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个数,参照实物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就行了。教师确立的目标要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完成。每个目标的完成都要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找到自信心,得到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相同的教学原则,不同的教学方法

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课堂要更多运用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方式、直观教学方式,充分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要让他们享受到获得进步的愉悦感,远离自卑,积极学习。

(一)启发式教学

同一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设问。普通学生容易回答的问题,对于轻度智力残疾儿童就是难题,教师需要将问题拆整为“零”,帮助他们一个一个地完成“零件”问题,然后进行组合,引导他们完整地回答出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普通学生能将自己的理解思路和解决方法清晰地表达出来,而轻度智力残疾孩子就不能做到。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先让普通学生讲述后,再让残疾孩子复述其中一些简单的过程,培养他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直观式教学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智力残疾儿童由于空间想象和思维分析能力较弱,直观教学尤其重要。直观教学的核心是情景教学,教师要通过演示图片、视频、实物,通过有趣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智残学生,教师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观察时间,通过模象和实物直观特性,促进他们对教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通过直观演示和操作,让他们准确了解通过理论说教难以接受的知识。

(三)参与式教学

教师要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让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可以让智残儿童参与的教学环节,鼓励残疾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同桌同组对读,给别人挑错,复述别人说的话等活动,开放他们封闭的心态,解放他们眼、口、手、脑,使他们找到自信,获得进步。

(四)情感式教学

教师要经常和智残儿童平等地促膝交流。正如美国现代哲学家罗素所言:“在教学中,尊重人的个性是智慧的开端。”当我们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时,尊重与平等才得以体现,学生才会感受到爱心,感受到阳光,才会消除自卑和孤独感,敞开心扉,自由地表达,思维才会活跃,智慧才可能生成。

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但要关注考试成绩,强调结果评价,更应该重视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在随班就读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让学生及时得到鼓励,获得学习的动力。

一是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给予评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课堂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评价。为随班就读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尽量简单,让他们举起手来能摘到苹果,给他们的评价要以正面鼓励为主。二是要关注智残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关注成绩、品行,同时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思维、交际、做人、审美、动手能力等,饱含一种爱的情感去评价残疾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处,善意地指出他们的不足,使他们在一种爱的氛围中不断进步。三是要改进评价形式。教师可采用语言肯定鼓励,可以通过物质奖励,如在教室的学生专栏中增加“小红花、小星星”等,也可以将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还可以通过运用肢体语言,如抚摸孩子的肩,对孩子点点头,竖个大拇指等,一个温馨的动作、一个鼓励眼神都可以使智残儿童学生获得一种温暖和向上的力量。教学评价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要在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中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他们鼓励,给他们点赞,使他们在课堂中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获得自身发展。

注:课题名称:轻度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类别: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立项号:WW[2017]GH110。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随班残疾儿童残疾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我国随班就读政策演变与发展
——基于“渐进主义模式”的分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
采取更多措施,提高随班就读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