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网络成为学生的朋友

2018-03-10杨芸

新课程·中旬 2018年1期
关键词:网络互联网青少年

杨芸

摘 要:网络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内容,以现阶段青少年成长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特点,分析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网络与青少年成长之间的关系,明确学生对网络产生依赖的原因,以此提出优质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非常快,并在推广中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面。网络,就是广域网、局域网以及单机依据相关要求构成的计算机网络。青少年包含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生两部分。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的背景下,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存在两层含义,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渡阶段,对时代变化尤其敏感,互联网作为吸引、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平台,可以明确他们的心理发展重点。青少年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理解能力,会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无法抗拒网络带来的魅力。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是互联网创新的依据。结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在2005年提出的信息数据研究表明,在2004年以前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总体数量已经达到了9400万,其中十八岁以下的用户占1.64%,二十四岁以下的占51.7%,以职业划分为根据进行研究可知,学生占据了33%。通过调查研究可知,现阶段的城市上网学生比例达到了26%,初中生有30%,高中生达到了56%。同时,专家预测,在互联网大范围推广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全中文界面”网络发展中,青少年会逐渐成为网络的重要用户。但是,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青少年全面发展,降低青少年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很多青少年因为长时间应用网络,导致在成长中逐渐出现学业、社会能力以及身体综合素养等持續降低问题。同时,国外研究发现可知,青少年犯罪率也在持续上升,很多都是对网络暴力的模仿。

二、学生依赖网络的原因

1.“父亲功能”的缺失

父亲对青春期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父亲大都代表着规则和秩序,孩子自我管理水平与父亲有一定关联。但在目前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功能是缺失的。例如,孩子父母出现离异,孩子与母亲生活;还有的家庭表面是完整的,但是父亲很少在家,大都在外面忙自己的事,这样导致父亲的功能出现了缺失。

2.游戏的缺失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通过游戏进行沟通和交流,且需要社会角色来丰富游戏活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活动过少,且男生与女生的活动限时。但是因为男生与女生之间存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差异,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需求的过程中,男孩只能寻找替代品,其中互联网游戏有很多都是战斗类游戏,可以调动青少年的参与兴趣。

3.同伴的缺失

对青少年而言,同伴至关重要,没有同伴是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但是中国城市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出于安全因素的考虑,家长选择上下学接送,这样导致学生难以在回家的路途中与同伴玩耍,且课外活动时间过短,学生难以构建优质的同伴沟通关系。

三、让网络与学生构建优质关系

学校是教学、教人的重要场所,更多的需要承担起指导的责任。由此,学校在发展中需要主动出击,全面结合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性,与家长、社会群体构建合作关系,一起努力解决学生应用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生与网络之间构建优质关系。

要想预防网络影响学生的成长,可以引用相关部门提出的法律规定实施操作,设计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规定,优化网络的管理方案和监管形式,改善网络的信息传播技术,设计专业的网络管理系统,严格控制网络的审查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加大对游戏运行的审查,全面推广游戏软件的年龄分级制度。

家庭与校园构建合作关系一起“堵截”学生,以学校的权威性取代“父亲功能”。学校设计相关的规定,全面管理学生随意出入网吧;联合家长同学生沟通、以学校与家长、学生自主签订合同等形式,为家长尤其是母亲提供更多具备权威性的功能,如将家用电脑放置在母亲的可控范围内,在学生想要上网之前,母亲可以与其规定多长时间,以此全面结合约定进行应用。除此之外,也要从技术层面上对少儿不宜的内容进行加密处置。

当然,学校和家长也可以选择引用疏导管理。学校可以展现出自身具备的电教资源,结合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有魅力、有效率以及有方向的免费校园网吧,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网络和应用网络,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关互联网的课程,促使其通过实践操作获取更多的网络经验,如下载图片、设计板报等内容。通过正确指导学生应用网络,有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判断能力,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青少年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段,在网络背景下,他们对人际沟通一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在成长中严于律己,积极面对人际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问心无愧。由此,青少年一定要依据上述观点要求自己,不能远离现实生活,经常与教师、家长以及同伴沟通,遇到问题及时解决,正确应用网络技术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以此优化自身的品格和思想。

参考文献:

[1]朱晓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山区学生正确使用网络[J].新课程(中学),2016(5):204-205.

[2]吴俊琼.初中学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规范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17.

注: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网络对青少年成长影响的利与弊》研究成果,课题批号:BY[2017]G276号。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网络互联网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